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7-08 09:43:19 | 人氣54|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憤怒、發憤與奮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林安梧

《靜思語》:「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善哉斯言!

若二十多年前就受此教,也就不用憤怒了,

直就「發憤」而「奮發」可也。

年過五十,稍知天命,

與學生們談起過往昔時,就覺清瑩而澹泊多了。

看著年少的青澀、狂氣,

對事情鍥而不捨,夜以繼日,

卻因種種阻隔,未能如願,竟自憤怒不已。

當時卻也因這「憤怒」而出走,

而「發憤」用功,就此「奮發」圖強,終厎於成。

記得二十多年前,還在新竹清華大學任教,

為了某件事,憤怒不已,就在主事者給我的電話中,

與他連說了十次「我不能接受」。

我真的憤怒了,衝到會場,卻自鎮定,斂起了怒容,

有禮而謙懷卻又堅定地說出自己的看法。

那時之鎮定不知從何而來的力量,

就此我感受到堅定就在生命內在孕育著。

我以為那叫「發憤」。

「憤怒」的「憤」是「心求其通而不通」,

而「怒」則是「心」為氣之所「奴」。

顯然地,「憤怒」是被動的陷入困境。

「發憤」則不同,「發憤」是「發」其「憤」,

是把那「求其通而不通的心」「揭開發顯」了出來。

如此一來,就化被動為主動了,

一旦發了憤,就不再憤怒了。

那次,儘管由「憤怒」轉為「發憤」了,

但心裏總覺有憾,總覺若沒憤怒,那該多好!

但卻總再犯,犯之又痛悔不已 !

傷之極矣,是又奈何?

來了慈濟大學任教,

看到證嚴法師的《靜思語》有云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善哉斯言。

若二十多年前就受此教言,也就不用憤怒了,

直就「發憤」而「奮發」可也。

「發憤」是把那「求其通而不通的心」揭開發顯,

可說是化被動為主動了;

但果真就主動了嗎?

其實,真正的主動是「奮發」。

「奮發」則更是充實而飽滿的、正面而積極的。

「奮」這字它說的是「大鳥從田起飛」,

在許慎的《說文解字》「六書」說法裏,

應是會意字,那可真是傳神得很。

大鳥奮飛於田,當積累夠了,

那可真如《莊子》所說的〈逍遙遊〉一般,

摶扶搖而上者幾萬里,愉悅歡欣,道喜充滿;

此唯真識此者能知之也。

莊子的〈逍遙遊〉說得好極了,

要想大鵬鳥展翅而飛,由北溟而入於南溟,

南溟者天池也,

這是一「由小而大,由大而化」的歷程。

這是「北溟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鵬之徙於南溟也,水擊三千里,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這段話看似難解,

這「由小而大,由大而化」

說透了就是由「憤怒」轉為「發憤」,

再由「發憤」轉為「奮發」的歷程。

蓋「憤怒」之為小也,「發憤」斯為大也;

能「奮發」則為大而化之也。

如此之「化」,自可包容、自能慈悲。

「水之積自厚,其負大舟也有力」,

能有「六月息」,就能「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自能奮進不息,徙於南溟的理想之中。

 

辛卯之夏 六月九日 於臺灣後山、

太平洋濱之慈濟大學。

「晨風醒,正冠纓,看天放晴,草木正青……」

(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所長)

 

 

台長: 若無
人氣(54)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悄悄話)
2011-07-09 15:47:56
(悄悄話)
2011-07-09 18:02:46
(悄悄話)
2011-07-12 14:23:5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