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24 08:45:02 | 人氣31|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修行之心 心靈覺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覺悟

自性觀照,猶如虛空!
心被無明的煩惱所遮蔽,
被世間種種世俗的羅網所纏縛,
所以,我們在現世的修行當中,
應該快速燃起智慧的大明燈,
儘早使修行的心性獲得自性清淨!

在這當下之間,你們應當將這顆心完全地放下,
心中的空靈,不再有任何的執著,
修習安住在當下的大寧靜!

“心”,在定義和理義中有著最為廣泛的理解。
在佛學的教育裡有很多名詞
菩提心-慈悲心-智慧心-平等心-佈施心等等。
所以,心是有無限的包容性。

沒有時間跟空間的制約。
所以我們修佛的人一定要時常:觀照自己的心性,
認知自己的心性,把握自己的心性,
自如地運用自己的心性,
最終超越一切世間的所有束縛,
最終得證如來涅槃寂靜之境,
這是佛法修習中非常殊勝的境界。

當年,自從開始接觸佛法以後,
我在生活上,不斷的去了悟
老師釋迦牟尼所創的無量方便之法門,
我也慢慢用內心的心性去領悟去啟發,
當中就明白到佛的84000法門中,
其實都有一條心路,心開了,路就開!

而且,我也明白到其實福慧
-是來自一顆懂得佈施的心!
所以,我覺得只要我們修行的人,
做什麼事情都從心做起,
什麼事情都會變得很隨緣,變得很自在。
因為心生則種種法生,
從祖師爺-禪宗六祖惠能(六祖壇經)中也領悟出
-應無所住其心而生其相!
所以,心也是我們自性心靈的-空。

只要學一切法,不住一切法,永離我執,
便當下心無掛礙無掛礙故。
心跟禪有著很關聯的修行關係,
心性是佛修的菩提種子,
只要大家能從心做起,一切事情已經:
心有則有,心無則無!

在你不知不覺的修行之中,其實會慢慢的發現:
心在放下或虛空的時候,
你就會有緣證悟到了這個禪修的境界,
一切一切的法喜從內心流出無盡的感歎。

所以佛的一切圓滿的智慧,
為我們在修行道路上的有緣人給予了開導:
他告訴我們,要想放下一切,應該先從心的解脫開始,
因為我們很多煩惱都是源於內心的我執,
然後產生行為上的執著,所以我們秉承佛的教示,
明瞭“心為法本,明心見性”的真義。

所以,我們這顆“菩提心”本應就是具有的。
我們心性本應也是如同平靜的湖水,
內不起心,外不動念,
讓這顆自性的心靈可以映現萬事萬物,
了悟一切一切乃是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所以,如果我們的心這個“本來”,
被無明煩惱障蔽後,
就會變得經常攀緣很執著於一切,
變得對待任何的事物產生念念無常。
我們的心在佛修當中,
時時刻刻在領受佛法的善知識和修行的覺知法塵,
在心靈的覺悟上也會刹那刹那變化不停。

在“菩提心”的轉變過程當中,
我們將會感覺到善的思想跟行為是怎麼滋生的,
惡的思想跟行為是怎麼生起的,
並通過佛學修行的無量法門
-六度萬行的修行,使心靜如止水,
沒有任何的一心動念跟向外求的攀緣,
到了那時候我們便可以可安住於
佛家的大寧靜佛修境界之中。

這種平靜的心性已經離開了所有苦樂的對立,
離開了所有一切善惡的造作,
解脫了所有一切煩惱的束縛,
超越了所有世人的應有感知!
其實,修行只不過是通過種種正確的修為、方法,
使人去掉無明煩惱,恢復本來的清淨而已。

為什麼很多修行的人至今還是沒有離苦得樂?
因為他們還有著眾生的心,
對我及我所有的執著還是沒有做到真正的放下,
經常處在“貪”、“嗔”、“癡”三毒之中不能自拔,
對任何的事物都產生了顛倒的認識,
使得不能看清因因果果的對應,然而智慧的陋劣,
使人總是迷於現象,看不到本應具有的“菩提心”。

佛經上教育我們在修行的過程
要從身心上修行-戒定慧,就是對治貪嗔癡三毒。
當我們在佛修當中
開始按照佛的智慧精神指導去進行修行,
這樣心中就會逐漸有了“法”,
人與我的之間的一切分別對立就會慢慢統一起來,
所有執著的欲望也就會得到控制和慢慢得到平息,
身口意三業的執著意念造作就會逐漸不斷減少。

這樣,我們的自性的清淨心
才能從貪嗔癡三毒的影響中漸漸解脫出來,
才可以讓這顆起心動念的心慢慢的歸於平靜。
通過不斷的解脫,
讓我們在修行當中不知不覺的
就會進入了這種安靜祥和的禪定狀態,
進入如來智印三摩地,
最終達到自在無礙的佛性境界 !

 

 

 

 

 

 

台長: 若無
人氣(31)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悄悄話)
2011-12-24 08:09:54
(悄悄話)
2011-12-24 09:39:46
(悄悄話)
2011-12-24 12:59:0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