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26 08:50:20 | 人氣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你需要掌握的四個與人交往的關鍵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引:人際是個花園,有人乘興而入,盡興遊覽;
有人卻被拒之門外,或敗興而歸。
掌握下面四個詞,其實,交際不難。

之一、聲音
中國人以嗓門大著稱。
一則拿中國人尋開心的故事說:在歐洲的一個國家,
一個人聽到隔壁有兩個中國人正在大吵大叫,
聽聲音好像是要打起來。這人立即報警。
員警趕來之後,
卻發現這兩個中國人正在親密地聊天呢。
不管怎麼樣,交往中,
聲音的高低還是有實實在在的意義的。

演講的要求是聲音洪亮,咬字清楚。
一個細聲細氣的人是成不了演講家的。
而在安靜的自習室裡,大聲講話將招致眾怒。
對戀人們來講,最合適的聲音只有一種:私語。
一則故事裡說,類似吵架的德語是不適合談戀愛的,
而發音輕柔的義大利語則最適合戀人們使用。
一般的規律是,在人際交往中,
大聲意味著不滿,輕聲意味著和平。
吵架就臉紅脖子粗,無異於一次嗓門大賽。
這是很粗俗很衝動的表現。
理智的人應當能做到心平氣和。
在一些外企裡,中方員工常常會吃虧。
因為他們常常只是埋頭做事而不是在做的同時,
把自己的成績用聲音表達出來。
在課堂上,
那些常常發言的學生,也會得到老師的讚揚,
雖然他們的發言可能是胡說八道。
當然任何事情都需要把握個度,
該聲如洪鐘、還是細語綿綿,
該快意直言、還是沉默不語,
掌握好了就是一種藝術

之二、距離
美學上有一句話,叫“距離產生美”。
和所審視的物件保持一定的距離,我們才能欣賞。
事實上,在人際交往中,同樣有一個距離問題。
在人際交往中,“距離產生美”也是對的。
當然,應當是“恰當的距離產生美”才更為準確。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多種多樣,
每種關係都有自己的距離。
心理學上認為,每一個社會人都需要與他人交往,
但這種交往距離很有講究。
距離太近或太遠,都不利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這裡所說的距離,
包括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
老闆和員工之間,最近的距離常常是 一米 。
研究表明,坐在老闆桌後的老闆
和與員工促膝談心的老闆,
給員工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意味著威嚴,適合分配任務,
後者意味著親密,適合溝通感情。
兩者是不能互換的。
完全沒有距離了,看起來好像是不分彼此的,
實際上卻潛藏著危機。
瞭若指掌並不意味著交往的深厚,
成名的人常常擔心舊友提及自己過去的事,
而心胸狹隘的帝王往往讓小時的夥伴永遠消失。
朋友常常會變得很“鐵”,
因為“鐵”,一些朋友反目了。
原因常常是:不分彼此。
距離從來就不會消失,不分彼此,
也只能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現代化的通訊工具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
即使是住在地球另一端的人,
只要按幾個號碼,就能把對方的聲音引到跟前。
但是,電話本身就是一種距離,
長長的電話線,隔開了雙方之間的身體接觸。
這是一種很適合現代社會的距離:
保持聯絡的同時,還保護了雙方的空間。
恰當的距離,反而有利於交往的正常進行。

之三、範圍
不少人認為,個人交往的範圍,
是交往成果的重要標誌。
多個朋友,就多份選擇,多條路。
在商人們看來,人脈就是財脈。
事實上,這種說法過於籠統。
交往的範圍只是交往成果的一個方面,
更需要的應當是交往的品質。
交往是有層次的。
有的人只是點頭之交,
有的人可以一起交流思想。
有的人可以託付終身,成為“刎頸之交”,
有的人則只能談天氣……
不少人有很多所謂的“朋友”,
但是,卻沒有一個可以說幾句真話的人;
有的人和各種人都能稱兄道弟,
但當他遭遇危險時,卻沒有一個人施以援手。
與其熟人遍天下,不如交幾個真正的朋友。

之四、變化
在這個世界上,惟一不變的是變化。
人際交往中也是如此。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也常常在變化。
和你一起玩泥巴的人,
現在正在管理著一家數千人的公司;
你曾經認為那種智力低下的人,
現在已獲得了博士學位;
你昨天的同事,今天成了你的頂頭上司……
碰到這樣的情況,你還能保持心平氣和嗎?
“平等”,指的是人格,精神方面的平等,
而不是事事平等。
當你和老闆有工作上的交往時,你無法指揮你的老闆;
當你向客戶推銷產品時,
面對可能有的誤解,你不可能甩手走人;
即使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也無法對他發號施令。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刻都在發生著變化,
應對這種變化的惟一辦法就是調整自己。
人際交往,說到底是對人與人之間關係規範的認同。
許多朋友會抱怨一個朋友因為有了戀人
而變得“重色輕友”,
還有一些人正在抱怨“人一闊,臉就變”。
事實上,原有的人際關係是一個平衡,
而新的人際關係也是一個平衡。
一個人的生活起了變化,身份變了,
原有的平衡就會被打破。
從這個意義上說,“重色輕友”
和“人一闊,臉就變”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
這正像登山。在山腳下,兩個人是攜手共進的,
但在前進的過程中,一個人的速度快,
已經快到山頂了,而另一個人還在半山腰。
這兩個人還能攜手共進嗎?
最好的辦法是,在山腰的那個人加快速度,
趕上另外那個人,一同向山頂前進。

 

 

 
 
 
 
 
 

台長: 若無
人氣(2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