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德凡
◎【靜思小語】
苦難蒼生在呼喚,
人間菩薩要即時感應,伸手救拔。
把握因緣,開啟大愛
與大陸河南省慈善總會會長 李志斌 先生等人座談,
上人言及,慈濟自一九九一年開啟大陸賑災因緣,
二十載歲月忽焉而過,慈濟人的愛不曾中斷,
從急難救助到中長期援助貧戶生活、建村建校,
聚合許多人的力量,從艱困中走來,
亦見證了大陸社會經濟環境的巨大改變。
「二十年前,要到大陸賑災非常艱難,
若無把握機會付出,因緣稍縱即逝;
幸而慈濟人鍥而不捨,每年冬令亦為特困戶發放,
不只給予有形的物資,
更延續那一分真摯的長情大愛……」
上人言,慈濟事是所有慈濟人所做,
慈濟志業也是全球慈濟人共同的成就。
「如今大陸經濟卓然成長,許多大陸人士來臺參訪,
紛紛表示現在最需要的是慈濟人文,令人欣慰。」
隨後,北京「選擇與尊嚴網站」
陳小魯 先生等人拜會。
此公益網站倡導「尊嚴死亡」,
引導民眾建立「生前預囑」,
期使臨終者能按照個人意願,尊嚴離去。
上人言,一般人對於身後事雖有自己的願望,
但家屬通常無法打破舊有觀念,
「現代科技是廣傳善法的有力工具,
期待大家都是出於善心念,帶動人間善行,
真正達成往生者的遺願。」
上人表示,慈濟有許多「無語良師」,
生前就是慈濟人,
終其一生皆為海內外苦難眾生付出,
直到人生盡頭,又將遺體奉獻為醫學教育之用,
這都是出於誠懇大愛,才能成就無數人間善事。
「慈濟人心胸開闊,完全付出、毫無罣礙,
面對生死亦是輕安自在。」
上人表示,要讓大眾了解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法則,
無人能逃脫,而學得生死自在;
觀念改變後,將能逐漸接受
遺愛人間、回饋社會的理念。
傳播正法,領眾行道
與人文志業中心同仁溫馨座談,
上人強調,五濁惡世,眾生共業,人心的無明造業,
使得世間危機重重,眾生生命受威脅,
期待人文志業要為迷茫的人導正向,
為大時代撥開迷霧。
「欲使迷茫的社會,成為清明亮麗的世界,
需以正法啟發智慧、明是非。」
上人期待人文志業能推廣佛法,
讓人們聞正法、行正法,將正法推動在人間。
慈濟今年推動「大懺悔」,
上人感恩人文志業體同仁發心投入經藏演繹,
鼓動法水湧泉,
也透過轉播帶領全球慈濟人「入經藏」,
讓佛法深入人心、啟發觀者的慈悲心,
還能化感動為行動。
「真正信仰佛教,並非拜求佛菩薩庇佑;
佛菩薩在每個人心裏,苦難蒼生在呼喚,
人間菩薩要即時感應,趕快伸手救拔。」
上人言,學佛要學正法,
應自我期許為「千處祈求千處現」的人間菩薩;
當救苦救難的菩薩更多、更普遍,
苦難人才能及時得到救援。
「人文志業中心負有傳播清流、淨化人心的使命,
每一個步驟都需用心謹慎、
每一則紀錄都彌足珍貴。」
上人感恩同仁們用心記錄與報導慈濟人、慈濟事,
見證天地間只要有慈濟足跡的地方,
都會有福、都能改變。
「在此人心無明的大時代,
需要更多人擔挑重任,領眾行道;
請大家負起責任,志為典範,
才能凝聚淨化人心的大力量。」
人間菩薩,從己「招」起
會客時間,有訪客提問,
上人成就這麼大規模的公益慈善事業,
是來自於何種精神力量?追求的又是什麼?
上人回答:
「我個人沒有成就,也無所追求,天天平凡過生活;
真正成就慈濟志業的是全球慈濟人,
大家共同一念心,將愛心匯合成大力量。」
與臺北、桃園、新竹協力組隊長座談,
上人提及辛巴威臺商朱金財師兄,
一九九六年落腳當地經商,雖事業有成,
但因辛巴威政情起伏影響民生經濟,
偷盜搶劫頻傳,臺商紛紛撤出。
朱師兄遭遇四次搶劫,
連同工廠所有機具也被洗劫一空,損失慘重。
第一次被搶劫時,他只覺得:「怎麼這麼倒楣!」
第二次被搶開始思考是否要繼續在辛巴威經商;
第三次遭搶已認識慈濟,
他以因緣果報自轉心念,持續行善回饋當地;
第四次雖然也會想:
「已經在做善事了,怎麼還會遭劫?」
但緊接著自我勉勵:「一定是做得還不夠。」
遂將事業交給太太經營,全力投入慈濟志業。
辛巴威社會動盪,行善濟貧有諸多限制,
朱師兄發現當地村莊衛生條件普遍不佳,
村民多有白癬、跳蚤等皮膚疾病,
便帶理髮師進入村莊,幫忙村民理髮、噴藥治療。
由於長期帶動員工行善,不只員工樂於協助發放,
受助者亦受感動,也跟著一起當志工,
目前辛巴威已有七、八十位本土志工。
上人欣言,朱師兄珍惜每一次共修精進機會,
不辭路遙,遠赴南非約翰尼斯堡參加見習培訓,
還曾自行開車歷時十九個小時到上課地點;
用心付出、默默耕耘,今年終於回臺受證。
這分求法若渴、精進不退的精神,值得學習!
另言南非祖魯族志工,
即使須經多重翻譯才能了解師父所說之法,
卻不斷地吸收法並且身體力行、廣傳法益。
「海外慈濟人以『臺灣』之名用心推展志業,
身在臺灣的慈濟人要珍惜因緣,藉力使力,
感恩眾人相互成就,且應用心傳承。」
上人表示,
「傳承」並非將事務交代給別人做,
自己無事一身輕;
「無事可做而空過人生,
慧命將因此中止,也無法融入團隊。
必須讓『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團隊合和互協,共同精進。」
上人期勉,
人間菩薩招生,要從自己「招」起,
要自我策勵,道心堅定,才能走入人群廣招生;
期待臺灣的菩薩愈多、福業愈大,社會才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