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大衛強生和他的妻子蓮都是高收入者。
大衛強生自己經營冷暖氣公司,
工作時間相當彈性和自由
他投入很多時間在做童子軍的義工。
蓮的收入比丈夫還高,她是醫院的醫生團的顧問,
收入相當可觀,加上蓮是獨生女,
繼承了娘家一大筆遺產。
不只如此,大衛強生也從自己的父母那兒
和兄弟姊妹們分得為數不小的遺產。
這樣豐厚的經濟環境,你猜他們是如何對待孩子的?
大衛強生的兒子念的是環境設計,共讀五年大學。
他即將於今年五月畢業。
耶誕節時,大衛強生的兒子從大學回家過節,
大衛強生當著眾多親友在場的聚會對兒子發表聲明:
「你大學畢業後得立刻搬出去。」
事實上,大衛強生的兒子自從高中畢業後
就住在大學宿舍,
只是放假時回家過個幾天假期而已,
何以大衛強生需要做這樣的聲明?
「大學時期回家幾天情有可原,
但大學畢業他得立刻搬出去,這和住校不同。」
大衛強生面對我的疑惑時解釋。
問題是,搬出去和住宿舍有什麼不同?
大衛強生說:「所謂的搬出去
就是兒子所有的東西,全部要撤離這個家。
這個家已經不屬於他的家了。
他得開始在外租房子,過個人的日子,
學會婚前的獨立生活。」
這下我稍微明白,但我不懂的是,
讓兒子的東西放在家裡有什麼關係。
「既然那兒已經不是他的家,
他就該把所有自己的東西都要清光,
做事情要乾淨俐落。」
「可是,你家明明還有三個空的房間,
而且你家那麼大,多一個人住有什麼關係?」
我問大衛強生。
「我的家大和我兒子搬出去是兩碼事。
大學畢業就該完全獨立,
只要住在一起,總是會依賴。」
這是我美國朋友大衛強生的哲學。
台灣篇
吃住在家 賺錢自己花
有一個台灣的年輕人在網路上和我聊天,
他自認很幸運,才退伍就立刻找到工作。
我問他住在哪兒?
他的答覆是當然住在家裡,吃住都由父母供應,
他賺的薪水全是自己的。
我問他有沒有分擔家計?
他辯稱自己的收入不高。
「你沒有打算搬出去租房子嗎?」我又問。
對方說,怎麼可能。
據我了解,這個年輕人的父母是勞動階層,
賺的是很辛苦的勞力錢。
父母供應這個孩子從私立大學畢業,
應該是不小的負擔。
他每個月的收入 25,000元台幣,
他說很低,無法分擔家裡的開支。
在美國,如果收入是 25,000元,
年輕人會花一萬元租房子,
其他是伙食和各種費用。
獨立是有代價的。
台灣的年輕人賺的是自己的,
吃住是公家的,很大的差異。
從另一面來看,則是缺乏成本概念。
別再寵了
啃老族靠父母就怕吃苦
在華人國家中有很大的族群叫做「啃老族」,
也就是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後仍然待在家裡讓父母養,
連交女朋友的費用也由父母支付。
沒有賺一毛錢,卻全身打扮得很名牌,很時髦,
而付錢的父母,大都是三年級後段班
和四年前前段班的,那群人出生在貧窮的台灣,
沒有受太好的教育,不懂生活品質也不知享受。
因此,這些父母和「啃老族」孩子站在一起,
一個像闊少,一個像乞丐。
這些闊少還發展出一種理論,
如果沒有拿父母的錢,恐怕父母還不高興呢!
如果家裡還過得去,多讓父母養幾年,
多考幾個研究所也何妨。
相對於美國的父母,早就把這些孩子踢出去了。
父母有錢是父母賺的,關孩子什麼事?
美國的孩子從中學就開始打工,
尤其高中和大學,打工的經驗多,
接觸的人多,自然也比我們的啃老族成熟。
但話說回來,啃老族的出現,其實是父母的錯。
天下沒有人可以從你身少剝奪利益,
除非你自己允許。
這是美國人的說法。
不讓孩子成熟,不讓孩子吃苦,
這些啃老族將來如何養育他們和他們的下一代?
二十幾、三十多的孩子不夠大出去磨練嗎?
三、四年級的父母,應該深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