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德凡
【靜思小語】
成就善行,為自己增智慧;
見善隨喜,為世間增力量。
好話如春風
「八分飽」的理念與實踐方法,
已由全球慈濟人就地呼籲推廣,
上海慈濟人在嘉新環保站舉行新春祝福,
即以「日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
與社區會眾分享勤儉、知足、惜福
而能付出助人的心靈環保觀念。
在繁華的香港都會,
慈濟人自2008年開始推動「靜思語好話一條街」,
穿梭在人群中,向店家鞠躬、彎腰、說好話,
雖然常碰釘子,
但志工當作是培養「軟實力」的修行,
希望將法水清流傳到人心。
早會時間,
上人肯定慈濟人用心推展靜思好話,
「生活在現代大都會,步調快速、
人與人競爭激烈,心境燠熱;
好話如春風吹拂,能去除心靈熱氣,
讓人人安住善良、平和的心境,合力發揮大愛,
此即慈濟人努力的方向。」
上人表示,善心善念是可以帶動的,
「應用善法、用愛付出,
使人見善隨喜、見賢思齊,共同付出造福,
就會形成善良美好的社會風氣。」
「成就別人行善,也是為自己增智慧;
看到別人做好事而跟進,就能增加一分力量。
人人伸出雙手,發揮無限善力量,
此皆是起於『一』念善,而結出纍纍善果。」
「靜思語好話一條街」從臺灣啟動,
不斷地在各地引發善回響,
譬如屏東慈濟人上街進行推廣時,
即接起一段善因緣——32歲的 賴瑞雄 先生,
出生時因難產導致腦性痲痹,生活無法自理,
四歲以後父母離異,即由父親照顧迄今,
但是父親有心臟病無法工作,
生活倚靠政府補助。
瑞雄在偶然間看到大愛臺,
就此只看大愛臺節目。
2009年3月,父親推著瑞雄上街時,
看到熟悉的「藍天白雲」身影,
瑞雄主動合十問好。
志工到家中拜訪,
並將瑞雄一家納入慈濟照顧戶,
接受慈濟照顧約半年後,
瑞雄天天投竹筒要做好事,
每週六則到環保站付出,
雖然他雙手扭曲,
但用心拆除瓶蓋,做得很歡喜。
為了陪瑞雄參加慈濟活動,父親努力克制菸癮,
如今父子皆報名見習志工。
上人欣言,好話能調伏人心、啟動愛的力量,
「靜思語」牽起這個家庭的慈濟緣,
也轉動了這對父子的心,
現在他們的生活如同沐浴在大愛之中。
「做好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貧窮人也可以富有愛心;
在平安、富裕的社會,
更需要啟發人心之愛、招募人間菩薩,
讓人人富有愛心,共同為世間苦難付出。」
懺悔更要改過
臺北三重幹部團隊於精舍新講堂
與上人溫馨座談,師兄、師姊們報告,
自新舊幹部交接後,
資深慈濟人仍在組隊中關懷、幫助新任幹部,
達到「合和互協」,請上人安心。
方才有師兄、師姊上臺懺悔,
有時與組隊成員溝通、互動,聲色較為不佳。
上人肯定自省知錯能發露,也是美德,
也提醒大家:「莫以為隨著時間過去,
人與人之間的摩擦會淡化、消失,
聲色言語造成的傷痕,常在心上。」
「經由一再公開的發露懺悔,
或能漸次撫平因一己之錯所帶給人的傷痕,
但真正懺悔就要改過,若沒有改過,
等於舊痕未復又添新痕。
慈濟是修行的道場,
要在道場中不斷地修正身心。」
「行菩薩道要修『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此六種方法要常存於心、經常運用,
法輪才會轉,道業才會不斷地精進。」
上人叮嚀,即使交卸幹部職務,
身為慈濟人的責任恆在,
要「合和互協」四合一,精進不退,
才能使法輪常轉。
腳踏實地好修行
下午與高雄慈濟人溫馨座談,
上人言及,「天下慈濟人都是靜思弟子,
都因為認定慈濟為其人生方向而願意投入、受證,
以靜思精舍為心靈故鄉,
這是很特殊的緣分,師父衷心感恩。」
佛法本是能在生活上實用的法,
上人教導在帶領讀書會時,要說大家聽得懂的法
——講自己的體會與轉變,
或是用慈濟人慈濟事帶入法理,
看得到又做得到的慈濟事,能深入淺出,
讓人容易理解,就是度人的妙法。
去年八月經藏演繹從高雄起始,
上人勉眾要持續努力精進。
「要把握難得的機緣,
用心、用愛,專心、專志,
走好這一條慈濟路。」
「路要自己走才會到終點、飯要自己吃才會飽,
修行也要靠自己腳踏實地,無人可以代替;
吃飯養身體,受法長慧命,
希望人人真正知福、惜福,
還要再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