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5-08 09:08:12 | 人氣3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被自己障礙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聖嚴法師開示

佛教有一種「業」的觀念,
凡是我們的一舉一動,不論經由語言、思考,
或是身體所表現出來的任何一種行為,
都稱之為業;
因此我們任何起心動念或舉手投足,
可以說都是在造業。

人不可能不造業,
但卻可以讓自己不要產生業障,
因為一旦有了業障,
就會障礙到原本該做的事、該想的念頭、
該說的話,讓人進退兩難。

所謂造成障礙,是指自己的身、口、意行為
造成他人的困擾、自己的麻煩;也
就是說,因為你的緣故,
造成別人或自己時間、能力、財力等的損失,
以致於讓事情進行得不順利,那就是障礙了。

而且你造成別人的損失、傷害,
對方可能就會來討回公道、要求補償,
他們就像是你的「債權人」,
而你就是一個欠債的人。
如果你得罪的人很多,
又經常讓很多人受到傷害,
這麼一來,你自己就會常常遇到障礙,
這些就成了你的業障。

如何不讓自己產生業障呢?
只要我們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
都能有益於人,也有益於己,就不會造成障礙。

可是我們大多數的人都很自私,
都只想到對自己有利,而不管別人如何。
這自私的我其實是非常愚蠢的,
還以為讓別人受損失就是佔便宜,
殊不知這些行為雖然暫時利益了自己,
可是往長遠來看,卻是對自己不利的。
這種自私又自我的行為,不僅害人,
而且害己,所以是很愚蠢的。

例如在團體生活中,
如果我把自己的垃圾,通通丟到別人那裡,
只管自己的環境乾淨就好。
短時間內似乎是得了方便,但是時間一久,
隔壁傳來的臭氣,
同樣也會污染到自己居住的環境。
而且,我把垃圾丟給別人,
別人也會把垃圾丟到我這裡,
互相製造干擾、敵對,
結果更是得不償失,反受其害。
所以這種愚蠢的我、自私的我,
是我們要解脫、要放下的。

但是當我們放下自私、愚蠢的我之後,
同時也要提起「功德的我」,
所謂功德的我,
是指大公無私、為他不為己的我。
乍看之下,自己好像沒得到任何益處,
其實,當我們為他人著想時,
自己一定也已包含在其中,
不自私反而是我們為人處事最好、
最安全的方法。

幫助一切眾生,讓他人得到利益,
同時自己也獲得心靈的安寧,
這是「大我」的境界。
如果再更進一個層次,那就是「無我」。
佛法所說「無我」的意思,
是指對於我所做的一切功德,都不計較。
也就是說,我付出一切幫助所有人,
可是心中不求回饋,
我只是做我應該做的事,
做過之後就不再多想、不再多說,
心中沒有牽掛,這便是無我。

這就好像佛菩薩以智慧和慈悲來廣度眾生,
是用清淨的、無染的、無條件的愛心
來幫助所有的人。
佛菩薩因為永遠為眾生的利益著想,
所以不會再製造任何障礙,
因為沒有障礙,
所以佛菩薩的功德和力量是最大的,
不僅在這個世界上,在十方三世無窮的時間、
無窮的空間之中也處處都在、時時都在。

佛菩薩以智慧處理事的業是「慧業」,
以慈悲幫助人的業是「福業」,
雖然都是業,但是這種業不會製造障礙,
是能成長我們的功德,讓我們左右逢源。
像這種使我們處處
都能夠自在的「慧業」和「福業」,
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也是人人都能夠學會的。

本文摘自《從心溝通》

 

台長: 若無
人氣(3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悄悄話)
2012-05-09 08:35:1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