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1-22 09:37:19 | 人氣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覺醒之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釋德凡

◎【靜思小語】
有堅定的信仰,必有堅定為善之心,
不為自身,而為天下眾生。

信仰的真諦
美國《時代雜誌》亞洲版總編輯
譚崇翰伉儷來精舍拜會上人。
2011年上人獲選為《時代雜誌》百大人物,
當 時譚 先生為文指出,
佛教鼓勵人做好事種好因,下一世將會更好;
「來世固未可知,然上人於此生已是一位聖者。」

「用宗教精神走入人群,是孤獨而孤單的。」
上人坦言,
一般人普遍認為佛教是以念佛、打坐為重,
接觸人群似無關乎修行。
譚 先生接言,淨化自心固然很有價值,
若同時對其他人做出不期回報的貢獻,
則價值更大,
也是更難能可貴的修行目標。

「一切唯心造。
有堅定的信仰,必然會有堅定為善之心,
以穩當的步伐走入人群。
換言之,真正有信仰的人,
不為自身,而是為天下眾生。」
上人指出,若信仰徹底,就會不分人我,
共同為人類付出。

「信仰不是為自己,也不是執著在佛教;
做好事是人類應盡的本分。
也因此慈濟人不分宗教,以虔誠心念付出,
將四大八印推動於國際間。」

先生肯定上人不執著且能容納各種不同宗教,
這條路走來實不孤單。
「您愛人利他的精神,
已融入全球的社群裏,正是世界所需。」
譚 夫人推崇上人的大愛擴及萬物,
不只是人類,包括環境、自然,
且與時俱進、以遠見領導潮流。

「面對現今複雜多元的天下人、天下事,
確實很需要心靈的引導。
宗教憂天下之憂,不求自身安樂,
但願天下平安。
這並非個人之力能為,
必須啟發人人本具的愛心。」

三天前,印尼棉蘭六大宗教領袖到訪精舍,
肯定慈濟所做,且表示願會合眾力一起付出。
上人舉此為例欣言:「宗教之間相互融合,
人人有共同的善念、彼此善待,
世界就會祥和弭災。」

先生言,慈濟人曾與他分享:
「真誠為別人付出,就是通往覺醒的道路。」

上人表示,對慈濟人而言,「經」就是「路」;
路要走,走過才能真正體會沿途的風光。

緬懷人醫典範
「臺灣常在中秋節前後受颱風威脅,
影響人醫年會活動,
近年來有人建議將時間改為春季或冬季,
但我還是很堅持——
因為 呂秀泉 醫師在1996年中秋回到精舍過節,
我邀他年年都回來共度中秋,他歡喜答應。
但今年中秋節前他已因病往生,
再也無法返臺共聚了……」

三十日早會,上人感恩氣候成就,
今年全球人醫成員安然返臺共度中秋;
也懷念 呂秀泉 醫師開朗、燦爛的笑顏,
以及屢次帶領醫師們到菲國偏鄉、離島義診。

「雖然他是天主教徒,但與慈濟很有緣,
長年帶領菲律賓人醫會,
幫助無數貧病人脫離病苦。
雖然今年中秋他永遠缺席了,
可是精神將永遠存在。
期待大家學習人醫典範,提起使命、
發揮良能,分秒不空過。」

從付出中感受
現代科技帶來便利,只要透過網路,
就能將訊息即刻傳播到全球;
然而,一旦人心動盪,也可能隱藏著危機,
造成國家社會擾動不安。

「國際間常可見到人潮聚集抗爭的事件,
人們無法和平理性地溝通,社會難以祥和。
期待人與人之間相互勉勵,
帶動互愛、互助的人文,讓世間祥和美好。」

傍晚時分,李憶慧師姊、林弘展師兄等人,
陪同前來採訪國際人醫會年會活動的
媒體記者到精舍參訪。
上人鼓勵大家多投入、了解慈濟。

「做慈濟的心情,不同於職場的工作,
雖然付出中身體難免會累,但慈濟人認為:
換一個心情就是休閒,甘願投入。」

上人舉述,
臺北慈院趙有誠院長為新進同仁舉辦人文營,
除了了解慈濟愛的價值觀,
也帶領同仁前往貧病窮苦者家中居家關懷、清掃環境;
許多人做得滿心歡喜。

「這就是『見苦知福』,
親見苦難人所受的苦而知福,進而投入再造福。
親身投入付出,把環境打掃乾淨了,
自己心裏也會很舒服。」

上人欣慰這群年輕同仁不怕苦、充滿助人的熱情。
「期待大家從付出中去感受——
服務他人就是最令人尊敬、
也是最有價值的人生。」

 

 

 

台長: 若無
人氣(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