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自在語
每人每天多說一句好話,多做一件好事,
所有小小的好,就會成為一個大大的好。
聖嚴法師開示
平安的問題可以從個人和他人、
內在和外在的關係來看,
事實上,個人與內在的自我,
以及與外在的他人及大環境都是息息相關的。
至於要把平安落實在那個層面,
或從那個層面著手做起,以及如何來做,
則是我們必須思考並找出答案的大事。
真正的平安應該從個人的內心開始做起,
再向外影響他人,乃至於整個宇宙,
最終則是超越個人的小我以及宇宙的大我,
而成為一個真正平安無事、
自在無礙的大智慧者、大解脫者。
至於如何達成這個目標,
可以分成五個步驟來進行,
首先是每個人要和自己的內在溝通無礙。
其次,要和他人達成和諧,
包括家庭,乃至社會的關係都要和諧。
第三則是個人和自然要融洽,
因為個人的存在,不能離開自然的環境。
第四,個人和宇宙要統一,
宇宙的環境除了地球,
更包括從古以來一直到未來的無限時間,
乃至以地球為中心,而到無限的十方世界去。
第五則是要超越個人內在與外在的對立和統一。
這五個層次,是生命平安、成熟的過程,
也是完成安身立命必須經過的過程。
從第一步來談,即個人和自己要有暢通的關係。
所謂的成熟人格,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才能在平安的心態下,
清楚知道自己的優缺點、長短處,
然後努力改進缺點,
同時增長優點的強度、深度和廣度,
並練習紓解自我內在的矛盾與衝突,
而使自我內心保持平衡與安定。
惟有能自知才算真的有自信心,
才會對自己當前的生命,乃至對生命的未來,
充滿光明的遠景和信心,而真正做到自我的負責。
這也就是對自我的溝通和自我的協調,
這個層次,許多人稱之為修心。
第二個層次,則是藉由個人的平安,
而影響你的家族,以及你的社會群體平安;
一個內心平安的人,能受他人的信賴倚重,
能夠自己內心平安的人,
就能夠完成和眾共濟的使命,
否則個人人格不穩定,就算成了群體的領導人物,
群體也會因你個人的影響而波濤洶湧,
大家不得平安。
許多人認為是社會不好,而沒有想到,
是自己把社會製造成不安的。
第三個步驟,是人類要把自然的環境,
當作自己的身體來看,也就是把自己的身體擴大。
其實我們的身體一定是生活、
生存在這個大的自然之中,
但我們往往忘了自然的環境就是我們的大身體,
所以許多人只重視照顧自己身體的健康,
卻忘了照顧自然環境的健康,反而不斷破壞,
那等於是在糟蹋自己身體的健康。
所以我們要加強這種認識,
也就是我們個人的生命和自然的生命是結合一起,
如果沒有這種體驗,
我們對自然便會予取予求,恣意破壞。
如果我們沒有好好照顧、愛惜、改善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不但會反撲,而且會貽禍萬代子孫,
甚至造成後代無法生存在這個世界。
第四,是每個人要去擴展生命的經驗和心胸,
要把我們自己跟宇宙生命結合為一,
不論有沒有學問、知識,甚至宗教信仰,
都還是其次的。
我常說,我們這個地球,就像大宇宙中的一個胎兒,
而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則是胎兒中的胎兒,
整個的宇宙,是我們一個無限大的身體,
因此我們的生命是跟無限大的宇宙結合為一的,
這是在宗教、哲學上都有的說法。
不過就算我們沒有宗教信仰,也沒有哲學常識,
只要相信我們的生命是跟無限的時間、
無限的空間息息相關,我們就會非常平安了。
之所以覺得不平安,
是因為覺得自己的立足點太小、
環境太小,所以覺得不平安,
如果心胸廣大而至無限無盡的世界、
無窮的空間,
就不會有不平安的感覺。
在第四個層次,我們的生命與宇宙合一,
乃至無限的時間、空間,但還是有「有限」
和「無限」相對的存在。
但是中國禪宗所說的大解脫,
是超越於有限與無限的。
因此最後一個步驟就是要超越
內在與外在、統一與對立,
這樣的人,才真正是大智者,大解脫者,
也就是禪宗所講的平安無事,
《六祖壇經》所說:「瞋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
就是沒有什麼事;雖然世間的任何事都是有的,
但不起瞋、不起愛,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
心中沒有罣礙,這才是最徹底、究竟的平安。
無限無盡的開闊空間。
---本文摘自智慧隨身書《平安的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