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02 23:33:15| 人氣8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林克昌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柴可夫斯基第五是一首比那冠上《悲愴》的第六號交響曲還感人的作品,雖然它的終樂章勇猛且樂觀地再現了第一樂章的動機。久仰林克昌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今天終於有機會看到影片了。

很久以前我就有聽過林克昌指揮的《梁山泊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林克昌為這首動聽小提琴協奏曲的首演指揮家),不過那時算是剛聽音樂不久,根本不管指揮是什麼人,只要音樂對味就可以了。在後來,漸漸聽到柴可夫斯基的第五後,就一直無法忘掉這首沒有名字的交響樂。(當時是因喜歡第六《悲愴》才偶爾接觸到第五)

儘管柴可夫斯基本身對這部創作於1888年的作品並不滿意,尤其同年11月在聖彼得堡和佈拉格的首演後,更讓柴可夫斯基認為它根本是一部造作、誇張和失敗的作品。柴可夫斯基對這部作品的構思是和其它兩首-第四和第六-交響曲一樣的,即命運。有些評論者認為這是一部悲觀的作品,末樂章的勝利姿態只是一具「微笑著遊行的骷髏」;然而有些評論者卻認為末樂章是柴可夫斯基和命運交戰勝利的產物。我個人是比較採信後一種說法。

第五交響曲的第二樂章並沒有作為第一樂章的「緩解」樂章,它並沒有提供一個和第一樂章不同情緒的面向,相反的,開頭那深情、感人的法國號把第一樂章的悲觀情緒帶入更高的階段。在這樂章結束前,柴可夫斯基即透露了一線暗示:大音量、激昂地向命運高喊。第三樂章的舞曲並不是一個「緩解」的樂章,它那迷人的律旋是末樂章凱歌的前兆,是自信心的提昇。同樣的命運主題在末樂章出現時就像是行軍的步伐那樣堅定而隱健。比照柴可夫斯基第六響曲那「悲愴」到極點的悲觀情緒,我想不難理解在經歷了婚姻失敗後的打擊的柴可夫斯基,為何會稱這首作品有太多的誇張和造作了,似乎戰勝命運是一種虛偽的宣言。

這是一首依遁古典主義傳統的作品,其結構完整和平衡是和第六大為不同的,單是這個原因使我對它比對第六號更有好感。因此,在沉溺於第六號的「青春期」過後,我開始偏愛第五號,也收集了一些主要的版本。

那時正逢林克昌因學歷問題而被迫退休,(關於林克昌的生平事跡,可稍稍考參: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ellar/3/1262616202/20051227195931/)《音樂雜誌》的總編楊忠衡發自對音樂熱愛的誠心,不斷鼓吹台灣人留下林克昌這個寶,甚至籌劃讓林克昌到俄羅斯錄製他指揮的一些作品。那時這話題在台灣樂界算是蠻熱的。加上我個人十分喜愛柴可夫斯基的第五,就買了一張林克昌的CD。該CD是林克昌和專門組團來為各指揮錄製唱片而成的樂團新俄羅斯交響樂團合作的產物,技術層面當然沒話說。然而,在詮釋上,我也認為是一流的。主要是我聽到了林克昌能好好地處理許多看似裝飾性的音符,這在伯恩斯坦這位只重視旋律的指揮手中也沒林克昌處理得好。

後來那張唱片因我必須回國而不得不減少唱片存量而賣掉,(那段賣唱片的日子我幾乎失去了自我認同,因為我在那之前對自己的理解是建立在所有的CD之上的,我怎可能把心愛的唱片一一出賣呢?)直至兩年前到處打聽,才知道公館的唱片行有在賣,當然是立即殺過去。

現在,非常有幸看到林克昌帶著長榮交響樂團演出柴可夫斯基第五。在影片中可以看到,林克昌對柴五非常熟悉,不必看譜也能記得每個重要聲部出現的時機點。一開始堅笛和大提琴的厚重低音相配著,氣氛馬上就對味了。看著林的手勢,更能突顯純唱片中可能忽視的音樂表情。(不過這些用心聽就能聽得出來的,不一定要看指揮)在這片影片中,林克昌的第一樂章處理得非常傷感,為了強調小提琴旋律的深刻性,不惜動用了西方音樂中極少見的大幅揉弦效果,也動用了許多的滑音。這在其它的西方指揮是頗少見的現象。

這場影片音樂會讓我更生動地接觸到了林克昌的指揮語言,柴可夫斯基的柔情面也在林克昌的指揮棒下更為動人了。

台長: 日曬的11樓
人氣(8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