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在新加坡欣賞了一場音樂會,其中包括了蕭士塔高維奇的第十交響曲。事實上那時的我對於此曲的領略並不深,但看到一群演奏家在台上合力把蕭士塔高維奇第十交響曲第一樂章那極為深刻的音樂完美地演奏出來,心中莫名地產生一股興奮,或說一股悲傷。我記得那時我似乎流了淚:深刻,真是一首深刻的樂曲!
現在對此曲再也熟悉不過了,雖然不會再流淚(再說聽CD少了視覺效果),但這首交響曲並不因我對它的熟悉而喪失它那感動我的深刻力量。每當第一樂章深沉的大提琴緩緩奏出前六個音符時,我心中總是隨之呼應:人性,真是深刻的人性!非常地深沉,非常地傷感,非常地哀怨,乃至演變成非常地憤怒。
這首曲子是在史達林死後完成的。在史達林生前,蕭士塔高維奇曾因其過度進步的作曲技巧──馬克白夫人──被黨批判為形式主義、背離蘇維埃社會主義的大眾。緊隨著第九交響曲歡恰氣氛後的作品,蕭士塔高維奇的創造力爆發了。這首第十交響曲無疑是他的鉅作之一。對筆者而言,更是他最偉大的交響曲。
雖然蕭士塔高維奇曾非常大略地把第二樂章比喻為史達林的形象,但那始終只是個「粗略的」「比喻」,而非描繪本身。更確切的,應是蕭士塔高維奇自己所承認的,那是表現人類的情感和熱情,雖然他堅決不透露什麼情感,而交由聽眾自形體會。
偉大的心靈無法言傳,正像受傷的心靈無法言傳一般。筆者聽了第一樂章的深沉而又緩慢的主旋律,加上其中發狂似的管樂器咆哮及其不諧和音的突出表現,可謂一副傷後哀慟的形象。雖然第三樂章充斥著令人振奮的節奏,但筆者在中間一段極為感傷的片段中,再次聽到了有如第一樂章那般深刻的基調:人性,一個受了傷的人類的哀慟。就像一個巴掌打在始終跳躍著的小孩的臉上,那始終留著掌印的小臉蛋:散不去的幽靈。終樂章一開始雖然再度確認了自第一樂章以來就一直纏繞不去的悲哀,但漸漸地它走出了陰霾,而以肯定的上昇音型為整首曲子下了定論。勝利,那是一場經由傷痛、經由對傷痛的回憶,而換來一個全新的自我之勝利。就像當時該曲於1953年12月17日於列寧格勒由穆拉汶斯基指揮首演而引發的爭議中,年青作曲家Andrey Volkonsky所中肯地說的,它是一首「樂觀主義的悲劇」。
筆者在此有兩個極佳的版本可以推薦給各位熟悉蕭士塔高維奇音樂的樂迷們。其中一張是DG出版的卡拉揚黃金版,DDD錄音和轉製,1982年出版。(439 036-2)卡拉揚和柏林愛樂完美的合作是眾所週知的,這片CD也不例外。第一樂章前部份深沉而緩慢的弦樂奏得極美,而至中間澎湃的樂段,管銅樂的表現更叫人想面對著唱機鼓掌。然而,對於某些較冷靜的聽眾而言,這一段落或許演得太爆了些。第二樂章也是如此,才花了4’16即演奏完畢,整個樂章爆力十足,就像其它蕭士塔高維奇的音樂片段那般。但筆者認為,可以緩些,可以留點給真正的憤怒,而非僅只是速度或張力的表現。整體而言,這張CD是沒什麼缺點的,在該緩而傷的地方表現得如泣如訴,在該火爆的片段也毫不留情。好的樂團,就是有十八般武藝和經得起各種極端的操練。
另一張令筆者感到驚訝的,是名氣大不如卡拉揚的Yoel Levi。這張由Telarc出版的優質CD,1989年數位錄音轉製,是Levi和亞特蘭大交響樂團合作讓人叫好的演出版本。(CD-80241)第一樂章卓越的速度處理:26’48,比卡拉揚版的22’35足足慢了4分多鐘,是一個造成它們差異如此之大的主要因素,也為這兩個版本的表現基調作出了可見的標示。
Levi較慢的第一樂章,並不讓人覺得枯燥,可以說,他更好地處理了弦樂於前半部之間的對話表現,因此音色層次不斷在變化,再加上Levi對此樂章敏銳的陰暗嗅覺、各聲部平均地發聲,讓筆者更好地把所有的聲部都好好地聽入腦海中。甚至其中間澎湃的樂段,同時不急迫,和卡拉揚的版本完全兩個樣。慢,因此不只是速度,也非只是張力,而是更深刻的不安表現,而且Levi更加有意識地強調了這一段落管銅樂的不諧和音所造成的心理張力──一個停滯的張力,一個在前進中吸引筆者心理時間停下來而產生的迷惘感──成了這一樂章優於卡拉揚詮釋的原因。同樣,第二樂章亦是如此。在短短4分多鐘中的樂章中,差個半分鐘就差很多了。Levi用了4’32把這一充滿史達林壓迫、作曲家心中可能的不安與壓抑的憤怒,表現得火喉恰到好處。
總的來說,這兩張CD都有各自的優點,卡拉揚的氣宇飛昂,節奏明快爽朗,樂團的能力更不在話下,可惜就是太爆了些,少了些許省思和檢視內心世界的機會。而Levi和亞特蘭大的演出,在筆者耳中竟能和世界第一流的柏林相較,甚至更優,不得不令筆者佩服。樂團的表現力應是還有得表現的空間,只是在較緩和的速度下不易察覺。更重要的是,Levi把蕭士塔高維奇這首在史達林死後創作的作品,把委屈後的憤怒和不滿,乃至自我悲憫的人性深層心理表現得有血有肉,是筆者拜倒的主要因素。
其它的版本,如Naxos的拉夫雷、穆拉汶斯基等等,礙於筆者的懶散,就不在於討論了。
有用的參考連結
http://en.wikipedia.org/wiki/Dmitri_Shostakov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