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說分明
一項針對台灣男性的七百八十二份問卷中,有百分之八十九的男性感嘆當今處女難求,而且年齡層愈高愈看破。
有百分之七十六的男性相信,如果堅持自己的配偶一定要是處女,鐵定會找不到老婆。然而卻有百分之八十五的男性表示,若是在自己有權有勢時,一定會考慮選擇處女。
百分之四十三的男性坦承,假設自己的太太不是處女而外遇的對象是處女時,自己的確會想要對外遇的對象負責任。
住在台中的蔡先生就有如此的迷思。他說,婚前的自己「真的」不在乎,然而當他碰到小自己七歲的現任女友,明明知道自己的作法錯誤,可是女友的「第一次」給了他,他自覺不能辜負她,因此選擇了背叛十年的婚姻,因為他不想再活在「另一個男人的陰影」下。
在蔡先生的案例中,不難觀察出台灣男性在「處女情結」下壓抑而不成熟的性觀念,當自己選擇性差時,可以「無魚蝦也好」,等到自己的資源足夠、經濟穩定時,就和百分之八十五有權有勢,只考慮處女的男性同一鼻孔出氣。可見台灣當今社會的性觀念仍不是處在兩性平權的時代,也造就了台灣「二代處女」的市場,說穿了,乃是大喊高教育口號的一大諷刺,台灣男性對性的觀念仍難脫封建思想的舊窠。
男性自私的天性,為他們找到對婚姻不用負責任的藉口,只需為自己負責、為所欲為。男性的自卑情感,激動了男性的求權意志,讓男性在飛黃騰達時冀望獲得特殊的權勢、地位或物質(包括處女)來作為補償。自古以來,男性的佔有慾便將女體視為殖民地,中國人好勝的民族性更在此處發揮得淋漓盡致。
我們的社會應該對女性持一種寬容的態度,從社會層面上講,女性是不是處女,那是她個人的隱私,別人無權干涉,隱私權在我國是受法律保護的。當然,對女性持一種寬容的態度並不是縱容“性開放”,而是要求人們要理性地看待這種事情。因為這牽扯到個人隱私問題,作為一個女性,她沒有把個人隱私公之於眾的義務,她們的人身權利是受法律保護的。時至今日,人們的性觀念開始走向開放,人們對性已不再忌諱莫深,但同時人們還應看到,“處女情結”仍像一道無形的枷鎖套在女性的身上,許多女性還在為是不是處女而苦惱著。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