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16 15:33:12| 人氣3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管教孩子,你做對了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不知道有什麼比教養一個孩子更神聖的職責了。 ——貝多芬

“你是怎樣管孩子的?”

“我常大喊大叫的!”

“那管用嗎?”

“通常不管什麼用,只能讓他老實幾分鐘。”

“然後又怎樣呢?”

“他又鬧起來。”

“那你又怎麼做呢?”

“我氣瘋了,打了他一頓。”

“管用啦?”

“起了一小會兒作用。”

 

被問起是怎樣管孩子的時候,大多數父母都會這麼說。他們對孩子大喊大叫,責罵,劈啪地打一頓,取消允諾要給孩子的“優惠”待遇,強制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間裡去。

要知道管教和懲罰是截然不同的,使用得準確、恰當時,懲罰應該只是管教過程的一個小小的部分。


管教包括為人父母的你教會孩子如何做出更好的決定。

管教是教會孩子如何為他們的行為做出更好的選擇,是教會孩子去負責任,教會孩子自己思考,教會他們自己有能力去選擇怎樣行動。所有的這些概念都完全不同於管教就是懲罰的認識。


管教孩子,父母應告訴孩子行為的標準,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不能做。特別在假期,管教孩子是每個父母責無旁貸的事,可是,怎樣才能做得好呢?

 

如何正確地管教孩子

管教孩子是一門科學。有些父母自孩子出生起就從來沒有想過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到了孩子上學了才開始發牢騷:我那個小子氣死人了,作業不好好寫,天天胡鬧。

這是一種類型的父母,他們缺乏基本的教育觀念和意識,認為做爹媽的管吃管喝就行了,而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而且也不知道應該怎樣管教孩子,所以從一早他們就放棄了教育孩子的機會。


還有一種父母有很強的教育觀念和意識,對孩子的期望很高,很早就為孩子設計教育方案。這種類型的父母,從小讓孩子學鋼琴、英語、舞蹈、繪畫,放學後去上各種“奧賽班”,孩子小小的年齡天天要趕幾場。

這些父母非常辛勞,其結果可能是“對孩子關心得越多,對孩子的傷害越大”,孩子的身心遭到更嚴厲的摧殘。


有些父母對上面兩種教育方法都不認同,怎麼辦?乾脆崇尚盧梭的“自然成長”。

到底什麼是“自然成長”?其實這些父母也說不清,大概就是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讓孩子自由發展,讓孩子多玩,美其名曰:順其自然。其實,這是對盧梭的自然教育法的誤解,這同樣是放棄了對孩子的教育。

 

那麼真正的自然主義教育究竟是怎樣的呢?

盧梭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把兒童當兒童看,教育必須適應兒童的身心發展,為受教育者提供了相當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權,使受教育者基本上可以按照自身的意志、意願、性格、愛好、身體狀況、生活安排、生物鐘的節律、學習習慣來選擇最適合自身個體、最能發揮效能、最能達到學習峰值的方式來進行主動的學習。

 

那麼具體說,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了解孩子的愛好,發揮孩子的特長。有些父母自己年輕時的理想受到種種客觀條件的限製而未能實現,於是就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這本身沒有錯,但必須要考慮孩子的性格、愛好與自己的理想要求是否一致。

當自己的夢想和孩子的愛好以及素質相統一的時候,這無疑是一件大好事。

事實上這樣的例子也非常多,宋代蘇洵一家,近代梅蘭芳一家就是真實的例子。而很多的情況往往是自己的夢想和孩子的愛好、素質、特長不一致,這時候就有可能出麻煩。

有些父母不考慮這些差異,經常用家長的權威一相情願地強迫孩子服從自己,扼殺孩子別的正常的愛好、特長,結果是費力不討好。

像有的父母強迫孩子練鋼琴、學繪畫等,結果是扼殺了孩子的真正愛好,扭曲了孩子的心理,使孩子對父母產生了仇恨,造成了不少的悲劇。

所以,父母在有自己夢想的情況下,要有一雙慧眼,了解孩子的愛好特長,順應自然,遵循規律,因材施教,不要讓你的夢想扼殺了孩子的未來。

 

第二,捨棄溺愛,磨煉孩子的意志。古往今來凡是對人類有貢獻的人、做出突出成就的人都是有堅強意志力的人。

所有的大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文學家之所以取得非凡的成就,無一不是在頑強意志的支配下,拼搏奮鬥的結果。現在的孩子,從小在蜜罐子里長大,缺少的就是頑強的意志力,怕吃苦。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字眼是太生疏了,所以從小磨煉孩子的意志很必要。怎麼磨煉?無非就是實踐,實踐,再實踐;堅持,堅持,再堅持。

首先,利用榜樣激勵法,讓孩子明白意志可以彌補智力乃至身體上的缺陷。達爾文、愛迪生、愛因斯坦小時候都曾被人認為是笨孩子,但他們有遠遠超過別的兒童的意志力,做事持之以恆,對要研究的事物能達到入迷的狀態。


其次,父母要創設磨煉孩子意志的活動,刻意讓孩子吃一點苦。如堅持晨跑,堅持學有一技之長等。父母還要輔導孩子製訂學習、鍛煉、生活的計劃。一旦訂下計劃就要說到做到,培養孩子的意志力,這一過程需要父母的監督。

所以要磨煉孩子的意志力,父母首先得做好磨煉自己意志的思想預備。許多孩子在學一技之長時都會知難而退,孩子是否能堅持下去多半取決於父母是否能堅持。

最後,父母要有“捨得”心理。現在的孩子拈輕怕重、嬌氣的毛病,其實都是父母慣出來的。往往是孩子未喊累,父母已先捨不得;孩子尚未吃苦,父母已先心疼得恨不得自己替受。父母主動讓孩子吃苦,那更是萬萬不可能。

所以,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做父母的就要先放下“含在嘴裡、捧在手心”的寵愛心理,放手讓孩子去拼搏摔打。

 

第三,準確讚賞,培養孩子的自信。

中國的父母似乎不約而同地形成了一種習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父母都像不好意思談論自己的優點一樣,也很少肯定和讚揚孩子的優點,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的缺點和錯誤上,喜歡用孩子的缺點去比其他孩子的優點。

孩子在整日無休止的抱怨和批評中喪失了自尊和自信,形成了“我什麼都不行”的自我表現認定。

從而使孩子用少動手、少說話、少參與來避免暴露自己的短處,來保護自己,漸漸地就形成了內向、自卑、懦弱、主動性差、社會活動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差等消極的自我表現,嚴重影響心理健康。

使得孩子原本具有的一些優點逐漸縮小時,缺點則變得越來越多,這樣的家庭教育絕不會是成功的。所以父母一定要賞識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讓孩子無論在學校、家裡都欣賞自己,能自信地說:“我能行!”


一個知識貧乏、技能低下的孩子在人群中必然被“小看”,導致自尊心受損,自信心喪失。

孩子處於這樣的境地不依靠外力將難以自然地發展,如此心境的孩子是無法自立的。因此,父母要使孩子獲得同齡人必須具備的知識和技能,使孩子與人交往不產生“低人一等”的感覺。

父母可以選擇孩子愛好的科目進行重點輔導,使孩子在這些方面鑽得深些,學得廣些,成為這些科目的佼佼者,以此使孩子體驗榮譽、增強自信。父母還要努力創設機會讓孩子擁有自以為了不起的拿手本事,讓孩子得到更多的讚賞。

父母一定要懂得只有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因材施教,嚴格管教孩子,才是真愛孩子,才是正確地管教孩子!


轉自:上班族懶人報

台長: 隨風描寫
人氣(3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親子教育篇 |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