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5-19 10:56:36| 人氣4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研習中醫四診心法要訣第001章心得】

研習中醫四診心法要訣第001章心得
學理傳授者:術龍老師    04_avatar_middle
研習論述者:唐勇研習生
-------------------------------------------------------------------------------------------------
研習001【識病之要道】心得
-------------------------------------------------------------------------------------------------
我聽到老師的解釋後記錄如下:
【醫宗金鑑 四診心法要訣 望診】
何謂望診:乃是用眼睛用心觀看病人之形態表情與神情反應當成了解正常與否為依據。
【醫宗金鑑 四診心法要訣 聞診】
何謂聞診:乃是用耳聽覺與鼻子嗅覺來測定病人一切聲音與味道來判別當成了解正常與否為依據。
【醫宗金鑑 四診心法要訣 問診】
何謂問診:乃是用學術程序定義來詢問病人不舒服反應所在定義當成了解正常與否為依據。
【醫宗金鑑 四診心法要訣 切診】
何謂切診:乃是用手指在專屬之處測定脈跳動反應當成了解正常與否為依據。
望診、聞診、問診、切診此四個診法,為醫生診病的完整的程序才能做為判斷病人病因之處依據。缺一診法不可以稱為完成也。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下工治末病。
第一治病程序先處理還沒有發病之癥此稱為【上工治未病】,第二治病程序再處理已發病之癥此稱為【中工治已病】,第三治病程序繼續處理而病後恢復之療養稱為【下工治末病】。
上述乃是醫生處理治病前後依據步驟程序也。

識病之要道
001望以目察,聞以耳占,問以言審,切以指參。
看用眼睛仔細審視,聽用聽覺據有,審訊用學說查問,把脈用點出進見。
明斯診道,識病根源,能合色衇,可以萬全。
了解、通曉則察看、檢驗病情方法,知道、認得身體不舒適、不健康的現象澈底事物的根本或由來,可以達到標準表情、神情動脈的振盪,能夠、適宜用眾多的、許多的完整、齊備。
在聽老師講解之後,我的理解如下:
何謂識病之要道?
這是在說作為一名醫生一定要知道人為什麼不舒服的關鍵之法。
這個關鍵之法分為四種,一種是望診,一種是聞診,一種是問診,一種是切診,此為四診,乃是醫生診病所需的完整程序,四種全部掌握並執行完全才能算是診斷完成,這就是判斷病人病因的依據,是缺一不可的,只用其中一個都不可能準確,極有可能誤判而斷錯病因下錯藥,那就只能成為害人的庸醫。
就像經常會提到的【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下工治末病】,一般人把【上工治未病】理解成上等的醫生可以治好還未發生的病,把【中工治已病】理解成中等的醫生可以治好剛發生的病,把【下工治末病】理解成下等的醫生只能治標不治本,這些理解都是錯誤的,這三句話本身是在說一個醫生該具備的所作所為,不是在說醫生的高下之分。
上工治未病】本身是在說作為醫生診斷出了病人將要發生卻還未發生的病徵,就要告訴病人要如何的調養才可以身體健康。
中工治已病】本身是在說作為醫生要針對已發生的病進行醫治。
下工治末病】本身是在說作為醫生要告訴病人現在開出的藥要如何使用,並且要告知病人要使用到身體呈現何種狀況之下才算治好而停藥。
這其實只是醫生治病應該遵循的步驟程序而已,治病時首先要處理還沒發病的病徵根源,讓病情不會繼續惡化,再處理已發病之處讓其得到緩解,最後就是繼續處理病根讓其恢復正常而痊癒,這本就是三位一體的診療程序,乃是作為一名醫生最基本的執行規範,如果連此都不了解,那就不配作為醫生了。
望以目察,聞以耳占,問以言審,切以指參。
這就是在說作為一名合格醫生,首先要先用眼睛去觀察病人的形態、表情、神情、氣色等等,如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背脊、骨骼、皮肉等等的形色,要以這些表徵來判斷他的狀況有無正常。
再就是要以聽的方式來了解對方的聲音狀態,如咳嗽、排尿、說話、呼應等等聲音,由此來判斷其歸屬的哪個臟器有問題。
還有是用學術的定義去詢問對方相關的各種部位感覺如何,在依據其管屬範圍的反應來判斷是何種經絡或臟腑出了問題。
最後就是要用各種正確的方式去把脈,此為三部九侯之法,太陽經就要用太陽行經的方式去把脈,陽明就要用陽明行經的方式去把脈,每個經脈都有各自的所屬與方式,是不能混淆的,而現在大家已經把所有的經脈都混用了,只把一個寸關尺是不可能準確的。
明斯診道,識病根源,能合色衇,可以萬全。
作為醫生一定要真正了解如何查看病因的方法,如此有所依據才能真正認識病的根源,一定要知道病人不舒適的歸屬之地,其不健康現象所對應的臟腑一定要了解準確,不管是色彩還是脈象一定都要分辨清楚,有如氣色該黃色的結果變成了綠色,就知道肝被剋了,如果脈象緊數就可以知道是肝引起的了,可能就是肝硬化之類的疾病,只有如此了解了致病根源才能針對性的治療,到此才算所有的診療程序完成,就可以對症下藥了。

學理傳授者:術龍老師 
研習論述者:唐勇研習生
-------------------------------------------------------------------------------------------------
研習002【五行五色】心得
-------------------------------------------------------------------------------------------------
我聽到老師的解釋後記錄如下:
五行五色,青赤黃白,黑復生青,如環常德。
五從事五表情、神情,綠色紅色黃色白色,深暗如墨的顏色還原如初成長、滋長綠色,依照圍繞持久固定不變的遵循的規範。
在聽老師講解之後,我的理解如下:
五行五色,青赤黃白,黑復生青,如環常德。
這裡的五乃是極主之義,代表的就是自己,是說醫生一定要了解所有表情與神色的反應依據,不管是身體的何種部位都一定有其專屬的氣色與神情的反應,如肝、膽乃是青色歸屬木,會呈現出怒的表情;心、小腸乃是赤色歸屬火,會呈現出喜的表情;脾、胃乃是黃色歸屬土,會呈現出思的表情;肺、大腸乃是白色歸屬金,會呈現出悲的表情;腎、膀胱乃是黑色歸屬水,會呈現出恐的表情。
綠色木相生出紅色火相生出黃色土相生出白色金相生出黑色水,黑色水又會相生出綠色木形成一個相生的循環體系,這就是醫家早已制定好的固定不變的程序法則,所有臟腑的氣色都是這樣相生的。
一般人都認為相生是好的,這其實是錯誤的,相生可不代表就好,比如一個人面黃而瘦弱,那就代表是心火而上亢生了脾土,也就是傷了脾胃,如果是面黃呈現咖啡色,那就是肝木旺生了心火旺,心火旺又生了脾土而上亢,因此相生只是轉乘關係,如果一直在相生就會呈現臟腑過亢,過亢就會生病,也就是西醫所說的發炎,所以人的五臟六腑恆定才是最好的,要讓身體保持中庸之道,不過亢也不過虛,此才為健康的身體。

學理傳授者:術龍老師 
研習論述者:唐勇研習生
-------------------------------------------------------------------------------------------------
研習003【生剋順逆相兼合化之變色】心得
-------------------------------------------------------------------------------------------------
我聽到老師的解釋後記錄如下:
變色大要,生剋順逆。
更改表情、神情重要的重點,非常約束、克制沿、循反向、顛倒。
青赤兼化,赤黃合一,黃白淡黃,黑青深碧,白黑淡黑。
綠色紅色同時、一起使物體形態改變,紅色黃色聚集相同、一致,黃色白色色淺黃色,深暗如墨的顏色綠色濃厚的青綠色,白色深暗如墨的顏色色淺深暗如墨的顏色。
白青淺碧,赤白化紅,青黃變綠,黑赤紫成,黑黃黧立。
白色綠色顏色淡青綠色,紅色白色使物體形態改變像鮮血一樣的顏色,綠色黃色更改青草、樹葉的顏色,深暗如墨的顏色紅色紅、藍合成的顏色變為,深暗如墨的顏色黃色黑中带黄的颜色存在。
在聽老師講解之後,我的理解如下:
變色大要,生剋順逆。
我們本身的氣色只有符合本色時才正常,包含臉、頭髮、眼睛、皮膚、嘴唇、鼻子、舌頭等等,這些本該的顏色如果發生了改變就代表生病了,就像很多人不舒服時臉就會發青或發綠一樣,還有表情與神情也是我們重點觀察的依據,就像喜歡哭的人代表肺出了問題,會經常受驚嚇的人就是腎出了問題,脾氣暴躁的人就是肝出了問題,了解了這些道理你才能通過觀察來了解病因,這些病都是因相生或相剋而來的,相生就會過亢,相剋就會過虛,這兩種情況都是生病,只有恆定而適可而止的狀態才是正常的表現。
青赤兼化,赤黃合一,黃白淡黃,黑青深碧,白黑淡黑。
如果肝木太旺就會生火導致心火旺而呈現心律不齊,如果火旺來生土就會導致脾胃過亢而呈現脾胃不適,如果脾土過多就會生金,導致本該白色卻變成了淡黃色,這就是傷了肺的狀態,如果金旺生了水就會導致水旺而去生木,木過旺就會由原本的青色變成墨綠色,代表傷了肝,如果是金旺生了水,使本該黑色的水變成了淡黑色,就代表傷了腎呈現腎水不足。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從青肝開始,肝火上亢就會導致心火旺,心火旺就會使脾土升高,脾土升高就會導致肺金過燥,肺金過燥就會導致腎水過亢,水多就會剋火,就會導致命門火衰而呈現心腎不交。
白青淺碧,赤白化紅,青黃變綠,黑赤紫成,黑黃黧立。
肺白屬金,金來剋木,就會造成肝青不足而呈現青色變成了淡綠色,也就是肝膽受損,如果心火不足就會來剋肺白,本該白色的結果變成了紅色,就代表肺與大腸受損,如果肝木不足就會來剋脾土,就會導致脾胃受損,如果腎水不足就會來剋心火,就會造成心臟無力,如果腎水剋了脾土,就會造成脾寒帶濕而呈現拉稀的現象。
綜上所述就是在告訴我們如果五臟之氣不能恆定就會生病,相剋就會虛,相生就會過亢,如果已經呈現出了相生或相剋的病徵,就要用相生或相剋方法去醫治讓源頭達到恆定,如此身體就會康復而痊癒。

台長: 術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