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24 21:45:38| 人氣1,1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章分享]藝術的童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孩子和藝術家住在同一個國度裏。那個地方沒有邊界,卻是變化萬千。在那裡,豐富的話語可以任意地拆離再組合。貓兒在落葉中露出新月般的微笑,所有的東西都會忘記自己原來的形貌,添上一層暗影變換用途,然後,再重新分割,造成新的形狀。那裡的倒影、雲霧、光線都顯示出礦石一般的穩定性,背景和形體可以互相調換位置(註:一種有如「圖地反轉」的效果。),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相融,再分解。一切都充滿了意義,值得細細地品味。

很自然地,在這個國度裡悠遊這麼多年,我就像那些在世界各地遊走的旅人,偶爾會遇到一些與我興趣相投的孩子,我們也會交換彼此的經驗和訊息。而我那些為孩子們創作的故事書與圖畫,還有造形藝術家工作,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的。

時光不會顛倒過來,我們不可能一開始就變成大人。毫無例外地,我們每一個人在成為大人以前,都曾經是小孩子。為什麼要把這個事實忘掉呢?

童年時期,想像中的大人都在追求權力,我們無以克制地也想要急急趕上。於是,大部分的人放棄了對宇宙世界抱持一種比較合理、特殊的看法,在成長的路上義無反顧、絲毫不覺有所失地邁進。相反地,他們卻為自己所追求、所期待而贏取的一切感到滿足。

但是,有時候因為某種機緣,我們遇上了某個特例,於是,就會產生某些疑惑,有些孩子會問:真的有必要不加思考地放棄防禦武器,毫不保留地滿足那種想要成為大人的慾望嗎?從前,當我看到有些大人(包括那些最不值得信賴和那些最不幸的)斷絕了自己與童年的關係,又盲目而殘酷地去影響自己後代的子孫,我也曾經興起過這類的疑問。幸好,從那個時期開始,我就已經決定要成為一個藝術家。當時我並不知道,這樣的抉擇會讓我巧妙地保留了自己童年時代的一些習性。

在開始藝術家生涯之前,我從來沒有思考過自己對「童年」有什麼概念。我,只有一個童年嗎?對我來說,這本來應該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然而,無法否認的。但是,在不自覺中,隨著書本創作,我對於自己的那一段生命,有一種明確的想法佈局,而它在我的書本創作中也一點一點的顯露出來。本來,我對於所謂的「童書」也是沒有特殊概念的。尤其是我完全沒有想到,這個工作會建立在我個人的童年經驗上。總而言之,這個工作對我來說,不是一種知識的運用;而比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一種發現。比方說,我個人的感受在工作中會逐漸地呈顯出來。

童書可以從三種不同的立場來呈現,在意志明確的情況下,我個人必然選擇的是童年的立場。意思是說,這種選擇在我個人,是屬於自發性的;它有別於另外的兩種立場:父親的立場和母親的立場(這純是我個人的看法)。對我而言,父母的立場就是就有限的認知世界傳授我們知識(就可傳遞的部分),永恆不變的情況是:來自於父親作者的是屬於抽象的知識;而具體的知識則出自於母親作者(至少一時的狀態仍然如此)。母親作者(這裡講的是作者的象徵性立場,而不是指母親與孩子的實際關係,更不是做為媽媽的性別關係)教育我們一切與身體有關的事物,例如:身體各部位的名稱,怎麼樣穿衣服、吃飯?如何刷牙?如何讓身體安眠?教育我們感知能力,讓我們知道什麼是危險與痛楚。孩子透過母親作者,認識了自己小小世界裡的房子、花園、小動物和整個環境。

至於父親作者則教導我們認識家庭以外的世界。他是一部字典、百科全書、科學期刊或是指南。

而我所選擇的是屬於「兒童」的立場,它跟所謂父母的立場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兒童的世界是開放的。

我認為,人類的智慧創作了童話類圖書,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探險、經驗的環境,擴大了思辨、想像及情感的範圍;同時,也藉以學習自我控制。

總而言之,童書的世界對我而言,不僅提供了創造故事、人物、趣味與風格的機會,更使我能夠重新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待這個世界;以及特別是去看那個屬於成人的神秘世界。


(本文引自本書第一章,星月書房提供)
作者:艾姿碧塔/著
譯者:林徵玲

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用簡單帶有哲學意味的文字寫出引人深思的文章。推薦給各位[藝術的童年]


Photo by 博客來

台長: 小桃子和TATAMI
人氣(1,1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