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過敏疾病,尤其好發在忽冷忽熱的天氣中,造成氣喘的原因為呼吸道受到過敏原的刺激、氣管平滑肌痙攣與呼吸道黏膜腫脹,使得呼吸道管徑變得狹窄所引起的呼吸障礙,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沈邑穎建議,平日可藉由中藥燉粥,並配合薑汁泡腳驅寒與穴位按壓,有助預防氣喘復發。
在中醫學上來說,「肺屬金,金虛補其母」,意指肺在五行中屬金,肺若虛弱則補其母親即腸胃,只要腸胃照顧得好,人身體的免疫力自然就會好,顧其根本,對於氣喘患者也可減少其再度復發的機會。沈醫師也建議,可藉由中藥燉粥來改善氣喘,如淮山、茯苓、黃耆能健腸整胃、黨蔘、百合、核桃補腎、薑驅寒顧腸,中藥粥對於寒喘、熱喘、虛喘、實喘等症狀患者皆適用,是氣喘患者平日保健的最佳養生食品。
此外,加薑汁泡腳還可以驅寒,並配合按壓太谿、崑崙2穴,對於平日預防氣喘再犯,有很好的效果,不過沈邑穎也特別提醒,氣喘患者平時應注意保暖、維持正常作息、少碰生冷、炸、滷、甜食等刺激性的食物,除了可抑制生痰,可降低氣喘復發情況。
報你知
★症狀
˙寒喘: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鳴音、痰白而黏,口不渴、 舌苔白或苔白膩、屬怕冷、手腳冰冷、大熱天冒冷汗的人
˙熱喘:體溫高、燥熱、胸悶、咳嗽喘鳴、痰黃稠黏、咳吐不利、易口渴、舌苔黃膩、舌尖紅,屬熱性喘促、氣急的人
˙虛喘:呼吸短促難續,深吸為快,動則喘息更甚,氣怯聲低,脈微弱,常發生在老人或林黛玉類型
˙實喘:呼吸急促,胸部脹悶,咳嗽痰多,常發生在體格較為粗壯的人
中藥粥
˙材料:淮山15克、茯苓15克、黃耆15克、黨蔘15克、百合8克、核桃30克、生薑6片、米150克。
˙煮法:將藥材放入500c.c.冷水中,開中火煮滾後再以小火慢熬約10分鐘,之後濾掉淮山、茯苓、黃耆、黨蔘、百合、生薑,留下核桃撈起備用,接著放入米,再燜煮約20分鐘,直至粥成黏稠狀,灑上核桃,即可趁熱食用。
˙適合:任何類型的氣喘患者,皆可食用。
˙作用:淮山、茯苓、黃耆能健腸整胃、黨蔘、百合、核桃補腎、薑驅寒顧腸,米的黏性可保護氣管黏膜。
˙提醒:若氣喘患者為12歲以下幼童,生薑的量可以少放一些,約1至2片即可。
暖鼻燻蒸法
˙材料:麻黃、桂枝、杏仁、甘草、黃耆、防風各8克。
˙煮法 先將藥材放入500c.c.冷水中,開中火煮滾約20分鐘後,再將煮好的中藥汁液倒入杯中,即可用來燻鼻。
˙適合:任何類型的氣喘患者皆可適用。
˙作用:麻黃有助發汗,讓肺部不好的氣排出;桂枝可促進血液循環、杏仁有潤燥作用,而甘草袪痰、潤肺補氣,黃耆增強抵抗力,防風解熱。
˙提醒:燻蒸時留意鼻子與杯口高度以免燙傷,燻約5~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