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念住的禪修中,怎樣才能看見真實的身心?覺知力可以引領心看見真實。正確的禪修,首先需要面對真實的身與心,在這裡,看見真實的身心非常重要;覺知力是唯一可以引領心看見真實事物的門徑。在禪修中,只要覺知的能力存在,心自然而然地就能夠看到真實的身心。所以,發展清晰而敏銳的覺知能力,是四念住修習中非常重要的任務之一。
知識上的“知道”只能起一個如理作意的效果,意即知識上的明白只能起一個指引方向的作用。要真正地知道某個事物,需要真實的實踐與漫長的實踐過程。因此,知識上的知道還不是真正的“知道”。觀察身心本質的禪修,閱讀文字可以學到方法,但要真正地知道身心的要義,唯有進入真實的觀察;只有長期的而正確的觀察身心,才能了悟身心的本質“無常、苦、無我”。這是正確禪修的標誌,通過覺知真實的身心,發現它們“無常、苦、無我”的本質。
認知真實的身心,需要覺知力。文字上的讀懂與知道,與自己真實地體察到,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層次。所以,要真實地知道身心的要義,首先需要看見真實的身心,然後是面對真實的身心進行長期的觀察。四念住的禪修不是面對概念與推理,它需要面對真實的身心,需要以覺知帶動正知,發掘身心內部的真理。
例如觀呼吸的訓練,一般來說,多數禪修者會把觀呼吸做為訓練覺知力的方法。如果人們能夠堅持訓練幾年,對一呼一吸的真實體驗會非常不同。他會在這漫長的時間裡,對真實呼吸的保持清楚的了知,這會積累很多的經驗,只有這些經驗,才能引領禪修者的智慧之路。也只有真實的體驗,禪者才有能力區別何為真實,何為概念。一個未經禪修訓練的人,無法把握真實的呼吸,他也無法了悟真實與概念的不同。
在觀呼吸中,觀一百次有一百次的效果,觀一千次有一千次的效果,這裡重要的是實踐,是切身的經驗,是面對真實的呼吸進行覺知。如果訓練過的人,他 的覺知力就不同。對於追求智慧的禪修者,通過觀呼吸的訓練,把覺知真實事物的基礎打好;接下來,當他進行觀察身心的修習時,這種覺知真實事物的能力就能幫助他看到“身體就只是身體”,是一個活生生的真實存在,也能從這一層再深入,看到它“無常”的本質。未經訓練的人,其覺知力未被開發,他就無法看到真實的身心,更無法看到它們“無常”的本質。看不到真實的身心,一些禪修者就只能通過思維,但思維是無法接觸到真實的。
通過不間斷的覺知練習,心就有能力停留在覺知中。覺知的能力可以讓一個人的意識很清醒,於是在這種清醒的覺知下,心中一些事物,例如喜怒哀樂的情感體驗,善惡的行為,以及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都能夠清晰地顯現出來。通過覺知力的訓練,禪修者會突然看到以前從未看到的事物,這就是覺知力的提升帶來真實觀察的效果。
佛法的智慧告訴你,身體具有“無常、苦、無我”的特性,但在你的深層意識中,它依然是“我”,原因是你無法真切地看到身體的本質。這裡的“看到”是真切的了悟,如果沒有能力看到真實的身心,心就只能停留在文字和概念上,這樣的程度,心對身體的執著就無法鬆動。所以,從自己的內在真正明確地了悟到身心的“無常、苦、無我”,這是禪修增長智慧的關鍵點。而從佛法知識層面上的“學懂”或“知道”,只能起一個指引的效果。如果後續沒有實修的配合,這種通過文字學來的佛法知識,則沒有多大作用。
禪修最重要的是要坦誠地、真實地體察到身心的本質,這比較困難,不但需要正見,還需要良好的覺知能力。這裡最重要的是,要培育出看到真實事物的能力。一些禪修者只是在理論上或知識上知道,那不是真的知道。知識上的知道非常膚淺,到了用的時候,基本上是用不出來。禪修中的定力訓練,就是解決只從理論或概念出發,不從實際出發的錯誤。
要看到真實的事物,需要有強勁的內心力量,而這只能來自於禪定。禪定可以使心獲得強大的力量,心的力量越強,認識身心的本質就越容易。在修習禪定的過程中,隨著心力的不斷增強,慧觀時就能縮短看清身心本質的時間。當一位禪者真正擁有強大而穩定的心力時,他就可以在當下很短的時間內體悟到身心的終極本質。
在《大念住經》中,佛陀指出,禪修的目標是身心,觀察它們的“無常”是重點。但修習四念住,其前提是,禪者要有看到真實身心的能力,有觀察它們“無常”特性的能力。如果未能具備這兩項能力,禪修就無法開展。這就是為什麼當正見具備時,定力就成了決定禪修者進步的標誌。
喜愛思維的禪修者,心裡知道應該放下身心,不要執著它們。但他們會發現,“放下”身心是無法通過思維來完成的。如果只是進行思維,就無法真正地達到“放下”。人是無法通過正確的語言指導和精神鼓勵來完成看清身心本質的任務。導師只能指導四念住的方法,實際的觀察身心,只能靠禪修者自己來完成。
禪修就是觀察真實的身心,當找到了正確的方法,禪者要回到“當下”,面對“當下”真實的身心。這意味著觀察者所面對的是“身心的真實”。如果能看到這一層,禪者的智慧之路就算打開了。這裡的真實是超越概念的真實,心只是明明了了地知道,而並沒有概念介入,這才是真正的“當下”和“真實”。在這樣的情形下,心就有可能發現“真相”。佛陀教導人們,要超越人類的概念,看到究竟的身心本質。在這條道路上,只有“當下”才能幫助人們打開心的“真實”門徑。而了解這個技巧之後,真正的禪修才能開始。
發現真實,並對其進行覺知,這是一項至關重要的能力,藉著這項能力,心可以站在一個更好的位置上,在這個位置上,可以體悟顯現於心裡的一切事物。例如當一個貪來臨時,心會知道它;嗔或痴來臨時,也會知道它。總之,任何一個念頭,一個心態,它們顯現出來,禪者都能覺知到。通過訓練,心具有瞭如此的清晰度,對心裡發生的事情了了分明,這就稱為看見真實。在真實的洞察下,心會更進一步地看見身心的三法印:無常、苦、無我。
在覺知中,真正有價值的是對所有身心現像明明了了地保持知道。超越身心,必須要培育真實地“知道”的能力。只要具備這個能力,逐漸地,洞見就會出現,一層一層的看見真實之後的智慧會漸漸地顯現出來。這裡唯一要把握的是,看到真實的事物,知道它們的本質。
如是
2012-6-23
推薦閱讀
滅苦之道: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eafdc701010w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