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04 00:56:46| 人氣1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無米樂,無"?"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無米樂」裡面的開頭第一句話
就讓我感觸很深

整部片呈現出崑濱伯的人生觀
同時也是那個地區那個時代老一輩(民國2.30年代出生)的人普遍的想法
以及作農人的志業
之所以稱為「志業」
在很多人心目中
士工商或許做什麼都比農好
勞動的多、操煩的多,卻常在政府犧牲的名單之列
(ex.WTO、日前吵的沸沸揚揚的X肉精事件...)
不過在片中
崑濱伯雖然很像是認命似的說
他們這(台南後壁)彷彿生來就是要種稻給全臺灣人吃的
種的稻米卻也常被拿去當成西螺米(比較有名)
但一群農人們仍然默默耕耘
只求每一季插秧時雨水豐、日照足,茁壯時無颱風、無暴雨,收成時天氣晴、價錢好
影片中的崑濱伯要收割時剛好遇到雨天
不停的下雨讓他擔憂
怕稻子被雨淋到倒地,會賣不出好價格;
天氣還不錯的時候,大家都搶著收割而排不到割稻機;
排到割稻機,想說趕在夜間無雨時割一割,價錢又因稻子比別人的濕一些而被降低。
辛苦忙了四、五個月,崑濱伯兩夫妻等於平均一個月一萬七,付出的心力比這些酬勞高上無可數計

劇中除了對農人的生活做逐實的紀錄
崑濱伯描述的台灣農業”近代”史(民國4.50年至今)
可以看出農業在整個台灣的演變
對於政府與台灣人生態的大轉型
在落幕後的導演訪談裡
談到了這部「無米樂」花了十五個月才完成的主要原因
是導演他們想收錄台灣加入WTO之後
那些真實在農業產生的衝擊
那些辛苦勞動的農人的反應

========================================

看完這整部片
我有種莫名被鼓勵的感覺
或許是崑濱伯敬業樂觀的精神打動了我吧!
對於他
我只有深深的佩服與讚嘆
即使外在環境、政府政策等等的貧困
他臉上的笑容並沒有改變
農家的苦、農家的無奈是不在當中無法理解體會的
這也讓我想到其實各行各業都是有他困難必須要跨越的地方
在遇到這麼多事情之後
他仍能堅持種稻沒有轉種別的作物(片中有提到屏東地區應該是民風不同,很能夠接受也去迎接轉變)
所以我稱他種稻是一生的”志業”
真的是非常適切
回頭想想自己
何時才能夠找到無論什麼困難都不能打倒我的”志業”呢?



台長:
人氣(1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