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摩知識搜尋:什麼是愛,得到的答案...
愛是人類心靈成長的原動力,因此我要給予一再的教導依賴但是,我無法給愛下一個真正令人完全滿意的定義。因為對於愛,你無法加以研究,你唯有嚐試著去了解,並由你的行動中去體會箇中奧祕。它的膚淺部份,或許能夠以文字或語言來表達;然而,此膚淺部份與真正的愛卻仍然有一段相當的距離。或許也可說是真正的愛無法被語言或文字所囿限。由此可見,愛是極其神祕而不可測知,也正因此而更顯得它的殊勝與價值。
如今,令人感嘆的是人們對愛產生了極大的錯覺及甚多的誤解。人們對愛的本質仍然一知半解。人們往往沈淪且迷惑於由慾望所產生出來的佔有慾及自私等,卻反將它們視為是一種愛。然而,實質上,它們與愛一點關係都沒有,它們根本無法以「愛」來對待。因此,我只是盡我的努力以了解中的愛來談此處所要講的,你們切勿以自我觀念中的愛來加以解讀,或以社會上的現象來認知。在此我希望能夠使各位消除一些對愛的錯覺及誤解或偏差的認定及看法,更希望可以使許多處在困惑或不愉快經驗中的人得以從痛苦中解脫。
關於愛的錯誤觀念中,最容易被誤導且最被認同的就是把男女之間的關係認為是愛或至少是一種愛的表現。男女間的親密關係中,雙方理所當然的認為「我愛你或你愛我」就是愛的本質。事實上,男歡女愛中常常涉及與性有關的愛慾。換言之,男女之間的愛往往出自於意識或潛意識的性動機。因此,無可避免的情況是當性的需求消逝時,無論對象如何,那種愛似乎都會有結束的時候,且其熱情也會跟著消退。這是無法避免的結局,且更加說明了這一事實:由性慾所引起的愛並非真正的愛。然而,男女們總是將它視為愛,只不過是這個愛似乎消退了而已。實際上,這根本只是對性的熱度減退或消失的緣故,而這樣的愛基本上也只是一種錯覺及一種幻覺罷了。
我相信真正的愛與性無關。真正的愛其基礎並非以性為基礎,甚至很可能並沒有戀愛的感覺,也並沒有想像中的甜蜜感覺。因此,在這個前題下,我們可能無法跟一個各方面都很值得愛的人相愛;反之,卻很可能因生理的需求而愛上一個完全不相稱的對象,在性的誘惑下沖昏了頭而使自己誤認為那就是愛。記住,生理的需求往往很容易使我們落入並陷入假愛之中。由於生理的渴求往往讓人難以拒絕,因此,即使並非是適合自己的對象卻可能因此而在一起。這樣的愛或許會經由結婚而使它持續著。然而,這樣的愛也只因處在婚姻制度下,方得以維持其關係。這樣的愛絕對與心靈的成長無關,這樣的愛並無助於心靈的成長。
這種假愛的特點在於我們往往受到外在情愛的污染,對於童話的故事或愛情小說等所產生對浪漫愛情的幻想,再加上由內在生理需求之相互反應所引發。然而,浪漫情愛的神話故事,卻往往是一則可怕的謊言。在現實的生活裡,激情總會有消失的一天。在面對日常生活鎖碎的事物中時會發生摩擦,而永遠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的夢想將會破滅。此時,一切將無從補救。錯過了最適合我們的人,只有痛苦一輩子或是走上離婚之途。一個真實的修行者,必須真實地看到來至生理上的推動力及社會環境所給予我們的錯誤訊息。唯有走出令人意亂情迷的陷阱,並給自己一點理智上的選擇,如此於心靈上方得以成長,也才不會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團糟。
在假愛之中,如果深入探究緣由,將發現其中除了性慾的驅使外,寂寞感的產生也是另一個因素。每當夜闌人靜或遭遇病痛、困難時,往往會產生一種寂寞及找尋依賴的心理幻覺。這樣的心理因素往往最容易使人陷入尋找另一半的憧憬,而此時之理智及客觀性相對地減至最低之程度。因此在對象的選擇上當然不具健全及成熟的基礎。以上所述正說明了真愛與假愛之最主要重點及關鍵即是在於「自我」。當真愛發生時,我們的愛將會無限地向心愛的對象延伸,不僅希望滋養他,更幫助其成長,而這個大前提必須在自我消失的情況下才具有可能性。當自我消失,我們才有可能貫注在一個自身以外的對象,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以以身相許的熱情來投入,也才能達到真正的貫注及專一。當自我消失的前提下,一切與性無關,與寂寞或依賴之心理無關。它會如前面所講的或許無激情也並無浪漫情愛的感受。然而,它將會是踏實的。
當自我消失之時,當真愛發生之際,本身會有許多改變。於真愛的擴充加強中學會了包容、關愛、珍惜……等正面的品質;而佔有,自私、嫉妒,慾望……等負面的品質將會跟著消失。自我的疆界因而逐漸消失。我們成長了,我們變得更加成熟。當正面的品質越加強擴充,那麼愛就愈深。隨之而生的那種「神祕結合」可能比一般男女的愛溫和,但它卻更加的穩定及持久,且同時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滿足。人世間男女的愛無法持久或讓人感覺那麼地苦,究其原因不外乎在於被負面的自私、佔有、嫉妒及性慾等所影響。於此前提下,就算是得到一時的快樂,也將無法持久,且最終只有以「苦」結局。
愛與性可能會同時發生,但性並不是愛,而愛卻可能進入性。一般人將性與愛混淆在一起而分辨不清。試著想一想,我們可以嫖妓,但它與愛並無關聯,不是嗎?然而一般的人就是容易於那個當下喪失了理智,卻以為那是愛的表現。其實這只是一個矛盾又不願承認的一個事實。一般人以一種自欺欺人的理由來滿足自己性的需要,以愛當藉口,以愛當成正當理由來滿足自己而已。這也可說是頭腦或自我的一種技倆及詭計。我要強調的是真愛須以能夠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成長或得到永恆的啟發為前題。在此前題下,真愛似乎與修行有關而與男女之間的關係卻是不相干的兩回事。正如佛陀或耶穌他們對我們的教導即是一種真愛的最佳詮釋。我們千萬不要把愛弄得那麼狹窄,弄得那麼的膚淺。
前面所談到由依賴所生之愛的錯覺,亦即將依賴當成愛,我們可由現下許多父母對子女的愛看出,其實那只是一種想要依賴的心理所產生出來的愛。當子女長大後,這樣的愛將只會給自己及子女帶來困擾及痛苦。
許多人因為失去了對方而感到極度沮喪及痛苦,他們自認為是愛,事實上也只是因為依賴及想佔有的心理在作祟。一旦產生依賴的心理,無可避免的將會產生佔有的心理,它們其實是相互連結的反應。如果你必須擁有對方,那表示是一種佔有、一種依賴,你們之間並無自由可言;你們的在一起是基於需要而不是愛。
愛是一種自由的抉擇。相愛的人不一定要生活在一起,心的連結才是重點。每人都有倚賴的需求及渴望;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關懷。但是,如果它影響到你的生活,甚至對你心靈的成長產生了負面的結果,那麼它將是一種不成熟且是有害的品質。由依賴及佔有心理所產生的愛,將輕易地由他人替代,此點,由時間及空間即可得到證實。因此,每個人必須懂得分辨由空虛所產生的依賴佔有或生理飢渴所產生的錯覺其與真愛間的區別,而不致於陷入假愛中而不自覺。
真愛的成長過程中,你將會發現到自己的獨立性及自由性。此獨立性及自由性與心靈的成長及成熟有絕對的關係。千萬不要被自己的生理或心理需求所束縛;千萬不要被社會環境的制約所束縛。一個擁有真愛的人必擁有堅強的獨立與自由。做一個快樂的人必須擁有真正的自主權。如此獨立與自由是不是顯得相當地殊勝與珍貴呢?
事實上,有許多的人在關心他人的同時其實含有監視的用意,而其本身或許並未察覺自己意圖。雖然在此過度關心的情況下,使得對方並無時間或機會背棄自己,而給自己帶來極大的安全感;但,相對地自己的時間及空間也因此白白地浪費掉。這樣的關係或許能維持的久些,但並不代表健康,其中也未必含有真愛的成份。假使由於關心反而影響到自己或對方的獨立自主權,那麼自由也同樣地受到制約,而於心靈上則無法得到考驗及成長的機會,無形中反而放棄了考驗的契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