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拿起那本鄭愁予的詩集,讀了幾首。
突然間,以前感受到的魔力不知怎麼消失了,他的音韻律動掌握的並不好,平心而論,有點生硬,用字不平實,似古典,卻不是真古典。
然後,我拿起楊牧的詩集,受過比較文學訓練的他,對聲音的處理,顯得敏感而精確,更符合我現在對詩的理解和審美要求。
有人說北島的詩,純粹是用中文寫西詩,但說真格,意象上的形塑遠遠超越鄭許多,至少”在天涯”那部詩集是這樣,離華以後,北島的作品就不再有什麼進步了,散文則太冷,令人懷疑失根的蘭花是否沒有了芬芳。
以前,讀卞之琳,有類似的感覺,總是字音和字音之間充滿了磨擦,轉動起來,會聽見刺耳的金屬聲響。
現代漢語詩裏,我獨特別推崇艾青,艾老已經是爐火純青,可以用極平易的文字,挖掘出極深刻的詩感,難怪智利大詩人聶魯達要舉他做為影響自己最大的中國詩人。
二十世紀後半葉,大概只有顧城堪可比擬。
而比較起來,唐代的李白李商隱和杜甫等先輩們,成就還是相當斐然,尤其是我過去很少注意到李商隱,現在看來,形式雖是古典的,恪於格律的,但其詩句中的現代性己隱隱發動著,似乎很值得現代詩人們仔細研究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