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是最接近官話的holo劇種,所挑的故事也跟京劇有著相當大的淵源,「搜孤救孤」(又名:萬古流芳)光是這個月就演了三次,首次搬進歌仔戲裡,對於喜愛戲曲的朋友來說,應該是不陌生這齣以老生為主的教忠教義的死人骨頭,不不不,是忠義好戲。
「搜孤救孤」演了3.5小時,加上開演時間晚,散戲近11點,演員熬得住,觀眾的痔瘡也要有耐性不發作。演員都是硬底子的一時之選,身段的表現都令人鼓掌叫好,尤其那幾個跟斗,接著死亡,更是博得最多的掌聲,也希望演員搏命演出之餘能夠保重身體,以期之後再帶來更精采的演出。
「搜孤救孤」用不少時間在公孫杵臼和程嬰的兄弟情上,卻忽略了舖陳公孫和趙家的關係,僅是惜才、敬忠,及好朋友的關係,讓公孫為趙家而死的理由太薄弱;壽宴上第一宣讀聖旨不是宣旨官屠岸賈,卻是他身邊的嘍囉,然後再由屠岸賈重讀,這樣沒有蔑視君王之嫌嗎?趙朔毀掉聖旨,竟然還可以撿起來完整的聖旨讀內容?趙朔托孤時應是讓程嬰和莊姬公主母子一起離去,公孫不帶著遺孤遠走高飛,讓程嬰很快找上門,屠岸賈在找不到遺孤的時候,難道不會先去與趙家友好的程家和公孫家找麻煩,還要程嬰告密才會去搜公孫家?大目仔雖然是目不識丁的婦道人家,在屠岸賈抄趙家、發出殺嬰令1~2天後還不知不覺發生如此大事,如果程嬰說時間還剩下3日,即代表事情剛發生,不知道還情有可原;程嬰哭子不哭友,也和前兩幕與公孫的友好形成強烈對比;最後一幕,程宗武已經長大,也知道所有的事情,程嬰夫妻在懷念兒子,只有在台上走來走去,本來以為程嬰跪在中央會有什麼激烈的動作,自己爬起來,跟大目仔兩個自說自話,不知道要表達什麼意境?
重覆台詞的情況不少,公孫和程嬰兩幕獨處都這樣,聖旨內容也是重覆,程嬰跟大目仔重溫往日情,也有類似情況,公孫和程嬰在壽宴前的一幕,用的曲調是「對唱」,加上親暱程度,像是生旦戲。
「以子易子」在現在觀念是,未婚媽媽那麼多,孤兒院或醫院弄一個就可以交差,在古代的觀念是,古代人沒有節育,很多人家一生就是一拖拉庫,一定有很窮的人家養不起小孩,根本不必要拿自己的孩子去送死,真要「以子易子」的比較合理解釋還有一個,遺孤和李仔子同齡成長,又叫莊姬母親,很難不讓屠岸賈起疑趙氏遺孤未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