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電影是當巴黎人的方式之一。巴黎人,不可不看電影。 »這是你的巴黎朋友說的,雖然你知道他是南部普羅望斯上來的,不怎樣算巴黎人,不過住巴黎,電影不可不看卻是真知灼見。
首先,朋友告訴你去買一本每週三出刊的巴黎吃喝玩樂周刊大全 – 40歐仙的Pariscope 或是35歐仙的Officiel des spectateurs,所有當週的表演、娛樂、展覽,以及餐廳資訊都在裡面。為何要花錢買電影時刻表?打開250多頁的周刊,看得你眼花撩亂。法國規定新片一律週三上映(票房再爛好歹保障一週的上映生命期),當然要有這些新片簡介。這個之外,還有全巴黎市中心110家電影院、300多個廳,新舊影片至少400部同時上場,時序橫跨電影百年歷史,以及各種文化國籍的各類型影片。你的選擇可以從愛森斯坦的 « 波坦金戰艦 »看到Alain Parker的新片The Life of David Gale;或是小津安二郎到侯孝賢。沒有一本周刊稍微指點一下迷津,恐怕連影院在哪兒都找不到。這還不算電影圖書館Cinémathèque、影像資料館Forum des Images、羅浮宮、龐畢度中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大學校園等幾個比較學術另類的放映廳。
你愛看新片又有空沒錢,朋友建議你去申請一張電影無限卡carte illimitée。巴黎三大連鎖電影院UGC、Gaumont和MK2都有自己的無限卡,一個月費600元台幣,旗下所屬的廳、所有影片、所有場次隨你看。看越多賺越多,想不變影迷也難。你可以一星期內看10次[魔戒],仔細研究好萊塢驚人的特效;或是把[時時刻刻]看到爛熟,確定妮可基嫚的假鼻子到底有無破綻。
那個叫MK2的連鎖影院,旗下影院多放所謂的藝術電影,影片正式開演前還有一部短片可以看,算是紅利,讓人覺得賺到了。
有時商業新片比較沒創意,經典老片可以換換胃口,電影圖書館和影像資料館倒是不錯的選擇。年費30歐元,每張票只要100台幣的電影圖書館每天有6-8部經典影片,每月依據主題排片。這個月運氣好,正是你喜歡的Abel Ferrara回顧展,一次可以將他生平所有的作品一網打盡。這裡是培養專業影痴cinephile的地方。影像資料館更會照顧窮人,繳它65歐元的年費,整整一年的影片觀賞都不要錢了,還有一整個錄影帶資料隨你調覽。
這一陣子歐元漲得兇,窮得實在沒錢,又忍不住想看電影,還是有辦法的:趕快翻到娛樂指南 « 特別場次»séances exceptionnelles那一欄,你找到各國在巴黎成立的文化中心,那裡有的是為宣揚自己的國威所辦的影片放映,很多是免費入場的。不過,像你這樣貪小便宜的閒人巴黎也不少,早點去排隊總沒錯。
不過,真正的巴黎電影文化,你是闖進了拉丁區裡的獨立電影院才知道的。
那裡有些電影院的螢幕不會比你家的電視螢幕大多少,座位不超過50個,放映影片的年代恐怕連你爺爺都還沒出生!奇的是,再冷門詭異的片子都有觀眾,有的片子,看的規矩還很怪異。
拉丁區裡一條小巷裡的小影院,每週末播映80年代搖滾歌劇的經典名片The Ricky Horror Picture Show,想進去看看這部聞名已久的老片的話,你得基本裝備齊全:穿著雨衣,手提一袋米(或是婚禮彩紙),以及一瓶礦泉水。在這家影院看這部此已上映30年以上老片的規矩是:得跟著劇情唱歌跳舞...礦泉水是影片開場時那一場暴風雨要拿出來潑的(所以要穿雨衣!)、米和彩紙是劇情中的婚禮要和隔壁觀眾互灑的。你最好熟悉片子裡的每首歌每個場景,因為你被迫要起來所有的人載歌載舞...
巴黎的深度電影文化體現在那些一人管理的獨立電影院裡。這種影院通常售票員兼收票員,窮酸兼落魄,對於保護珍貴的百年傳統不遺餘力:售票員在門口賣完票,轉過身去搖身一變成收票員,一手替你撕票,一手死命晃著手掌裡的零錢 — 嘩啷嘩啷 – 嘴裡還大聲地喊:pour service!提醒你該給小費。這一行,你在電影裡看過,叫ouvreuse – 帶位員,上個世紀替晚到的觀眾拿著手電筒幫忙找位子,給點小費,理所當然。現在不必找位了,服務的意義沒了,巴黎人扔死抱傳統不放,要錢的習慣照舊。你當作沒看見逕自進去,保證你眼角瞄到收票員狠惡惡的白眼 – 門口明明貼了一張紙條告訴你,收票員除了小費沒有別的收入,你這種有本事花錢看電影的資產階級怎麼好意思面對窮人一毛不拔!
無論如何,影片種類繁多的選擇,加上幾乎沒有電檢制度的干預,再大膽暴露的片段都一刀不剪的巴黎簡直是電影天堂。可是...法國電影有它無奈矛盾的一面,你是看報紙才知道的:根據歷年統計資料顯示,法國年輕人越來越不愛看法國片了...
唉,就算有真有天堂又怎樣?
(本文原載於法國食品協會網站)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