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those who want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本文轉錄自TOEIC學習網站
http://toeic.barry.com.tw/
如何練習聽懂ICRT新聞
作者 彭欽清教授
一、前言
一位英語教學學者曾經作過一項實驗,將同程度的學生分成兩組,控制組一開始便按一般教學法教以聽、說、讀、寫;「實驗組則在開始只施以聽力訓練,一段時間後再和控制組以同樣方式教學之後,兩組加以評量,在聽、說、讀、寫;實驗組都優於控制組。由此看來,對學英語的人來說,如何加強自己在聽力方面的訓練是很重要的。以台灣來說,加強自己在聽力能力的方法很多,可以聽英語廣播教學節目,可以聽錄音帶教材,而最省錢又便捷有效的方法是ICRT的新聞播報。
ICRT(International Community Radio, Taipei)是為在台的外僑--尤其是美籍人士--而設。全天廿四小時分FM和AM以英語播音 ,每小時有整點新聞,每半小時有新聞提要,其中整點新聞又以早上七點到八點最詳盡, 中午十二點到十二點半,下午六點到八點半的新聞也相當豐富,重要的新聞會一再重播。只要買台收音機,在家裡,路上,車上隨時隨地都可以收聽,可謂方便至 極。另外,播出的新聞都是國內外大事,聽起來較錄音帶教材或廣播教教學教材要來得有真實感,學得的單字也較實用,不容易忘記。
問題是,許多人初聽 ICRT 新聞,就被播報員的播報速度給嚇壞了,認為要聽懂它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於是聽了幾次後便放棄了。也有人認為只要每天把收音機固定在 ICRT 頻道上.整天"浸泡"在 ICRT 節目中,經過潛移默化,不知不覺就會聽懂。許多人聽了多年,音樂聽了不少,但對播報的新聞內容仍然是「有聽沒有懂」。原因到底何在?一言以蔽之 ,「不用心」而已。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語言的學習也沒有捷徑,或許有些人比較有語言天賦,學起來比較快,可是,如果光有天賦而不積極學習的話,最後只會浪費天賦。聽力能力的訓練也是一樣,必須「用心」去聽.主動積極參與.才會有明顯進步。如何「用心」主動積極利用ICRT新聞增進聽力呢?以下筆者就幾年來收聽ICRT新聞的一些經驗提供出來,供有志加強自己英語聽力的人的參考。
二、認識口說英語的特性
(一)重實輕虛:英語是節奏性很高的語言,據學者統計,口說英語中,約每0.6秒出現一強音。一般說來 ,英語的實字(content words)要唸強,實字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虛字(function words)唸弱,虛字包括冠詞,介詞,助動詞,連接詞,代名詞。所以下列兩個句子,儘管字數相差將近一倍,但是唸起來花的時間卻一樣多。
The cat is interested in protecting its kittens.
Large cars waste gas.
第一句的強者落在 cat, interested中的in, protecting中的pro及kitten中的kit上;第二句則全部強者。
這個原則也出現在ICRT的新聞,我們用下列這句有關女作家三毛自殺的新聞為例:
San Mao won great fame through her essays and novels on love and her travel experiences through the world. 劃底線部分均屬虛字,都拿被極快速度模糊帶過,如her的[h]和and的[d]音幾乎都不發出。
有人主張,聽的時候只要抓住實字,不必管虛字,便可把內容猜出大半。殊不知這種說法只適於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光抓住關鍵字只能算瞭解一半,無法瞭解全部,如果想要在聽力上有所突破必須在虛字上多下功夫。
(二)一口氣一意群:意群(thought group)又叫做詞塊(chunk)是”basic unit of understanding”。通常一個句子由若干意群組成,每個意群自成一個單元。英美人士會一口氣唸完,而非逐字唸出,以上面這個句子為例,播音員會很自然的分成三大意群:
San Mao won great fame/through her essays and novels on love/and her travel experiences through the world./ 國人學英語習慣逐字聽,因此遇到一口氣吐出成推的字便無法適應。
有學者認為聽者是否能把聽到的訊息分出正確的意群和聽者的文法程度有密切關係。因此,如果能把句型結構掌握很好的話,對聽力有很大幫助,否則碰到像下列又長又複雜的句子便會不知所措了。
When the President was asked / that Hans lack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will be a problem for the new premier. / Lee responded by saying / the general is much rore intelligent /than everyone thinks./
(三)語調頓挫藏玄機:書寫的英文,讀者可藉標點符號清楚瞭解訊息的意思。可說口語英語只能靠說話者的語調(intonation)及頓挫(juncture)來替代標點符號。因此聽者必須知道敘述句,問句和驚嘆句的語調,也要知道多長的頓挫代表無標點,逗點,或句點。國人對231↓及231↑兩種語調很熟悉,但對22→non→final 的語調較生疏,而non→final在口語英語中用的機會很多,宜多利用機會訓練。請看下列句子:
Other than the romance novelist Tsung Yao, San Mao is probably the only writer that has successfully penetrated the hearts of youngsters in mainland China. 說者在Tsung Yao後一定會稍停頓並以non→final→22 的語調說出:而that子句在本句子係限制子句,所以在writer與that之間也是non→final的語調,且中間頓挫極短促的。
Taro Ishibahi, who is the director of loan aid at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said in an interview that Pakistan could default on its debt became of the impact of the Gulf crisis.
Who 子句是非限制子句,因此在Who與其先行詞之間的頓挫就要比上句中的writer與that 之間的頓挫稍長,雖然仍然用non-final語調。
和意群一樣,聽者如何判斷頓挫長短而邊聽邊在腦海中加標點,必須有良好的文法底子像在下列這個例子:
The man was told he would have to take his daughter away. He complained. However. The KTVs have become venues for family amusement in Taipei. 三個簡單的句子,聽起來不會太難,但是,第二句的however不注意的話,很容易聽成引起第三句的連接副詞,意思就不同了。
(四)連音:連音在口語英語中是極普遍現象。如tons of, make an announcement tell (h)im, for (h)er等。
通常在一個意群中子音與母音很自然的便連了起來,如前面舉的一則有關日本外務省官員的例子said in an interview幾個字串連在一起,對聽者來說是極大考驗。
有時候播音員撥報速度極快,甚至可把不同意群的部分也可連音,如:
When the scaffolding began to shake, he unfastened his safety belt to try to escape.
在shake後,理當稍頓,但若播報速度快很自然便和he連,聽起來便像shaky.
由於新聞播報速度大部分都快,因此連音部分極多,對初學者來說造成許多困擾。
(五)弱化現象:口說美國英語中還有一獨特現象,就是在e, m, n 前有 [t]、[d]便成弱化音,如little, important, mountain, couldn’t, didn’t, medal, middle, battle等的[t]、[d]音幾乎變成[r] 音,這類字出現在新聞報導的頻率相當高,也是需要多加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