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來自於: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5/3422-a15_087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一) 第 087集~由 正國老師開示:十二因緣之「取」支
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一) 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節目,今天我們要繼續來探討十二因緣中的「愛支與取支」。上個節目中,我們談到「愛支」是引生煩惱與三界輪轉的重要原因;接下來,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探討「愛支」,以及說明如何加以有效的對治。
眾生的貪愛執著可以概略分為對自我的貪愛,與對五欲六塵境界的貪愛,因為這些貪愛數數現行,而令煩惱更加深厚;以及造作各種與苦相應的身口意行,因此導致在三界中輪轉不斷。從這裡可以看到對於「五蘊以及五欲六塵境界之生滅與虛妄性」的如實了知,便成為對治「愛支」的關鍵。如果能如實了知蘊處界及其衍生諸法的生滅虛妄性,也知道自己有一個不生不滅的如來藏心,就能配合定力經由觀行而斷我見;同時也能一分一分地遠離對於這些法的執著性,而解脫於佛道修學中的種種雜染法之束縛;也不會因為「自我的利益與追求外境樂受」而去造作惡業傷害眾生。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眾生對於我與我所的貪愛執著不捨,就會有來世五蘊的產生而生出一切苦果;如果眾生了知五蘊身心不是真實不壞之我,能斷我見,則不墮三惡道;如果能斷三界法之貪愛,則能出離生死輪迴。
這裡面,如果對於諸欲有很強的貪愛,修學者也可以加強對於「執著諸欲之過失」的觀察,這樣子對於諸欲之染著就可以產生比較強的遠離力量。在聖教裡面也開示要:「輕賤煩惱,令彼煩惱不得自在。」(《優婆塞戒經》卷2)事實上,諸位觀眾應該都知道,眾生所貪愛的大多是種種法上面的韻味,這些也都只是在五塵上面所顯現出來的法塵;五塵內相分本身已經是虛妄了,何況是法塵呢!因此不值得去貪愛,更不值得因此而造作惡業引生苦果。知道這些道理,就可以增強一分遠離貪愛的力量了;同時多思惟善淨法的利益,對於佛道的修行也是很重要的。譬如在《顯揚聖教論》卷20中的開示:【彼諸功德,若所對治,若能對治,皆應思惟。……所謂若義……若艱難、若相貌、若殊特。……諸菩薩等以何為樂?謂眾生攝益為樂。以何為苦?謂眾生損惱為苦。以何為作意?謂思惟一切眾生利益事為作意。以何為住?謂以無所分別為住。】這裡面開示對於種種正法修學上的功德及道理都要去作思惟。因為菩薩以利益眾生為樂,以眾生有損惱為苦,同時心心念念都是放在度化眾生的事情上面,因此菩薩的著眼點跟一般眾生是不一樣的。對於菩薩來說,他能展現出不凡的相貌,譬如能夠剖析甚深法義;也有殊特的心性,譬如對於極難瞭解的真實義理能夠心無恐懼,能精進修學而隨悟入,因此可以轉依及安住於如來藏的無分別體性。這裡面令菩薩特別感到艱難的「是不能有效地利益眾生」,而不是因為「沒有辦法獲得世間利益」而感到艱難。因此,如果能夠多利用「觀察貪著染汙法之過失」與「轉依善淨法之功德」,過失與功德二者產生對比,以及配合斷我見的知見,相信對於愛支就可以有效對治;也能漸離愛增長生取的現象,而令業種因為得不到足夠的滋潤,而難以引生不可愛之果報。當然如果能夠發起菩薩性,則對於自我與外境的看法,則如同上面《顯揚聖教論》中的開示,就會有完全不同地轉變,因為著眼點已經完全不同了。
接下來,我們就要來探討緊接在「愛支」後面的「取支」。我們來看在《緣起經》卷1中,對於「取支」所作的開示:【愛緣取者,云何為取?謂四取:一者欲取,二者見取,三者戒禁取,四者我語取,是名為取。】取為愛的增上,而進一步想要獲得,如果放任「愛支」的發展而不加以對治,繼續現行與熏習增上,就會想要實際擁有所貪愛的種種法。「取」主要可以分為對四種內涵而產生的四種執取:第一個是欲取,也就是對於色聲香味觸等五欲的種種欲貪執取乃至追求,這是很普遍的問題,在聖教中常開示要「永斷五辛」、「遠離邪婬」、「不飡酒肉」與遠離「耽染六塵」等,皆是要我們離開種種「欲取」;因為對於欲取染著追求,不僅令煩惱更加深重,也會對於善淨法之修學產生嚴重的障礙,這是我們要積極對治的。因此,「欲取」本身一方面令眾生沈迷染著於五欲,同時因為被五欲所繫縛而遮障道業;乃至因為貪取而造作諸有漏惡業,引生未來無邊的苦果。所以,正確的修行法門,都是要令眾生遠離欲取的執著。
因此,諸位觀眾由這裡也可以瞭解,如果有些修行法門,一直落在欲取裡面,譬如執著要透過男女雙身法來成就佛道,那絕對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無法出離「愛、取」支而落在流轉法之中。對於雙身法產生繫縛耽染,將令執著越來越嚴重,因為連最粗重的我所執著都無法出離,這事實上是「如蠶作繭,自纏自裹」而越陷越深,因此有智慧的人是不會去相信這種修行法門。因為常常執取與修習雙身法,無可避免的一定會產生熏習,而令「識食」成就,熏成對於雙身法之貪愛執取種子,而令意識與意根更加執著,因此反而成就「繫縛下墮」,離解脫越來越遠;這是「現行熏種子,種子起現行」的必然現象,因此成就「食集」,而輪轉生死無法解脫,這是我們必須看清的。因此在經教中也開示說:【復由六因諸煩惱成上品:一、婬欲所生煩惱性多上品,二、串習所生煩惱性多上品。】(《瑜伽師地論》卷55)而常常熏習「男女雙身法」便是具足這兩種成為上品煩惱的原因;上品煩惱就是最猛利粗糙的煩惱,對於修學者將產生很大的障礙。所以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瞭解聖教中施設「欲取」來加以強調,讓眾生知道這會導致三界輪迴,因此其施設是有絕對之必要性。
第二個是見取,就是除了我見之外,對於一切斷常見、見取見、邪見、邊見等執取不放。在《瑜伽師地論》卷89中,有這樣的開示:【由貪利養及以恭敬增上力故,或為詰責他所立論,或為免脫他所徵難,起第二取。】有時候對於一些基本的法義,如果能夠靜下心來,拋棄情執與名師崇拜,好好閱讀經論與善知識的著作,以及如理作意思惟,老實說,這些基本法義是不難理解的,這部分有許多人應該有親身的經驗。事實上,有很多法義在聽聞或閱讀之後仍然無法理解,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法義被表相大師錯說了,因此讓聽者無法前後貫通理解,而錯說的內容也無法通過世間邏輯的檢驗,因為前後有許多矛盾及違反世間可見的事實。而這裡面有不少是落在上面《瑜伽師地論》中開示的現象,通常是因為面子的關係,以及無法割捨名聞利養與眾人的恭敬,因此堅執錯誤的知見;或者以對自己有利的角度,來曲解經論或斷章取義等,其後果就是落入「見取」裡面,來世的苦果將要超過「現前虛妄的名聞利養」許多許多倍,乃至無法想像;因為落入「見取」,難免毀謗正法或傳播邪見,未來的果報可以說是令人恐怖的。
譬如六識論者本質上是落入斷見與常見之中,在修學上就不可避免會有種種的障礙與知見上的問題。譬如在《大般涅槃經》卷37中,有這樣的開示:【如絍婆果,其子苦故,花果莖葉一切皆苦。猶如毒樹,其子毒故,果亦是毒。】也就是在譬喻說,對於核心之根本知見產生錯誤的理解而執取之,將會引生無量的過失,乃至誤導眾生,一代一代傳播下去,後果難以想像。就好像毒樹的種子,長出來的樹,包括整棵樹的各個部位都是有毒的,而其再結出來的許多種子也都是有毒,因此如何儘速遠離「見取」,絕對是值得有智者三思的。另外需留意的是,這些表相大師許多錯誤的知見,除了使他自己所說的法義有許多錯誤與矛盾;同時因為所說與聖教處處不合,他也會對於聖教產生懷疑,甚至有謗法的行為,造成自己及跟隨者都有非常大的過失與苦果,因此四取裡面特別施設這個「見取」是有深切的道理。
第三個是「戒禁取」:就是說對於外道依邪願等不如理而施設的戒法執取不捨,誤認這些錯誤的戒法,可以成就他們希望的目標,譬如外道的「水戒」、「常立不坐」,密教的三昧耶戒等,都是屬於戒禁取。這些都是恣意妄想所施設的,而非 佛世尊所制的戒,如果引進佛門而為佛弟子所信受奉行,那後果就很嚴重了。在《雜阿含經》卷32中,開示說:【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熾然,如來正法於此則沒。】也就是如果把外道假冒佛法所施設的戒律,假稱是 佛陀所施設的戒律,來誤導眾生受持;對於如來施設的清淨戒律,反而誹謗說是非「佛所制戒」,而主張廢除,那這也是導致正法滅沒的原因之一,因為一般眾生很難去判斷哪些是正法或正確的戒律。
而佛弟子們應該信受及持守的一定是佛戒,因為 佛對於因果已經究竟了知,所以也唯有 佛世尊才有能力制戒,瞭解這個道理就不會受騙了。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21中有這樣的開示:【一切眾生毀犯淨戒,皆由顛倒;唯佛世尊能知眾生以何因緣而生顛倒,毀犯淨戒。】也就是說,唯 佛世尊才能究竟了知眾生種種業行與犯戒之因緣;同時也因為智慧圓滿,能「一念之間便能了知往昔無量劫前的任何事情」,因此有這種無邊智慧,才能對於因果究竟了知及施設戒法。所以,雖然有人宣稱他持戒清淨,但是我們要先留意其所持的戒之內涵是否正確,這樣才不會產生混淆。而這裡面特別要留意的是:密宗喇嘛或代表人所說的持戒清淨,就是依三昧耶戒每天都與女信徒合修雙身法,因此大家別被騙了!誤以為是佛教中說的持戒清淨,這樣子才不會被誤導而隨著信受修學,因而變成「非律言律」。
另外有一位日常法師說:「沒有小乘的基本的戒就沒有菩薩戒,沒有菩薩戒就沒有金剛乘的三昧耶戒。」(《菩提道次第廣論》講稿 日常法師)這樣的說法,顯然本身也是違背 世尊的教誡,因為「菩薩戒」本來就是為了菩薩修學佛菩提道,可以讓菩薩受持到成佛而施設的,因此無需在菩薩戒之上再增加金剛乘的三昧耶戒,一方面這三昧耶戒不僅「不是層次更高於菩薩戒」,事實上它只是密教祖師恣意施設的,根本不是佛戒;另一方面三昧耶戒嚴重違背 世尊所施設的菩薩戒,如果受持三昧耶戒,一定會毀壞菩薩戒。所以,三昧耶戒根本是由虛妄想之錯誤施設,這是大家一定要瞭解的。
本來戒法實質上是在規範佛弟子的身口意行,告訴佛弟子哪些必須作,哪些不可以作,因此戒法可以讓修學者快速與安隱地到達修學目標,這是 佛世尊依據無量無邊的智慧而制定的,而且也決定吻合法界實相與因果律則,因此清淨持戒就必然能夠得到利益。然而錯誤的邪戒,是恣意妄想所施設的,即使有人完全遵守奉行,也無法達到他們宣稱的目標,因為不吻合「三界因果律則」而無法成就。如果認真持守,反而是達成其他不可愛的後果,因此在接觸這些戒法的時候,也需要應用智慧去瞭解各種戒相施設的原因,這樣就比較不會受騙了。
所以,雖然遵循三昧耶戒,但是因為密教的三昧耶戒違背因果律則,也違背最基本的五戒中的「邪淫」戒,因此不僅達不到想要達成的目標,反而來世難保人身。從這裡也可以看到遠離「戒禁取」之重要性,因為一般眾生一聽到是戒法,他就覺得這很好,然而萬萬沒想到這些「戒禁取」本身是錯誤,而反而有嚴重的後果;所以經由瞭解「戒禁取」的問題,就會讓我們對於非佛所施設的戒要特別小心。相對地,在「四不壞淨」中,就包含對於「戒」的不壞淨,也就是對於 佛世尊所施設的清淨戒法能夠信受遵循;而能夠成就「四不壞淨」者,當然就能遠離種種的「戒禁取」。
第四個是我語取:即對薩迦耶見執取不捨,由於執取不捨,就會成熟後有種子。「我語取」最主要就是認為五陰是真實我而貪著執取之,認定五陰是真實的自我,並且希望五陰我能常住不滅。因為一般外道都不知道五陰虛妄,因此他們之間不會在這方面產生異見而諍論,外道只會與「正法修學者」才會在這方面有所諍論;因此,在《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4中開示說:【由我語取諸外道輩互無諍論,與正法者互有諍論。】而如果有如來藏之正知見作比對,就不難信受五陰是生滅虛妄法;而事實上,大多數的眾生都落在我見裡面,譬如有些宗教雖然有能力修得四禪八定,但是仍然無法斷我見出三界,何況是無法脫離欲界的宗教呢!從這裡大家就可以知道正法的可貴之處,即使只是「斷我見的法」都已經是非常珍貴了,何況是第一義如來藏正法;有這樣的比較,大家就比較容易懂得要敬重與護持正法。
從上面對於「四取」的探討,大家也可以知道這四種取的問題所在,以及施設「四取」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集就談到這裡。
祝您身體健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