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來自於: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4/3338-a14_068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二) 第 68集~由 正緯老師開示:精進須循正見(三)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今天的節目裡面,我們繼續來跟大家談一談,這一位法師的不正確的知見,我們現在再給大家引一段這一位法師在《佛法概論》裡面的文字:【豎觀諸法的延續性,念念生滅的變異,稱為無常。橫觀諸法的相互依存,彼此相關而沒有自體,稱為無我。從無常、無我的觀察,離一切戲論,深徹法性寂滅,無累自在,稱為涅槃。……無常性、無我性、無生性,即是同一空性。】(《佛法概論》,正聞出版社,頁165-166。)在這段文字裡面,這一位法師更進一步地把我們在《阿含經》裡面常常看到的三法印,也就是無常、無我跟涅槃寂靜這三個印,把它全部結合在同一個所謂的空性底下。這個其實是符合 龍樹菩薩在《中論》裡面所宣導的概念,就是所有的這個三法印,其實就其實際的話,就是一個實相印,所以在今天裡面,我們再進一步跟大家來談談,「實相」到底講的是什麼事情。首先來看看,這一位法師的這段文字裡面,他把這個三法印,當然順著 龍樹菩薩的說法,他把它歸於空性,可是他對於空的理解,又究竟是什麼呢?從前兩集的節目我們給大家引的他的書籍裡面,我們可以很清楚地見到,這一位法師對於空的理解,在一般的狀況,就是停留在:只要是緣起的,那麼參與緣起的諸相因素,必然沒有恆常不變的自性。這個所謂沒有恆常不變的自性,就是這一位法師所理解的空。至於在最究竟的含義裡面,他也用風息浪靜的寂滅來形容所謂的究竟的空,也就是究竟的滅。所以我們可以理解到說,這一位法師他的概念裡面,「空」要不然就是無自性的空,要不然就是一切息滅的空,就是這兩個空;可想而知的,當他把所有的三法印匯歸到這樣子的空的時候,那也表示他所以為的佛法談的實相,要嘛就是無自性的空,要嘛就是所有一切終歸寂滅的這個狀態。
那麼,現在我們就進一步來看看,說佛法裡面談到的實相,到底是不是只有這兩個意涵?首先我們來看看,大家耳熟能詳的《金剛經》;《金剛經》的經文裡面是這樣寫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在這個幾段,我們從《金剛經》擷取的經文裡面,都反覆從幾個不同的層面來提到如來;那大家不知道會不會把這個經文,誤會成我們如何去見到?比方說在兩千五百年前,如何去見到 如來在人間所示現的色身呢?如果是這樣理解的話,那這個經文有許多地方馬上就會說不通;比方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果只是在講 如來在人間示現的色身,明明就站在弟子眼前,並且祂也確實在後來示現了涅槃,那你又怎麼去解釋「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呢?同樣地,如果說把祂界定成 如來當年所示現的色身的話,那請問你:如何去理解「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呢?所以這裡面的如來,其實講的,不是 如來當年所示現的這個在人間示現的狀況,這個如來,其實就講的就是要提醒大家,我們要去追尋的佛法的實相。這個實相,就用「如來」這兩個字來代表。所以如果用這樣的方式來看的話,這個經文就會徹底地不一樣,比方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那就告訴你,如果你今天要去求證,求證你自己的本心如來的話,你就不能在虛妄的諸相上面去打轉。而是要摒棄這些虛妄相,然後直透入理,才能夠找到你自己的本心如來。同樣地,下一句說「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這個同樣也是講的就是說:我們所謂的自心如來,祂是如何的來對我們說法。同樣地,後面的幾句也是如此,所以在《金剛經》裡面講到的如來,講到的都是我們的自心如來,這樣子提攜後世的學人,按照 佛所開示的方式,怎麼樣去尋覓自己的自心如來,這樣《金剛經》才能夠發揮它的大用。以這樣的立場來看,我們說自心如來在《金剛經》裡面,展現了諸多的相貌。那麼請問大家:這個自心如來,是不是佛法中所講的實相呢?祂當然是!因為我們學佛學到最後,不是就要成佛嗎?那要成佛的第一步,就一定得找到在自己心中的那個如來;找到自心如來之後,然後逐漸地來修正自己的,含藏在我們的自心中的種種的染污種子之後,接下來才有可能成佛。所以凡談到成佛,就一定要先找到自己的自心如來。所以在自心如來的這件事情上面的話,祂當然就是佛法的真實的義理。所以我們在講實相的時候,必然都有包含所謂的自心如來的種種義理。可是您今天比較看看:在《金剛經》講的種種自心如來的相貌,是不是跟這一位法師所講的非常不一樣?因為這一位法師從頭到尾也只能夠說,要嘛就是談自性空,要嘛就是談一切終歸寂滅的空;這兩個空,跟《金剛經》裡面講的如來的種種相貌是完全完全不一樣的。
那我們再來看看,看看另外一部經裡面講到的。好,這一部經叫作《方廣大莊嚴經》,經文是這樣子的:【彌勒!法輪顯示一切諸法,本性寂靜,不生不滅,無有處所,非分別非不分別,……不壞不斷,……無所得,不可言說,……言語路斷,心行處滅,不可譬喻,平等如空,不離斷常,不壞緣起,究竟寂滅,無有變易。】(《方廣大莊嚴經》卷11)在這一段經文裡面 佛的開示就是:法輪顯示一切諸法,祂是如何顯示呢?從本性寂靜、不生不滅,一直到最後的究竟寂滅、無有變易,都是這個法輪所顯示的諸法的樣子。法輪指的就是什麼呢?法輪指的就是我們在佛法裡面講的,每一個人的根本的大法,就是我們的自心如來;從我們的自心如來裡面顯示了一切的諸法,那麼祂顯示的方式,有種種的相貌可以來描述,從本性寂靜、不生不滅,一直到不壞緣起、究竟寂滅、無有變易等等,有好多的面相來描述。大家再仔細看看,在這段經文裡面,大家是不是覺得,佛所開示的法輪顯示諸法的狀況,其實是很有豐富的內涵的;祂並不是只有無自性空,不是只有諸法終歸寂滅而已。所以這個又在告訴大家說:在《方廣大莊嚴經》裡面所顯示的所謂的佛法的實相、法輪的狀況,顯然不是這一位法師所想像的那樣。那又譬如說,我們再看看《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裡面,簡稱《楞伽經》,在《楞伽經》裡面所描述的:所謂的如來之藏,簡稱叫如來藏,這個就是跟我們在《金剛經》裡面看到的自心如來,跟剛才的那一段經文所講的法輪,是同樣的意思,談到的就是:我們自心所含藏的種種的妙功德性用。
好!那我們看看《楞伽經》是如何描述如來之藏?【[1]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兒,變現諸趣,……三緣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覺,計著作者。[2]為無始虛偽惡習所熏,名為識藏,生無明住地。[3]與七識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斷,離無常過。[4]離於我論,自性無垢,畢竟清淨。】(《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4)好!這四個大的項目,可以說是在《楞伽經》裡面,佛跟我們描述什麼叫作自心如來的樣貌,舉出了大類的這四個大的方向,讓我們好好去參究。請大家注意看看,如果佛法的實相,談到的就是無自性空的話,那麼為什麼還會談到「與七識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斷」呢?顯然這個實相的本身,祂就跟六祖惠能所體會到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是一模一樣的。並且,如果我們談到了畢竟空的這件事情,如果只是像這一位法師所理解的,一切終歸寂滅的話,那請問大家,在《楞伽經》裡面 佛為什麼又說:如來之藏是無始虛偽惡習所熏,名為識藏,生無明住地呢?如果一切終歸寂滅的話,從何去生起無明?所以這裡面,是有很大很大的落差在的。但是大家如果有回想起,六祖惠能大師所證悟到的,感歎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不動搖,以及能生萬法的這幾樣特性來看的話。您會發現到,惠能大師所證悟到的本心的自性,跟這裡《楞伽經》 佛所開示的四大類的這個狀況,是可以契符的。所以您究竟是選擇相信惠能大師呢?還是要相信,這一世只是憑虛偽想像來研究佛法的這一位法師呢?這要給您好好地自己抉擇了。所以關於這個,那怕是說像這一位法師,他一向是言必稱 龍樹菩薩,可是即便是在 龍樹菩薩所寫的《大智度論》裡面,我們看到裡面的文字,也不僅是如此。
我們接下來看 龍樹菩薩是怎麼說的?他說第一義應該是怎麼樣呢?應該是:【「語言盡竟,心行亦訖,不生不滅,法如涅槃。說諸行處,名世界法,說不行處,名第一義。」「一切實,一切非實,及一切實亦非實,一切非實非不實,是名諸法之實相。」如是等處處經中說第一義悉檀。】(《大智度論》卷1)各位剛才看到了:一切實、一切非實、一切實亦非實、一切非實非不實,這些光是文字上面,可能會把大家攪得七暈八素,可是大家在這裡不必去深究裡面到底的意涵是如何?因為要能夠確實掌握,所謂的一切如何實、如何非實、如何實又非實、如何非實非不實的這四個層面,必須要等到大家都能夠開悟明心之後,從自己的自心的體驗,去直接說出來,那才能算數。所以在這裡面,大家不必介意說,對於這個所謂的實跟非實等等的這個四句,不能夠有很確切的瞭解;但是大家應該要注意的就是說 龍樹菩薩花了一番力氣,寫了這個四句,實非實等等的這個四句,請問大家這個四句的內容,是不是這麼簡單就用無自性空跟一切法終歸寂滅—只有這兩個空—就能夠函蓋這個四句法嗎?您有沒有覺得這邊的落差,同樣是非常非常的大呢?確實是非常大,因為 龍樹菩薩在這裡講的,跟 佛在前幾個經文裡面—我們引 佛在經文裡面—講到的自心如來的種種的樣貌,其實是完全一致的。可是這一位法師雖然口口聲聲都稱讚頌揚 龍樹菩薩,可是他講的法卻完全不是 龍樹菩薩所說的。更糟糕的是說,他雖然說以這個龍樹學自居,可是他卻在許多的其他場合屢屢在誹謗大乘經是非佛說。那麼當他出口去誹謗的時候,其實他在學這些佛法的善根就斷了,那既然他已經誹謗了大乘經在先,那麼諸位!他所講的關於大乘經的種種的義理,您還能相信嗎?
所以在這裡提醒大家,要非常注意這一點哦!實際上在諸經裡面講到的所謂的如來之藏,簡稱叫作如來藏,這裡面有很多不同的名稱;比方說有些地方叫作法輪,有些地方叫作法性,有些地方叫作金剛,有些地方叫作摩尼寶珠,有些叫第一義,或者叫本來面目、本地風光,或者叫作本心、真如,或者簡稱一個「如」字;那這些不同的名稱,都是從不同的層面去描述我們每一個人都與生俱來都具有的如來藏。這個如來藏含藏了我們所有一切無始以來所熏習的種子,並且也是我們將來要能夠修菩薩道,乃至最後成佛的唯一依據。所有的大乘經講的,全部都是在講如來藏,反而是阿含部的經典,是用隱喻的方式來談到如來藏,而把大部分的內容放在描述我們如何解脫於世間的種種的煩惱。
所以可想而知的就是:如果我們否定了大乘經,自然而然就不可能去瞭解到大乘經裡面講到的如來藏的種種的樣貌。這個結果到最後,就會落得像這一位法師一樣,從頭到尾都是用自己的思惟去理解的,這個的過失非常非常的大。為什麼說這個過失非常大呢?對他自己本身而言,他既然已經誹謗了大乘經,說大乘經不是 佛說,然後自己又用自己想像的方式去曲解大乘經。那麼對他自己而言,他要追求證悟的因緣,這個機率幾乎等於零。那另外就是說,更糟糕的就是說,他所知道的這些事情,他都把它寫成書了,這個書會流布在外面,會有許多的人讀到了;我想在電視機前面觀看這個節目的觀眾,可能有不少人在之前也曾經看過這一位法師的書。當然您今天看了這個節目,表示說,您不再被他錯誤的知見所誤導了。這個要恭喜您,可是您想想看,會不會有許多的眾生讀了他的書之後,從此就在他的字裡行間,迷失在他的字裡行間,終其一生都在鑽研裡面的文字的道理呢?這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更糟糕的是說,這一位法師由於把佛法,把它支解得完全破碎了,並且常常斷章取義,所以常常會發生前文跟後文,彼此之間不能連貫呼應的問題。如果您把他供為一個上師,然後拼命在字裡行間去尋求他所說的意思,那到最後,恐怕您就只是徒勞無功而已。
想想看:如果有心,發心的想學佛,可是卻看到這一位法師的書,然後被他的錯誤知見所誤導了,然後終其一生,都在研究、研究、再研究,連這一位法師本身的思想都沒有辦法把它通透起來,為什麼沒有辦法通透呢?很單純,因為他的思想本身就是支離破碎的。所以你看看,如果一個學佛人落到這樣子的下場,是不是情何以堪呢?所以我們才說,對於這樣子,這一位法師的這樣一個知見,其實他對於眾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更別論說他的書、他的知見,透過許多的佛學院,影響了許多的僧眾,再透過這些僧眾,再影響了一般的人。所以我們說,這個部分對眾生學佛的法身慧命來講,危害非常、非常、非常的大,這個危害大到甚至說,會整個把佛法的根基都動搖了。以至於說,大家在面對佛法的時候,總想而知說,空其實沒有什麼啊!就是無自性空,就是諸法終歸於寂滅,就是這樣空而已,沒有什麼特別的。剩下來的,學佛的不外乎就是努力地行善布施;甚至更糟糕的就是說,這一位法師還有一些的知見,從這個錯誤的知見衍生出來的更錯誤的知見,是從根本上面去否定了大乘經之外,也否定了大乘經裡面所談到的諸佛菩薩。比方說 阿彌陀佛,這一位法師他就自己認為 阿彌陀佛的這個說法,實在就是太陽崇拜的淨化,這是他的說法;那麼這個說法,根本上就是動搖了所有大乘經的一切的佛菩薩。您如果是學佛人的話,聽到這裡,您會不會覺得觸目心驚呢?所以錯誤的知見,影響真的非常的大、非常大。
我們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跟大家講到這裡,下次再繼續跟大家講解。
阿彌陀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