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5-13 23:21:38| 人氣10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五蘊本不生滅,本來涅槃

引用來自於: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4/3177-a14_023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二) 第 23集~由  正源老師開示:五蘊本不生滅,本來涅槃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這一集我們要來說明「五蘊本不生滅,本來涅槃」。前面兩集節目中,我們依 平實導師《起信論講記》第四輯第252頁演述 馬鳴菩薩《大乘起信論》的論文:【法我見者,以二乘鈍根,世尊但為說人無我。彼人便於五蘊生滅畢竟執著,怖畏生死,妄取涅槃。】說明了三乘法「法無我」的差別和二乘無學妄取涅槃。這一集,我們要接著從後半段的論文:【為除此執,明五蘊法本性不生;不生故亦無有滅,不滅故本來涅槃。若究竟離分別執著,則知一切染法淨法皆相待立。】(《大乘起信論》卷2)從這裡來加以說明。

      前面我們已經說明了二乘聖者觀行、思惟的對象,都不出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而觀行、思惟的結論,就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都是無常、苦、空、無我,都是緣生緣滅。也就是說,從二乘菩提來看,蘊處界一切法都是亦生亦滅,都是生住異滅的,沒有一法不是生滅無常的;而無常故空、空故無我,因此二乘聖人會有怖畏生死,妄取涅槃的情形。這裡 馬鳴菩薩說:為了除去二乘人這種五蘊生滅的堅固執著,就要讓二乘人明白五蘊諸法性質上,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涅槃性。

      這從 釋迦世尊宣演法教的次第過程來說,就是從初轉法輪宣說的阿含解脫道,進入二轉法輪宣說般若諸經。世尊在阿含解脫道中說一切法都是有生有滅,到了宣講大乘經時,卻說一切法本來不生,不生也就不滅。為什麼一切法本來不生?因為一切法都是由如來藏所生所顯,只是附屬於如來藏的表面在運作,不曾離開過如來藏;把如來藏所生顯的一切法攝歸如來藏時,一切法就是如來藏,而如來藏本來無生,一切法當然也就本來無生。

      平實導師就解釋說:「依如來藏常住,依五蘊附屬於如來藏、攝歸如來藏,而說五蘊法本性不生;因為它永遠都會存在的,五蘊是依附於如來藏而時時刻刻有出現、有消失的;往世是這樣,未來際的無量劫也是一樣。所以,既然說它不生,那就沒有滅嘛!既然不滅,不生不滅就是本來涅槃,因為五蘊就是如來藏的無量功能性之一嘛!所以依如來藏而說如來藏所出生的五蘊法無生無滅。」(《起信論講記》第四輯,正智出版社,頁260。)在書裡面 導師接著引用《楞嚴經》中 世尊能見之性、能聞之性乃至能覺之性,都是本如來藏妙真如性的聖教,進一步解釋:「《楞嚴經》是依如來藏來說的,所以說能見等性都是依眾緣而有,都是可還的;只有依如來藏識才是不可還的,所以說過能見等性虛妄以後,說都是『本如來藏妙真如性』,不是依你這個能見之性、能聞之性本身來說的,所以說能見之性是如來藏所出生的許多體性之一。乃至說能覺、能知之性是如來藏出生的許多體性之一,都不是單由因緣就能出生,不是由自然性出生的,顯示眼識能見之性……身識能覺之性、意識能知之性,本來都是如來藏所含藏的妙真如性,都是從如來藏心體中出生的。所以是依如來藏常住之心體,將六識之體性攝歸如來藏心體,而說六識的見性、聞性……覺性、了知性都是如來藏的妙真如性,所以不是從因緣所生,不是自然而出生,都是如來藏所出生的。」(《起信論講記》第四輯,正智出版社,頁261。)

      這意思是說,眾生之所以有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一切法,一生又一生不停地生住異滅,其實都是由於自心如來藏的無量功德,也就是由於如來藏有無量的功能德用的運作,眾生才會有這森羅萬象的無數變化;其中六識覺知心的見聞知覺性,都是如來藏的妙真如性,就是如來藏所出生的眾多體性之一。

      我們不妨以眾生能見之性來說:眾生能見種種色塵,其實就是因為如來藏的妙真如性和大種性自性;眾生的如來藏自心恆時有妙真如性在運作不斷,而如來藏心體也含藏著大種性自性,這都是如來藏本身的功德性。依於如來藏所含藏眾生的業種與無明種,如來藏就會藉由祂的大種性自性,攝取地水火風四大來出生長養眾生的色身,而有了眼的扶塵根和勝義根;然後利用扶塵根攝受外面的外相分色塵境,在勝義根變現如同外色塵的內相分色塵。這時勝義根與內相分色塵接觸,意根作意要進一步了別色塵,就令如來藏流注眼識的種子,眼根、色塵和眼識就在勝義根處三和合觸,同時由如來藏流注出眼識的五遍行、五別境心所法種子,於是眼識便在如來藏妙真如性中,生起對色塵的明了性,就有了能見之性,成就了別形形色色的眼識功德。其他能聞之性、能覺之性、能嗅之性、能嚐之性乃至能知之性,生起和運作的過程也莫不如是。而這整個過程,卻不曾稍離眾生的自心如來藏。

      首先必須如來藏流注相應的種子,也就是要有相應的種種不同功能現起運作,才會有眾生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生住異滅;並且這一切法的生住異滅,都不出眾生的自心如來藏,也就是都是在眾生如來藏表面不斷顯現種種生滅變異。但是這一切看似不曾停歇的生滅變化,從如來藏本身來看,卻無所謂生滅,因為都是如來藏諸多自性功德,像大種性自性、妙真如性等的運行作用。而如來藏妙真如性和大種性自性等諸多如來藏的自性功德,本來就與如來藏不可分割,本來就跟如來藏一樣不是世間有形有量的物質之法,自然也就沒有世間物質生滅壞失的現象。並且只要如來藏不壞滅,這些自性功德也不會失壞;誠如《金剛經》之喻為金剛,眾生的真如心如來藏的體性猶如金剛,沒有一法可以壞滅祂,那麼妙真如性、大種性自性等如來藏的自性功德,必定也就永遠不會失滅、不會壞失啊!

      那麼從二乘解脫道來看眾生身心十八界,把它區分為能觀的六識見聞覺知心,和所觀的六塵諸法,認為能觀與所觀全都是有生有滅而虛妄的生滅法。然而,從大乘菩薩所證常住不壞的如來藏心,來看待十八界中的能觀與所觀時,現象界中有生有滅的能觀與所觀等十八界法,卻是如來藏大種性自性、妙真如性等諸多自性功德的一小部分。像能觀的六識覺知心能見乃至能知之性,本來就是如來藏妙真如性中的一小部分,本來就屬於不生不滅的如來藏心中局部法性;如同手屬於身體的一部分,而不再看作是外於身體的單獨的手。而如來藏妙真如性既然永不生滅,這時就不能再說有生滅性的能觀之心是生滅虛妄的了,因為這時附屬於如來藏妙真如性的識陰六識覺知性,必然是和如來藏及祂的妙真如性一樣,是不生不滅的了。

      為了要幫助電視機前面的諸位菩薩瞭解以上的說明,讓大家契入《大乘起信論》中「五蘊本不生滅,本來涅槃」的真實義,我們再舉一些世間容易接觸的事物作譬喻來說明。首先以明鏡顯現影像為例:鏡子本來就具有能不斷顯現影像的功能,所謂「漢來漢現,胡來胡現」,這些影像在鏡子表面不斷起起落落,並且不停變化,看似有生有滅;但是影像的生滅變異,其實都是鏡子本有的功能運作的結果,而鏡子顯現影像的這種功能,並不會因為鏡子是否顯現影像而有所消長;也就是說顯現影像的功能是跟著鏡子而存在的,只要鏡子存在,這種功能就會一直存在著。因此,鏡子不壞滅的前提下,就不能夠說鏡子顯現影像的功能是何時生?也不能說何時滅?也就是說,對於鏡子而言,這種顯現影像的功能是無有生,也永遠不滅的;而且所顯現的影像,又從來不曾離開過鏡子。這樣來看,影像在鏡子上面不斷地生滅變異,既然都是鏡子本身功能的運作,可以說就是鏡子功能的一部分;而鏡子顯現影像的功能實際上沒有生滅,這時就不能夠說影像有生滅了。

      如果電視機前面的菩薩還是有所疑惑,仍然不能理解,那我們可以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就是許多人小時候,曾經把玩過的萬花筒:萬花筒是一種圓筒形的光學玩具,只要由圓筒一端用玻璃密封的眼孔往筒裡一看,就會看到裡面出現一朵美麗的花樣,將它稍微轉動一下,又會出現另一種花的圖案;不斷地轉動,圖案也在不斷變化,所以叫萬花筒。把玩的人看待萬花筒,可說蘊含著無限變化的可能,每轉動一次,筒內的圖案隨之改變;見到的圖案都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把剎那美麗繽紛的圖案烙印在把玩者心中,以現代人的用語,就說有療癒的效果。

      然而,單單看萬花筒裡面呈現的圖案,雖然覺得它不斷在生滅變異,但是如果從整個萬花筒來看,其實就無所謂生滅變異。為什麼說呢?首先,從結構功能上來說,萬花筒的結構是在圓筒內放置三個玻璃鏡子組成一組三稜鏡,兩端以玻璃密封,再把有鮮艷顏色的實物,像彩色玻璃碎片之類的東西,放到圓筒一端的三稜鏡之間,另一端則開一個眼孔,然後觀賞的人從眼孔看進去時,就可以看到三稜鏡之間的彩色碎片,藉由三面玻璃鏡子把光反射的作用,就呈現出對稱的美麗圖案,看上去時,就像一朵朵盛開的花朵一樣。

      可是這許許多多美麗圖案的不斷生滅變異,它本身就是萬花筒功能運行的顯現,不出於萬花筒之外,可以說生滅變異就是萬花筒本身功能的一部分;而這種功能從萬花筒存在就已存在,只要萬花筒永不壞滅,它的功能也就永不滅失。我們以萬花筒來譬喻如來藏,萬花筒如來藏是不生滅的,那萬花筒不斷變化呈現種種美麗圖案的功能也跟著就不生亦不滅;這時將生滅變異的圖案,攝歸萬花筒本身功能的一部分,或者更直接地說就是攝歸萬花筒本身的一部分,也同樣就不生不滅了。

      這樣說明後,大家明白眾生不斷生住異滅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其實都是自心如來藏眾多功德的一部分,簡單地說就是如來藏的一部分。而我們在上集節目中,已經說明如來藏是涅槃的本際、涅槃的實際,說不生不滅的涅槃,其實就是指如來藏自身境界;既然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就是如來藏的一部分,那麼五蘊諸法就一定是「本不生滅,本來涅槃」。

      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您如果跟著我們的說明,隨聞入觀,觀察思惟到此,就不難明白:明鏡上顯現的影像,不論美醜、染淨,何曾真實存在?真正存在的,其實就只是明鏡本身而已啊!眾生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也是一樣,不曾真實存在過,都只是在如來藏表面幻起幻滅而已,真實存在的就只是眾生的如來藏。而眾生之所以會不斷有染淨分別,就是因為都落在猶如明鏡所現影像一般虛幻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中,誤以為這種種生滅變異的影像都是真實,因而分別執著不肯棄捨;唯有親證影像背後的明鏡,也就是五蘊諸法背後的如來藏,體驗祂真實如如的自在體性,才能捨離對五蘊諸法的分別執著,然後就能去除依分別執著而相對建立的染垢清淨等種種虛妄想。

      清楚了眾生色與心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都不是真實存在的,那麼能分別染淨等諸法差別的智與識,又何嘗不是如此,真正存在的就只是眾生的自心如來藏而已。因此,馬鳴菩薩才會說:【是故當知:一切諸法從本以來非色、非心、非智、非識、非無、非有,畢竟皆是不可說相。】因為實證如來藏的菩薩,現見一切法從自心如來藏中生,且始終不離自心如來藏;這時了知一切諸法統統攝歸如來藏,如來藏外別無一法,那麼還有一個色相、心相、智相嗎?正是契入 文殊師利菩薩的聖教:【無有,無不有。何以故?有及不有一相——無相,無一無二故。】(《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而 維摩詰菩薩也開示:【知一切法不取不捨,入一相門起於慧業。】(《維摩詰所說經》卷1)但是也不能夠說那就是一切皆無的空無之相。平實導師就解釋說:「一切法既然都不取不捨,那是什麼境界呢?那是入一相門的境界。哪一相呢?實相。實相是無相,無相是如來藏相。實相無相才能無不相,所有相都是從這個無相的如來藏而來。」(《維摩詰經講經》第三輯,正智出版社,頁184。)

      時間的關係,今天就為大家解說到此。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人氣(10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正覺電視弘法第10-15輯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一切如來得道正因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二乘聖人妄取涅槃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