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3-20 22:49:54| 人氣1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兄好道誼弟愛家業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3/3033-a13_114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114集~由  正潔老師開示:兄好道誼弟愛家業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我們今天要說的故事是引用自《雜譬喻經》這一部經典,因為《雜譬喻經》相似的經名這樣子的佛典有很多種,那這一部的話,特別是後漢大月支的沙門支婁迦讖所翻譯的,這取自於這部經的第十一則。

      我們來看看這個經文:【昔者兄弟二人居,大勢富貴,資財無量。父母終亡,無所依仰,雖為兄弟,志念各異,兄好道誼,弟愛家業、官爵俸祿,貪世榮色。】(~《雜譬喻經》)這個意思是說:從前印度有兩個兄弟,他們家族原先是有大財勢、大富貴,廣有資財無量;父母命終死亡了之後,只有這兩個兄弟互相依靠。雖然是兄弟,可是各自的志向所念、所看重的各個不同,大哥喜歡修道,而弟弟是貪愛俗業;這樣子的不同,就產生了後面我們要說的,未來世一個際遇的不同。

      我們看下去:【居近波利弗,雞鳴精舍去之不遠,兄專行學,諮受經道,不預家計。其弟見兄不親家事,恒嫌恨之:「共為兄弟,父母早終,勤苦念生活,反棄家業,追逐沙門,聽受佛經,沙門豈能與汝衣財寶耶?家轉貧狹,財物日耗,人所蚩笑,謂之懈廢,門戶絕滅。凡為人子,當立功效,繼續父母功勳不廢,乃為孝子耳。」】(~《雜譬喻經》)這一個弟弟,因為哥哥這樣子好於修學解脫之道,而對於這世間的財色名食睡,對於父母所留下來這一些財產,這些家族的名聲都不在意;於是他就很生氣,經常跟這一個哥哥抱怨說:「我們同樣是兄弟,父母早早就過世了,應該要互相努力來振揚家族的財勢,讓父母所留下來的名聲、財物、財產愈來愈熾盛,這樣子才叫作是孝順啊!結果你反而擲棄這個家業,去追逐在這個沙門、這些出家人的旁邊,去聽受這些佛法、這些佛經,難道這些出家的沙門,能夠給你這些好衣服,給你這些財富,給你這些寶物嗎?你如果繼續這樣子下去,我們家族因為缺乏人經營的話,如果以後財物越來越少,勢力越來越弱,讓別人來嗤笑說我們是不孝子,那你應該怎麼辦呢?」

      【兄報之曰:「五戒十善、供養三寶、行六度,坐禪念定,以道化親,乃為孝耳!道俗相反,自然之數,道之所樂,俗之所惡;俗之所珍,道之所賤。智愚不同,謀猶明冥,不可共處,是故慧人去冥就明以致道真。卿今所樂苦惱之我,一切空無,虛偽不真。迷謬計有,豈知苦辛?」】(~《雜譬喻經》)這大哥,既然弟弟用這樣子的不孝的道理來指責他了;於是他回答說了:「真正的孝順是應該要以這一個難得的人身道器來修學佛法、來求得解脫;不只求得自己解脫,也要幫助自己父母、兄弟這樣的親友,能夠也跟自己一樣解脫三界六道輪迴之苦,這才是真正的孝順。所以,應該要來修學受持三歸五戒,修行十善——身三、口四、意三這樣子的十種善行;應該要來供養三寶,培植自己未來世修學佛法,乃至在世間的一個福德;應該來廣行六度。從這一個廣行六度,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哥哥他所修學的佛法是大乘佛法,因為小乘人他不注重六度——所謂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

      那我們再看下去,這個哥哥就說了:「應該要再行六度,然後坐禪念定(這裡的坐禪念定並不是通於外道的四禪八定,而是以禪定這樣子的靜慮的般若波羅蜜;以靜慮跟般若波羅蜜合在一起這樣子的靜慮,才能夠叫作靜慮波羅蜜,才能夠真的到彼岸。),以道化親。」真正的孝順父親、母親,或是說對親友真正的慈愛,其實是要依於修學佛法,而能夠解脫自己,也能夠幫助這些親友解脫,才是真正的慈悲孝順。「道俗相反,自然之數」底下這些道理,我們以前的單元也曾經說過,我們簡單的就帶過去。簡單來說,修道之人跟世俗之人,他所追求的必定是完全相反的。世俗之人,特別以欲界之人來講,他是財色名食睡,他各個都要去追求。貪財的人就容易犯什麼?不與取,犯盜戒;那貪色的人就容易犯邪淫戒。財、色、名,貪名的人就容易因為沒有實質,他就用謊話,說大妄語方式來博得名聲。財、色、名、食,那您如果要有這樣子的飲食,特別是不可能說不殺生,要不然那一些市場當中的雞肉、鴨肉、魚肉,如果沒有人殺生,怎麼可能有這樣子的一個屍體讓人類所食用呢?最後一個財色名食睡的睡,其實睡,這裡是指貪愛睡眠,或是貪樂於睡眠的境界;乃至於貪愛於世間,譬如說飲酒作樂,而那樣子昏沉沉的,覺得飄飄欲仙的狀態是很可以去追求的。那世俗人貪愛財色名食睡;相反過來,您修學佛法,您第一個就要先對治欲界當中這五個最濁重的煩惱——所謂的殺、盜、淫、妄、酒這樣子的五個戒。因於三歸之後,遵行世尊所定下這樣子的五戒,而來對治欲界最濁重的、最明顯的煩惱——財色名食睡;乃至進一步,在施論、戒論、生天之論一直往上修行上去之後,才能夠一步一步的經由聲聞菩提、緣覺菩提而來斷身見、斷我見;乃至依於大乘法而來成就佛道。能夠成就佛道,這樣子又能夠廣度過去的無量無邊的父母兄弟姊妹;乃至這一世已經過世的父母兄弟姊妹,這才是真正的慈悲孝順。

      這是哥哥跟弟弟講的道理,弟弟聽完這個道理以後:【其弟含恚俾頭不信。兄見如是便謂曰:「卿貪家事,以財為貴。吾好經道,以慧為珍。今欲捨家,歸命福田,計命寄世,忽若飛塵,無常卒至,為罪所纏!是故捨世,避危就安。」】(~《雜譬喻經》)弟弟聽到哥哥這樣子講了以後,他心裡還是很瞋恚的,可是他頭低下來,他根本就是說一個輕慢的心、一個姿態,他根本不相信。哥哥看到這樣子,心裡有數,他就說了:「好吧!鐘鼎山林,各有心性。」哥哥因為認為生命,我們人活在這個世間,猶如飛塵託寄在這個世間;無常的一個道理,是沒有人能夠去違背的;財物也好,性命也好,家族的這一些親情也好,終究所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必定各自飛。不只夫妻如此,一切的親友乃至您自己的五蘊身心,不是也是同林鳥嗎?只是相聚集在一起,必定有因緣和合和因緣分散的一天。於是哥哥就捨離城市,然後要求得永久的安寧而去歸依沙門出家去了。

      【弟見兄意志趣道誼,寂然無報。】弟弟聽了以後,也就沒有再回答他這個哥哥的話。哥哥呢,【兄則去家,行作沙門,夙夜精進,誦經念道,一心坐禪分別思惟,未曾休息懈怠,即具根力三十七品,行合經法,成道果證。】(~《雜譬喻經》)哥哥出家了以後非常精進,日夜都行於六度,日夜都依於靜慮思惟佛法而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知見而如是的實證。他終於依於佛所施設的三十七菩提分、五根、五力這樣的一個四聖諦、八正道的道理,而終於成就了一個道果。根據後面的經文看起來,他就是成為阿羅漢了。那要提醒菩薩的是:大乘有四念處,小乘也有四念處;小乘有三十七菩提分,這裡所謂的三十七品,大乘一樣有三十七品;並不是只有小乘才有四念處,小乘才有三十七菩提支。

      那我們繼續看經文:【往到弟所勸令奉法:「五戒十善生天之本,布施學問道慧之基。」弟聞此言瞋恚更盛,即答兄曰:「卿自應廢,不親家業,毀壞門戶!可獨為此,勿復教我。疾出門去,莫預我事!」兄便捨去。】(~《雜譬喻經》)成為阿羅漢的這個哥哥,知道弟弟這樣子下去的話,未來世果報堪虞;於是就回去勸他:應該不要這樣子貪戀俗世的這一些帶不走的東西,應該要趁著這個有用之身來修學佛法,證得解脫。可是弟弟不聽勸,哥哥沒有辦法就只好離開了。

      【弟貪家業汲汲不休,未曾以法而住其心,然後壽終墮牛中,肥盛甚大,賈客買取,載鹽販之;往返有數,牛遂羸頓,不能復前,上坂困頓,躃臥不起。】(~《雜譬喻經》這個可憐的弟弟,他一樣不聽兄長的勸,他繼續在有生之年,繼續一樣貪愛家業,在這個世間的財色名食睡,努力地去賺取、去營謀,從來就不把解脫三界六道輪迴的苦,修學佛道掛在心上;他壽終之後墮落到畜生道去了,因為在生前,沒有培植什麼廣大的福德。那這一隻牛呢,牠墮落到畜生道變成一隻牛,這隻牛肥盛甚大——就是身軀很龐大、很有力量,於是就有商人把牠買了去,買來去載鹽來販賣。那「往返有數」,就是來來回回很多次;「牛遂羸頓」,沒有休息的時候,這隻牛疲乏困頓走不動了;在一個上坂,在上一個山坡的時候,累到趴在地上「躃臥不起」。這個【賈人策撾,搖頭纔動】必須要這個商人拿個鞭子、拿個棍子去鞭打牠,牠才勉勉強強忍著痛,要走不走的樣子。

      【時兄遊行,飛在虛空,遙見如是,即時思惟,知從何來。觀見其本本是其弟,便謂之曰:「弟汝所居舍宅田地汲汲所樂,今為所在?而自投身墮牛畜中!」即以威神照示本命,即自識知淚出,自責本行不善。】(~《雜譬喻經》)當這一隻可憐的牛被商人鞭打,上坡很辛苦的時候,剛好這個哥哥是阿羅漢,證得神通飛在虛空,遙遙地、遠遠地看到這樣子的事情;他依於他的那個神通——宿命通,知道這隻牛過去就是他的弟弟,於是他就下來跟這個弟弟,已經是墮落到畜生去的這樣子一個牛說了:「你呀!弟弟呀!你過去世所貪愛的你所居住的那個廣大田舍、田宅,你所汲汲營取的那一些帶不走的財富,你現在是一隻牛了,這一些財富,這些名聲,這些勢力對你來講有什麼利益?又在哪裡呢?能夠幫助你嗎?你自己卻這麼可憐地墮落到這個畜生道當中。」他又用神通,然後讓這一隻牛—這個弟弟—過去世的弟弟,了知這樣的宿命。這隻牛流淚了,自己懺悔譴責自己過去世沒有好好地修行、沒有布施、沒有持戒,還是繼續的【慳貪嫉妒,不信佛法,輕慢聖眾,快心恣意,不信兄語。】對於三寶,對於能夠解脫輪迴的法不產生信心,也不願意布施,不願意救濟貧困,所以這一世才會墮落到這一個牛中。

      所謂的【違戾聖教,抵突自用,故墮牛中,疲頓困劣,悔當何逮!】後悔都來不及了。【兄知心念,愴然哀傷,即為牛主說其本末事狀如是:「本是我弟,不信三尊,背真向偽,慳妬自恣,貪求不施,墮牛中,羸瘦困劣,甚可愍傷。今已老極,疲不中用,幸以惠我,濟其殘命。」(~《雜譬喻經》)】這個哥哥跟弟弟這一隻牛講過之後,他知道他心中已經懺悔了,於是他就求這個商人,把這隻老牛,既然都已經這樣子載鹽這麼久了,可能已經相當一段時間,好幾年了,牠都已經疲累、老殘到這樣程度了;他哥哥同樣地依於這樣的宿命神通了知,然後告訴這個商人,用神通讓他了知這個弟弟,牠是他往世的弟弟,牠過去世造作了什麼樣的惡業,而這一世才墮到牛中的道理。那這個商人聽聞之後,也算是他有善根,於是乾脆就把這隻老牛布施給牠過去的哥哥。

      【賈人聞之便以施與,即將牛去,還至寺中。使念三寶;飯食隨時,其命終盡,得生忉利。】(~《雜譬喻經》)這一隻牛被帶回去了,有點類似以前在大陸的叢林,在寺廟裡面所謂的放生牛,放生雞,放生鴨—就是人家布施了以後—這個耕牛犁田一輩子,那這個主人不忍心,老了拖不動了,要把牠宰殺變成牛肉麵了,他就把這樣的牛,然後布施給寺院,養在寺院讓牠終享天年,就類似這樣的道理。帶到寺院之後,這哥哥不是只是供應這隻牛飲食而已,他還告訴牠一些道理,就跟我們在受三歸依之後,也應該都知道遇到一些畜生,我們都有責任,有義務,身為菩薩都有責任要跟牠講說:「汝是畜生,發菩提心!」甚至為牠傳授三歸依,希望能夠為牠開啟這樣子的福田之路;能夠遠離畜生道,能夠往生善趣,修學佛法。

      那這樣子的事情,這些眾賈客,這些眾多的商人,都經由這個哥哥阿羅漢知道了這一項的故事,這樣子的道理之後:【我等勤治生無厭,不能施與,又不奉法,不識道誼,死亦恐然不免此類!】(~《雜譬喻經》)想一想我們現在所作的、貪愛的、營謀的、所求的,都是這些世間的財色名食睡,世間的財寶;跟這個弟弟一樣,也不知道說要遵奉佛所立下的能夠解脫生死的佛法,也不知道何謂真實的解脫道?何謂佛菩提道?我們死了以後,恐怕福德不足,搞不好很不幸跟這個弟弟一樣,墮落到畜生道去。

      於是呢,【便共出舍,捐其妻子,棄所珍翫,行作沙門,精進不懈,皆亦得道。】(~《雜譬喻經》)這些商人過去世必定也有善根,要不然不可能只是因為這樣子的一個因緣,只以聽說這樣的一個故事,就願意出家作沙門了。而這些商人出家之後,也一樣,跟哥哥一樣的,類似他這樣子的精進不懈於佛法的修行,最後終於證得一樣子的道果。

      經文最後說:【由是觀之,世間財寶不益於人!奉敬三尊,修身學慧,博聞行道,世世獲安。】(~《雜譬喻經》)其實這樣子的道理,就提醒我們了,我們剛剛也說到了,哥哥所修學的是大乘佛菩提道,我們修學佛菩提道必定要依於三歸五戒,乃至而受菩薩戒。三歸五戒是因為佛所說的道理,它是遠勝過一切世間所謂的世俗的宗教,特別是一神教乃至於一些世間的哲學。佛把三自性講對了,佛把生滅相、生滅法、不生不滅法,把遍計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講對了;就是因為佛講對了,我們才有辦法依於這個遍計執性,是我們墮落輪迴的根本——所謂的身見、我見、我執,是我們應該要修學佛法,要在解脫煩惱障的部分,所應該要了知的。佛把圓成實性,把依他起性等清淨分講對了,我們才能夠依於這一個圓成實性心,這一個一切種子識—阿賴耶識—而來修證一切種智,成就四諦、四智圓明,佛地的所知障、無始無明完全斷除。

      我們既然是要解脫輪迴的苦,因為必定是信受輪迴,信受輪迴是苦,信受一切輪迴當中,你所享用的這些財色名食睡,欲界的這財色名食睡,都只是虛妄無常的,不可能常住久安的。那知道有生老病死,有怨憎會,有愛別離,有求不得,五陰熾盛諸苦,所以願意看清楚世間的無常,而要來求取法身的常,求取涅槃解脫的常住安樂。

      就因為這樣的道理,可是遍尋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哲學,就只有佛把生滅法、不生不滅法講對了;把眾生之所以墮於輪迴,就是起了人相、我相、眾生相,把這人、我、眾生相當真了,有這樣的顛倒,而起了這樣子的財色名食睡;依於貪瞋癡而繼續造作無量的惡業,這是在三界六道輪轉不息。這樣的道理,換句話說,這個人、我、眾生、壽者相相應的遍計執性,這樣的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所謂的遍計執相,《金剛經》所說的這四相正是我們輪迴的根本;而要解脫輪迴,就必定要能夠先斷掉相應這一個人、我、眾生、壽者相的身見、我見,從它為入門、為根本。

      然而遍尋所有的哲學,所有的宗教、儒家,不知道何謂我見。道家在老子《道德經》當中,頂多講到身見的部分,連我見是輪迴的一個根本,也都沒有去詳實的說到。這邊之所以說,有時候說身見是輪迴根本;有時候說我見是輪迴的最基本的,該斷除的,是因為能夠執著五根身為我的,畢竟還是意識。所以有時候我們說證須陀洹、證初果,有時候說是身見、疑見、戒禁取見;這裡的身見,其實不是很狹隘的只是以五根身、以色身為我,而是兼指了這個意識執著自己為我。有這樣的我見,這意識再執著五根身為我,執著這樣的身見,依於身見、我見,而執著我們一眼望出去有人、我、眾生、壽者相;而錯誤的把這些人、我、眾生、壽者相這些遍計執相,這些繩子上面根本不存在的蛇相,把它當真了。所以,一睜開眼睛,馬上就五根觸五塵落入劇情,打開電視就落入劇情,落入輪迴的劇情,因為取像為真,執夢為實。

      就因為佛講對了,所以我們才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因為只有佛能夠告訴我們解脫的道理。三歸之後,既然您三歸是為了要解脫輪迴,輪迴不外是在欲界、色界、無色界輪迴的,那必定不可能有人爬不上一樓,卻說他能夠爬到三樓的道理;換句話說,我們既然要解脫三界的煩惱,必定是從最底下的第一層樓的欲界煩惱先下手。

      那之前的單元我們也說過了,欲界的煩惱表現最濁重的,就是在哪兒?在財色名食睡。依於這樣的道理,因為信受輪迴,信受輪迴是苦,因為我要解脫輪迴的苦,我要離苦得樂,我也希望一切眾生,父母兄弟姊妹,過去無量無邊的兄弟姊妹,乃至這一世無量無邊的父母兄弟姊妹也能夠離苦得樂。我去遍尋能夠幫助我離苦得樂,解脫三界六道輪迴的法門,發現就只有佛所說的三自性的道理講對了;就因為這樣的道理,所以我來三歸依。三歸依之後,要來解脫輪迴的苦,先從第一層樓——從欲界開始。佛依於財、色、名、食、睡而施設了殺、盜、淫、妄、酒這個五個戒,這也正是我們要修學佛法,以三歸五戒而後四種修四證淨這樣一貫的道理。

      時間的關係,我們先演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人氣(1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正覺電視弘法第10-15輯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八歲羅漢五個母親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慳吝的伊利沙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