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2/2919-a12_102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第102集~由 正惠老師開示:淨法的妄心熏義(下)+真如熏義(一)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講的是《大乘起信論》。繼續來講論文裡面的妄心的熏義有兩種別:一個就是分別事識熏,一個就是意熏。我們繼續再來把它細說,為什麼妄心熏,它能夠讓一切凡夫、二乘,能夠厭離生死、能夠隨己堪忍、能夠趣無上道?
先說小乘的這個部分,二乘解脫道,他想要入涅槃,一般來講,就是兩種比較簡單的方式,一個就是中般涅槃,一個就是現般涅槃,這兩者有什麼不一樣呢?跟大家解說這個知見,如果能夠清楚,學佛就沒有岔路,那就可以功不唐捐,知見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中般涅槃,在分別事識熏之後,他就能夠厭惡意識我、六塵,或者是三界生死輪迴裡面,都會起厭惡心,就是想要厭離,厭離就不會執著三界的這些我。三界我它是怎麼樣出現的呢?就是意識本身我,包括身見、我見,都以這個為我;然後所面對的六塵境,就是我所,也是起貪愛。你如果知道它是無常、苦、空、無我,當然就不可樂,那就不會起貪愛。另外一種就是在三界,因為有貪愛,對三界有貪愛,所以就在三界裡面,不斷地去投胎,然後生生世世在那邊輪迴不已。
我們知道這個是一種苦的時候,我們就起厭離心,所以在我執斷的時候,如果一心想要取證無餘涅槃,中陰身的時候,就能夠滅除其意識、意根我,然後就能夠不再去投胎,這時就成為慧解脫。中般涅槃的意思,就是在中陰身的時候入涅槃,中有的意思,就是從這邊來說中陰身。
或者說現般涅槃,它的義理就是說,在分別事識熏之外,還要加一個意熏,我們知道分別事識熏是屬於意識的部分;意熏是屬於意根,就是第七識的部分。要在現生,就是這一輩子裡面,就要能夠修證四禪八定,能夠調伏意根之我執。意根往往會執持三界裡面的各個法為我,尤其最厲害的是祂能夠遍計執五陰十八界為我,尤其是七轉識,包括第八識,祂都把祂執著為我,所以我們如果能夠調伏意根之我執,能夠取證滅盡定的時候,那就滅捨了意識,滅盡定,滅盡定是已經把意識能夠滅捨了,所以他也能夠斷了意根的部分五遍行。
意根的現起,當然是要透過五遍行,祂才能夠現起,現起之後,在五別境中,祂只有少分的慧,意根祂的現起能夠入滅盡定,就是表示意根的五遍行中的受跟想兩個心所,他可以把它滅了,然後剩下觸、作意、受、想、思的觸、作意跟思三個心所,所以受跟想滅了,也叫作滅受想定。在這個時候,意根已經隨時可以把祂斷了,只不過因為他在人間,還沒有入滅,所以這個時候,在取證滅盡定的時候,他隨時都可以入滅的,入滅的時候,就可以取證無餘涅槃,這種狀況,隨時可以捨壽入無餘涅槃,這叫現般涅槃,也就是在現世能夠入涅槃。
這兩種,中般涅槃方便說慧解脫,現般涅槃就因為包括有定、有慧,所以叫作俱解脫。這兩種的修證不一樣,當然現般涅槃,他就要更進一步來修習這個定,這個禪定,至於說我們大乘佛法裡面,又要更進一步來修習意熏。這個意就是,令諸菩薩發心勇猛,速疾趣入無住涅槃(《大乘起信論》卷1),這個無住涅槃是,佛所證的無住處涅槃,這個後面會詳細來解說。
也就是說大乘佛法的修行,不只是分別事識熏而已,還要更進一步修習什麼?意熏。所謂大乘佛法的修證,就是包括小乘的修法,這樣才叫作大,所以更進一步又要來修習意熏的部分。意熏就是說,意根對於清淨法的熏習,進入了初地的話,一定要有意熏的成就,才能夠進入初地。
我們現在來解說,無住涅槃的境界,它是怎麼一個狀況。第一個就是說,祂已經斷分段生死,而不住在無餘涅槃中。什麼叫分段生死呢?就是說我們人在無量劫以來,在三界不斷的生生死死,都是以入胎為開始算起,到下一個入胎,這樣算一段的一個生死,所以我們這一輩子的生死,包括在中陰身,都還算是屬於這一輩子,所以中陰身是我們這輩子的一個餘習,在那邊等待投胎的一個中有的狀況。
無住涅槃既然是佛地的境界,當然就是阿羅漢斷分段生死,祂都已經能夠作到,然後祂分段生死之後,可以入涅槃——無餘涅槃,但是祂不住在無餘涅槃中,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就是,祂也能夠斷變易生死,但是祂不住在生死中。就是說,祂這個變易的生死已經沒了,就是種子不再受熏,變成純無漏的一個有為法,所以祂不是在生死中,這兩樣都要具足。第三者叫作不住在三界生死中,但是祂也不住出三界的無餘涅槃中;就是說祂為了要累積廣大的福德,利益眾生,所以祂不住在三界的生死中,因為祂是有,能夠斷變易生死、分段生死,所以祂就不住在三界的生死中;為了利益眾生,祂也不住在出三界的無餘涅槃中,這是無住涅槃的狀況。
這一些不管怎麼樣的涅槃,祂都一個根本,就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就是我們的如來藏。祂的清淨體性,這種涅槃是本來就有,祂並不是修來,或者是說你不修就能夠證得,為什麼?就是說祂雖然是與生俱有,但是你不經過修行,你還是沒辦法親證,所以祂非不修而得,既然祂本有就非修來的,這個就是祂的本來性。
這一些涅槃的修證,一般來說,都是跟煩惱障有關。煩惱障的修斷是第一個小乘阿羅漢,他在完成分別事識熏,也就是意識的熏習之後,一念無明的這個煩惱障,他的見惑、思惑,包括我見、我執,他現行斷了。注意喔!他是現行斷了,所以他就能夠不在三界裡面現身語意。所以所謂入涅槃,其實就滅掉了自己在三界的身語意,或者說又叫作五陰十八界,這樣就能夠超越了分段生死,能夠在有餘依涅槃,或者是無餘依涅槃的證境,這個就是小乘阿羅漢的修法。
第二種就是大乘佛地,他的煩惱障的修除,一定是比阿羅漢更究竟,為什麼呢?他不只是分別事識熏完成而已,他還要再進一步完成什麼?意熏,也就是第六識的熏習完成之後,還要再完成第七識的熏習,煩惱障的修習狀況。第一種就是大乘他對煩惱障的修習,不只是我執現行斷了,連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隨眠的部分也須斷盡,就是斷得非常乾淨。阿羅漢,反正他不在三界裡面現行就好了,所以他就斷現行,不斷習氣種子隨眠;大乘佛法能夠把祂修成無垢識,就是能夠究竟清淨,所以連潛藏習氣種子的隨眠也都需要斷盡,那就已經超過分段生死,就是變易生死的部分也都斷了。
第二就是親證第八無垢識,因為能夠斷習氣種子隨眠的關係,所以當然第八識裡面含藏的種子就無垢了。無垢就是煩惱斷盡叫作無垢,所以叫作無漏。什麼叫無漏呢?無漏就是沒有煩惱了,沒有煩惱障,就是沒有對三界這些貪、瞋、癡、 慢、疑、不正見,這六種根本煩惱。這個無始無明第八識能夠親證,尤其是佛地的話,就能夠親證到第八識無垢識,無始無明的塵沙惑祂也都能夠斷盡了,塵沙惑就是所謂的所知障,又叫作上煩惱、隨眠等等名相,祂已經沒有變易生死了。因為清淨了,所以這些煩惱都斷盡,包括隨眠也都斷盡了,所以這時候的第八識無垢識,就是唯帶舊種,不受新熏,就不用熏習了,因為已經清淨了,所以這個就是佛地的境界。
至於意熏,我們就要特別注意,不只在意識的熏習,而且一定還要熏入意根,把我們這個習氣的種子都能夠改變,使末那的習氣轉變,堅持利樂有情,護持正法,救護眾生,然後迴向正道,這個就是一個願力,所以同樣是一個執著,但是執著善法的部分,這個叫作利樂有情,護持正法,這個就是願力。
另外一種就是妄想,妄想就是對於三界,他認知錯誤,就是不是為了利益眾生而來三界的,而為了自己的貪愛,起了種種的妄想。所以你看,妄想就是不正的思惟,如果是利益眾生,修學佛法,這個叫正思惟。這兩個的妄想執著,實際的狀況要去認知,這樣修學佛法才會沒有障礙。
下一段我們又來看這個論文裡面的資料,「真如熏義亦二種別:一、體熏,二、用熏。體熏者,所謂真如從無始來,具足一切無量無漏;亦具難思勝境界用,常無間斷熏眾生心;以此力故令諸眾生厭生死苦,求涅槃樂,自信己身有真實法,發心修行。」(《大乘起信論》卷1)我們現在一一來講解,真如熏又叫作體熏,又叫作不思議熏,在我們的意識、意根,熏習清淨法的同時,心真如之種子也開始轉變了,這個是什麼狀況呢?
第一種,當我們證得心真如的時候,瞭解心真如所含藏的種子,種子的意思就是功能差別,這個大家要記住!法性、法界性等,這些都是心真如所含藏的各種狀況。如果能夠瞭解妄念心跟真如心非一非異,能夠現前觀察到妄念心是從心真如中出生,這樣才能夠修道,修什麼道呢?這個後面一一會再細說,這個就是我們菩薩道的一個修證方法。
第二,證得心真如的時候,能夠親自現前觀察,觸證領受實相之境界,什麼叫實相?也就是說你找到心真如,也就是第八識如來藏,那你能夠如實的,真的去觸證、領受、觀察,會如實地瞭解到一些正確的知見,就是修正妄心心行,就是在修正轉變心真如所含藏的妄心種子。這個也就是說,心真如本身不用我們去修行,而是祂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我們要修的是祂裡面所含藏的這些種子,不清淨的種子,這個觀念要有。
第三個,就是說意識、意根的修正觀念心行,將會把無明修除,那「明」自然就會現前,這個部分就是在實際理地的熏習真如,所以在轉變心真如所含藏的這些妄心的種子,這種轉變,是在意識跟意根的分別事識熏跟意熏,這兩者過程中去完成。
想要修習心真如,記得啊!心真如祂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所以祂的所有的修行,都在祂的這一些雜染的部分,七轉識的部分,第八識不用我們去修行祂。真如體熏它是在說,在心體自性轉依上的一個熏習;第二個,在性用上面的熏習。這兩者合計我們來說,就說以真如的體熏,祂的正義來熏習,能夠令眾生悟道,成就自己的道業,也就是說能夠利益眾生,這個部分是屬於性用,成就自己的道業,就是完成體熏的部分。
真如的體熏,我們可以分幾個來說:第一個就是真如從無始以來,本來就具足無量無漏,難可思議的勝妙境界之作用,祂本來就能夠圓滿,能夠變生萬法。第二個就是悟後修道的過程,就漸漸的一分一分的現起這個真如的體熏,然後也能夠證知真如,能夠了知真如的功能差別,一一能夠了知祂的功能性,祂有哪些作用。
第三個就是涅槃,涅槃祂有幾個義理,第一個祂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祂是無漏的,參禪證悟自心如來藏的本來常住涅槃中,會發現祂非修而得,也非不修而得。因為你不去參究,你沒辦法找到第八識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但是你去參到了,祂也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所以說非修得、非不修而得,具有中道性。至於後面這三種涅槃,祂都是根據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有,那其餘的涅槃都是因為這樣修來的。但是你說祂修來的,祂也是本來就有的,就是因修行的各種狀況,而來把祂說成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無住處涅槃,其實祂的根本,還是在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這個本來無漏的法上。
有餘依涅槃就是說,把煩惱的現行斷掉了,這個剛剛有講到,對三界的貪愛 現行,把它斷掉,不在三界裡面再現身語意,或者說五陰十八界,那就不受後有了。無餘依涅槃,就是說在捨報的時候,注意有餘依跟無餘依的涅槃,一般來講,簡單的說,有餘依涅槃就是說,你還沒有入滅,還在人間生活,所以就是還沒有入無餘依涅槃,那就是叫作有餘依涅槃;那如果真的是入滅,就叫作無餘依涅槃,自己捨報的時候,把五陰十八界都滅掉了。至於無住處涅槃,就是已斷分段生死及變易生死,我們前面已經有講過。那這個部分,無住處涅槃是佛菩提道的佛的境界,這個上一堂課已經有細說了。在修行方面,它的標的是一樣的,但是深淺有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佛菩提道比較究竟,差別在這邊而已。
好,那我們今天的課程,就講到這裡。
祝福各位:福慧圓滿。
阿彌陀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