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2/2916-a12_099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第99集~由 正文老師開示:云何熏習淨法不斷?(二)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繼續要跟各位分享的是《三乘菩提的入門起信》,我們上一集已經開始進入到「云何熏習淨法不斷」,上一集講到說:眾生就是因為這一個妄心的覺知心,祂已經慢慢地開始在厭惡生死,所以他就已經開始興起了想要追求涅槃寂滅的快樂的這種厭離,還有追求這樣子的因緣,所以就以想要追求寂滅的快樂的心理,來去想像說心中有一個真如法性。
其實一般眾生修學佛法的過程裡面都是這樣子,雖然他是想像的,但是這個是一種「淨法熏」,也就是說對於真如法性,他有一個嚮往,所以開始去追求這些東西,他就把自己所想像的心真如法性,反過來就回熏到心真如第八識心種子裡面去了,那熏習了一世或一世以後,下一世可能就遇到有人說這個真如與佛性的時候,很快地就會跟這個真如法性相應了。那眾生就是因為這樣子的緣故,所以相信了心真如法性的存在,所以就會想辦法去找尋祂、去求證祂。自古以來,所有想要探尋生命本相、生命實相的所有一切的修行人,其實都是經過這樣子的過程。
也就是說,在這個原來生命的痛苦裡面,五陰的這個痛苦裡面,開始準備想要厭離,那要厭離的過程裡面,就會探求有一個真如本性的法,那探求完以後,就想:「這個真如法性到底是在什麼地方啊?」所以也正因為有這樣子的淨法熏,不但在這一世,或到了後世,也會相信自己的心真如本性是清淨的;因為如果這個心真如本性不是清淨的法,祂就不可能讓你依著祂而去出離三界生死苦;所以祂如果是染污的法,或者以前曾經是染污的法的話,那你證得祂以後,照樣還得要輪迴三界,所以這個心真如不可能是染污的;或是說以前是染污,現在把祂修行清淨。祂是本來就應該是清淨的,所以應該是心真如自體的自性是本來清淨性的,但是含藏著七識心的不淨種子,那這七識心的不淨種子,得要經由修行的過程來淨化祂所含藏的七識心的這些不淨種子,這個才是真如緣起的真實義理。
但是末法時代的今天,卻到處看得見大法師、大居士們,都是教人要把本來染污的妄心修行而變成真心;那這其實都是變異法,由本來不淨而轉變成後來清淨,這是經由修行的因緣所導致的清淨性。可是這樣一來,將來也會由於修行因緣散壞的緣故,使得祂又回到了染污的狀態當中。譬如說,今天您努力的修行,說我這個覺知心現在不作惡事,也不想壞念頭了,那您認為「現在這樣狀態下的覺知心就是真如」;可是同樣這個覺知心,既然祂會想要清淨,會變成清淨的法;那祂有時候也一定會想藉染污的法來放逸享樂一下,所以這個就是生滅之法,所以有一天突然又想起染污法來了,又開始攀緣起來了;那這樣子,不是就變成有時是真如,有時又變成妄心了嗎?
譬如說,眾生經常要把我們的意識心,這些大法師、大居士們一直教導眾生,要把我們的妄心修成一念不生,所以一念不生的時候,那個時候是清淨心。但是一念不生的時候,那個心其實還是剎那剎那之間在了別境界的,只是沒有語言文字。那這樣子的心一下子是清淨、一下子不清淨,不是本來就是已經不生不滅的本心,所以如果這樣修行而後才會變成清淨的法,祂不是現成的,那就是因緣所生法,那這個正是變異法,祂是修行而來的法,不是大乘法中的本住法;那當然不是本住法的話,就不是真正的大乘法了。所以說,一定得要是本性清淨的,本來就住於清淨性中的法,不是修行以後才變成清淨性的,這樣子才會是大乘菩提的本住妙法。
我們修學大乘般若佛法的時候,妙就妙在什麼地方呢?妙就妙在可以撿現成的,不必很辛苦地控制覺知心遠離語言文字妄想,弄得每天勞累得要命:又不許想這個,又不許想那個。真正的大乘菩提,不是像這樣子修行的,所以禪宗六祖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叫作:【惠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恁麼長。】(《六祖大師法寶壇經》)這個意思就是在說,其實我們的本住妙心祂是現成的,這個本住妙心不是你去修行而轉變來的。所以我們方便說祂叫作撿現成的,其實祂本來就已經在的,也不用你去撿。所以這個本住妙心,當你悟的時候,不是把這個本住妙心去把祂修成離於語言文字妄想這樣子的一個一念不生的心,因為祂是本住,本來就無念,本來就沒有語言文字的相,沒有一切相的,祂是離於一切相的。那必須要控制才能夠遠離,必須要修行才能夠遠離語言文字的這個心,就是這個意識心。所以六祖才會說:「惠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恁麼長。」(《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因為這個如來藏,六祖所說的這個無伎倆,就是在指說祂的本性根本不會三界六塵萬法,不住三界六塵萬法,所以祂根本不用斷百思想;會有念頭、會有思想的是意識心。所以六祖講得很清楚,是「惠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這邊就講出這個本心不是透過修行來的;而且這個心是「對境心數起,菩提恁麼長」。對境心數起的意思有兩個意涵:一個就是說,當我們如來藏出現三界六塵萬法的時候,能夠遇緣應現所有的一切境界萬物,但是祂並不生起任何的心性,並不生起任何的我們妄心的這些心行;那生起了妄心以後,妄心這些心行在境界上面了別,那個是屬於妄心的境界的一個層次。所以說「對境心數起,菩提恁麼長」,也就是說,無妨妄心在境界裡面不斷地去作分別的時候,還是無妨我們的如來藏都不在三界六塵萬法上面去作分別,而且能夠去增長你在這個地方觀察我們本住心,來增長菩提的智慧。
所以我們同樣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維摩詰經》就是這麼講:【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維摩詰所說經》卷1)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般若的證悟,是不需要辛苦的跟語言文字妄想對抗的,而是在語言文字不斷的當中,去覓取從來離於語言文字的第八識真心;由於語言文字不斷的人,他定力一定是很差的,而且他很難悟入,所以我們就施設了無相念佛,幫助他能夠降伏煩惱、制心一處而容易參禪明心,但這個目的並不是為了要跟妄心、妄想這個生滅心對抗的。所以佛法應該是現成的,也就是說,這個本住法祂本來就應該是現成的,如果是需要很努力、很奮發、很辛苦的去把祂轉變而來,那都是轉變成的,不是本有的法;既然是轉變成的,那就是從緣生的所生法;從緣而生的法,將來要是壞了─修行的緣壞了─祂當然就會跟著又壞掉了。所以大乘佛法的般若修證,一定是要找到原來就存在的、本來就無念、離念的不在六塵中起貪念的心。要是真的有福報的人,你就懂得藉這樣子的知見、藉這樣的因緣去撿這個現成的:「這個是我的心真如。」就懂得撿現成的說,這個是我的心真如。利根人只要有善知識點破的話,馬上就能夠知道這個是心真如。可是撿到那個現成的心真如的時候,又會說:「我這個心真如也不是撿來的,而是我本有的,是自己的。」這就是悟得的東西一定是本有的,是本來就具足真如法性的,是本來就清淨的「自識性」,而不是修行加上去的「他自性」,這樣才是真正的大乘般若佛法。
佛弟子經由這種正知見的心真如法性的熏習以後,使得自己心裡開始相信自身確實有真如法存在,而且相信這個真如法是本性清淨的,不是修行以後才變成清淨性的,這個就是唯識增上慧學當中所說的「心中立少物,謂唯識實性」的道理。有了這樣的正確觀念之後,就可以知道:其實一切的三界境界,都是只因意根、意識妄動而見,既然都是唯心妄動而見,那這個妄動的覺知心當然就是虛妄心了。所以因為如此,這個覺知心因為心動而看見了種種法相中的覺知心自己,當然就不會是常、不會是恆,也不會是永遠都清淨的法;所以真正的法是現成的,而不是修行以後,才把心體由不淨轉變成清淨性。真正的法是本來就有的,是本來就清淨的,是親證這種本來性、有自性性、本來清淨性、不生不滅的涅槃性;這樣的見道,才是真實的大乘的絕妙佛法。
馬鳴菩薩繼續又如何開示呢?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這麼說:【以能如是如實知故,修遠離法,起於種種諸隨順行,無所分別無所取著,經於無量阿僧祇劫慣習力故,無明則滅。】(《大乘起信論》卷1)這個意思就是在說,因為能夠如實了知前面所說的道理的緣故,所以修行以遠離蘊處界諸法,而且生起了種種隨順解脫和佛菩提道的身口意的行為,因此對於我見、我執、或我所執相應的有漏法,都無所計較分別了、也無所取著了,這樣的修行經過了無量阿僧祇劫後,就形成了慣性的熏習力的緣故,然後無明就滅除了。這個其實就是在說明前面所講的從無明的熏習導致受苦,由於苦的關係,所以這個妄念心討厭生死的苦,那就想要追求涅槃的寂滅樂;然後這種妄心的厭求以及熏習解脫道、佛菩提道的因緣,又因此而回熏心真如,成為根本熏;這個熏習導致自己相信自身確實有真如法、本性情淨;有這樣正確知見的這個如實,那這個如實知是在說什麼呢?這個正確的如實知,就包括如實的證知,也就是說如實的證悟了知,就是現前觀察自己五陰十八界的虛妄性,如實能夠現觀五陰、十八界的一一陰、一一界,這一一陰、一一界都是虛妄性的時候,你就不會像那些大師們再去執取意識覺知心作為恆常不生不滅的心了。
譬如說自續派中觀見的法師裡面,有紅、白、花教三大派,他們都承認有如來藏。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他們都把意識錯認為如來藏了,或是把觀想所得的中脈明點錯認為如來藏。他們認為只要覺知心修行到一念不生的時候,這時如如不動的覺知心就是真如心了,而且認為這就是佛地的真如心了。如果真相真的是這樣的話,那很多人到我們正覺同修會修學無相念佛,學了兩、三個月以後,他會了無相念佛,那你只要把憶念的清淨念把它捨掉,變成一念不生,依照自續派中觀見的說法,那就可以恭喜你已經成佛了。他們的明光大手印其實就是這樣子修成的,都是離不開這個一念不生的意識的境界,但是他們就這樣子自以為是修成顯教的佛了。
另外,至於應成派中觀見的黃教,他們是以什麼作真如呢?黃教應成派中觀的弘傳者,譬如宗喀巴等人,也都是這樣子的傳;印度晚期的「佛教」的月稱也是一樣,他們是認為說:「你入無餘涅槃的時候十八界都滅了以後,還有一個意識的細心不會滅;因為有這個意識的細心不滅,所以不落斷滅空中。」他們把這個意識細心稱之為「不可知、不可證的意識細心」。那這個意識細心,其實不管祂是細到多微細,都是屬於意識,不是因為你把祂加上一個細心,祂就不是意識了。
台灣有些不事修證、專門從事佛學學術研究的法師或居士,也跟他們同樣的主張,但是這樣的主張問題很多,我們大略說一兩個問題來跟各位分享。那首先,意識祂是依四阿含諸經來講,或者依般若諸經來講的話,乃至依唯識經典上面來說,都說祂是以一法(如來藏)為因,祂是因為三和合觸(因為有五色根、意根、法塵三法和合相觸)為緣而出生意識。既然意識是因、緣所生法,不管祂能夠細到多細,祂終究還是意識心,還是緣起法;如果是緣起法,祂就一定是虛妄法;既是虛妄的緣起法,當然不可能是執持無明種子、善業種子、惡業種子,那怎麼可能會成為因果的主體識呢?那又怎麼可能會成為涅槃中的本際呢?
所以如果祂可以成為涅槃的本際的話,那麼問題接著又來了:如果祂可以成為涅槃的本際--意識既然可以成為涅槃的本際,法塵也應該是涅槃的本際啊!如果這麼講,意根與五色根也應該是涅槃的本際。那這樣一來,涅槃的本際裡面應該有四個法,哪四個法呢?第八識心真如暫且不說,至少會有意識、意根、五色根、法塵。像這樣的涅槃,就一定不可以叫作寂靜境界,因為既然有根、塵,識三法存在,就一定會有法塵存在,怎麼能說是絕對寂靜的境界呢?所以他們的說法是嚴重違背三法印的。
那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說:如果意識的細心「是不可證、不可知的」,那麼 釋迦牟尼佛應該也不可能證得,才能說是不可知、不可證的。如果連 佛都沒有辦法證得,那麼 佛也不是真的成佛了,那就不必來人間弘法了。而這個所謂的不可知、不可證的意識細心,也就成為戲論了。不可證也不可知的法是虛妄想所出生的,難怪他們會說佛法是「性空唯名」的法,因為虛妄想的佛法是只有語言名相而無實際的法。所以真正的佛法,必定是可證可知的才對。其餘的許多問題,我們就不再重複說它了。所以他們這種建立相裡面,毛病非常多;也就是說他們把意識心建立為常住不滅的法,就會造成很多的問題。其他的問題姑且不說,我們前面所舉證的依阿含來說這兩個問題,或是說依本識來說這兩個問題,這個就非常嚴重了。
那我們今天時間已經到了,就先跟各位分享到這個地方。
祝各位色身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