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5-28 15:37:10| 人氣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心識相即無明相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2/2667-a12_039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第39集~由  正禮老師開示:心識相即無明相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上一集我們介紹到所謂的淨智相,這個淨智相,就是要依法熏習,如實修行,功行滿足,破和合識,滅轉識相。所謂依法熏習,就是要能夠跟隨善知識來修學佛法,因為這樣子才能夠說是依法修學。因為如果沒有善知識的幫助,我們有時候連正見是如何都不能了知,所以要能夠依法熏習;其實也是要依靠善知識,因為依靠善知識才有可能依法熏習、如實修行,然後在依靠善知識修行的過程裡面,努力護持正法、接引眾生,然後累積自己的廣大福德,這樣功行圓滿的時候,有一天就可以在善知識的幫忙之下能夠破和合識。

      可是破和合識,不能如一般人誤會《大乘起信論》的論義來說「破和合識是破阿賴耶識」,這個是錯誤的見解。因為生滅跟不生不滅的第八識心和合起來,的確是稱為阿賴耶識;可是阿賴耶識是不可滅的,所以不是滅阿賴耶識,也不是要破阿賴耶識,因為阿賴耶識不可破,就像鏡子跟海水一樣都是不可破,只有鏡子的影像跟海浪的浪才是可滅的。可是為什麼會這樣誤會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他沒有實證那個鏡子,沒有實證到那個海水,所以他就不能知道什麼叫不生不滅的。他以為不生不滅是可破的,就從字面上去理解,結果就產生了妄念的相貌,所以其實這也是因為沒有實證的關係。

      那我們看那個善知識還有錯誤的見解,他這樣說:「所以在真如門與生滅門中,都舉心為根本。如心真如門中,舉真心為根本;心生滅門中,舉生滅心——阿賴耶識為根本。從心生滅到名為阿黎耶識幾句,是生滅門中最重要的論義,指出生滅心的體性。」(《大乘起信論講記》,正聞出版社,頁87。)其實這個就是完全誤會了論義。因為論義裡面說心真如門跟心生滅門,然後說心真如是真心,可是說心生滅門並沒有否定阿賴耶識不是真心,而是說一心有二門,所以前面《大乘起信論》裡面怎麼說:「依於一心有二種門:所謂心真如門、心生滅門。此二種門各攝一切法,以此展轉不相離故。」(《大乘起信論》卷1)這裡面特別講說心真如門跟心生滅門,祂們是各攝一切法,祂們各別都是含攝一切法,那表示祂們根本都是一模一樣的,只是不同的角度來看啊!

      所以心真如門也要攝一切法,那心生滅門還要攝一切法,只是心真如門特別來顯現出真心不生不滅的法相,如此而已!來令修行者可以知道,有一個不生不滅的心真如可證。可是心真如可證,並沒有要捨棄心生滅門啊!不能離心生滅門來說有心真如門;也不能因為有心真如門,就來說沒有心生滅門。因為這個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其實是一模一樣的啊!所以這兩個各攝一切法,而且是彼此展轉不相離的,彼此、彼此,怎麼說都不能彼此離開的;因為它說的是一個心,這個心就是八個識,就是一心八識。只是一心八識用兩個角度,這兩個角度,一個叫作心真如門,一個角度叫作心生滅門,可是這兩個是展轉不相離的緣故。

      所以說,就像一個人,你可以從前面看,也可以從後面看;可是你不能說後面跟前面長得不同,然後就用後面來否定前面,用前面來否定後面,那這樣的話還能成為一個人嗎?所以這個都是因為對心真如、對心生滅沒有如實了知,對什麼叫作一心,沒有真正的理解,反而就把祂切割開來了。所以他說:舉心為根本,在心真如門中舉真心為根本。沒有錯,因為要顯現出有不生不滅的真如心存在;可是有真如心存在,也不能捨離祂的生滅,因為生滅的五陰也要含攝在第八識裡面,也要含攝在心真如裡面。所以說生滅心不是以阿賴耶識為根本說,那變成生滅心祂的這個體性就叫阿賴耶識,不是這樣子。因為阿賴耶識是不生不滅的,能夠滅只是滅掉七轉識,這樣才是符合論文的意思。

      所以論文也說:【心生滅門者,謂依如來藏有生滅心轉,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此識有二種義,謂能攝一切法,能生一切法。】(《大乘起信論》卷1)所以,顯然這個阿賴耶識是能攝一切法,所以也能夠出生一切法,那這樣子的阿賴耶識其實就是真心,只是比較偏重祂能夠出生一切法的角度來說,可是祂畢竟也在顯示,所謂的心真如門並不能離開心生滅門而單獨存在。如果說心真如門可以離開心生滅門而獨立存在的話,那真如心就根本不能運作啊!因為祂根本沒有生滅的其他法可以跟祂和合,可以跟祂一起運作,那這樣的話,心真如就是另外的一個虛妄想像的法,可是這樣不符合法界實相,所以說對於破和合識,又有善知識產生這種迷惑的見解。

      所謂的破和合識,這種淨智相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就是說當一個菩薩最後成佛的時候也是破和合識;可是這個破和合識的意思就不是我們剛剛說的那樣意涵,而是說八個識完全了知之後,最後成就佛道的時候,對八個心因為成就了四智圓明,所以能夠成就了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還有成所作智。所以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能夠各別去運作,而且能夠一一隨緣任物,完全平等地去運作,那樣的境界也可以稱作是破和合識。所以破和合識,不是去毀滅阿賴耶識、破阿賴耶識,而是把生滅心,知道祂的虛妄性,可是因為祂的虛妄性,就可以知道祂也是可以去發展祂最高的功能。所以因為這樣子,菩薩經過三大無量數劫的修行之後,從一開始的破和合識,知道要滅除七轉識,也可以知道七轉識的虛妄性;依於這樣的虛妄性知道原來七轉識是虛妄無常而可以變異,所以說經過長久的修行,功行圓滿之後,可以讓七轉識發揮最強大的功能,可以跟第八識如來藏完全相應,這個時候的阿賴耶識最後成為無垢識,能夠發起無量無邊的功德力,這樣也是稱為破和合識。

      那破和合識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就是《金剛經》裡面說的「破一和合相」。我們看《金剛經》說:【「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就是說,其實眾生都以為有一個自我存在,這個叫作一合相。可是《金剛經》就跟我們說,這個一合相其實是不可說的,因為這樣子的和合相,眾生都很貪著,以為它真實;因為眾生所領會的一合相,其實就是自我,以為我有能見、能聞、能知、能嗅、能嚐的這些功能和合在一起,所以有一個我存在,從小到老領受種種的境界,這個稱為一合相;可是一合相就是凡夫之人貪著其事啊!這叫作一合相。

      可是《金剛經》就是要破除這個一合相,其實也是在破和合識,可是破和合識在破一合相,其實最後又要成就一合相。就好像說破和合識是破七轉識,可是最後七轉識又要跟第八識彼此合作無間,來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那個時候,又要成就一合相智啊!所以論文後面說,最後要滅轉識相,滅轉識相就是說我們知道七轉識的虛妄性之後,我們要把祂滅除掉,祂是虛妄不實的,可是虛妄不實之後,就可以知道說其實它還有其他的功能,還有更廣大的功能。譬如說,我們是人的功能,我們也知道各種畜生道有情牠的覺知心的功能,可是這都是七轉識的功能,只是我們的功能有些地方比牠們好,有些地方牠們比我們好,牠們有很多地方是很差的,我們有很多地方是殊勝的,可是我們有很多不足的。

      所以我們就知道,其實我們的七轉識是可以把這些全部聯合起來,乃至當我們知道還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還有種種的禪定、神通力、四無量心等等的這些功能性之後,我們才知道,原來我的心的功能可以這麼廣大;可是這麼廣大還不是最廣大,因為還有佛地的無垢識的境界、還有四智圓明的境界,那才是八識最完整的無量無邊的功德力啊!因為這樣子來滅轉識相,所以到了最後成佛的時候是把分段生死滅了,乃至把念念變異的變易生死也把它滅了,最後成就七轉識無生無滅的境界。也就是說,這個時候七轉識再也不變異了,因為祂的所知已經滿足,不再有任何的功用性,就是說任何境界的了知全部徹底了,任何學習都不會再增長祂的功能性,因為祂已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這個時候也稱為滅轉識相。所以說「一切心識即無明相」,說一切心識的相其實就是無明相,為什麼?因為心識的運作我們以為祂真實,其實就叫無明相,因為能夠心識這樣不斷地運作,在世間裡面不斷地去了別運作,其實就因為有很嚴重的無明,所以這個心識也是無明相的一種;可是我們說,這個無明相最後滅除之後,也會成就一合相智,所以說,在這個經文裡面也經常會有這樣的說法。另外「一切心識相即是無明相」其實也在說一種:把我們覺知心當作真實,把我們能知、能覺、能見、能嗅、嚐覺知的這樣子的六識心,把祂當作是真實法,那個也是被歸在「一切心識即是無明相」的範圍裡面。

      所以我們可以來看看,也有一些外國的禪師,雖然禪法是中華文化裡面傳統佛教文化的一個重要內涵,可是因為它的殊勝性,所以連外國人他也都想要來分一杯羹,以為他也懂得禪;可是因為他們不能實證心真如,所以他們所落,都是落入一切心識相裡面而成為無明相。我們看這個例子:「在禪中,完全沒有物件,只是純粹的主體性。你有意識,但並沒有意識到什麼東西。沒有什麼要覺察的,一切都消失了。你甚至沒有覺察到空,因為那樣空就成了你的物件,你的念頭。你也沒有覺察到空。你只是覺察著,你的覺察沒有物件。鏡子是空的,反映出空,因為沒有什麼要反映。」(奧修著《行在禪中,坐在禪中》)其實這樣子的意思,還是一樣落入一切心識相,是無明相裡面。雖然我們剛剛也有舉例子說,這個鏡子我們不要讓它照東西,就把影像滅了,可是那個鏡子是第八識啊!那是不了別境界的,連覺知心都滅了,連七轉識都滅了,那樣才是第八識心體存在的真正的相貌。可是這裡禪師他這樣說:在禪裡面完全沒有物件,只有主體性。可是他說的主體性是什麼?是說祂就是有意識,但沒有意識到任何東西,所以是有意識存在啊!而且他的意識是有覺知的。也就是說,你只是覺察著,但你的覺察沒有物件,還有覺察、還有意識,其實不是真正禪的境界。

      禪的境界是真實地證得第八識如來藏,而且證得第八識的離見聞覺知的本覺性,這個本覺性不是別境的境界,所以說在這個本覺裡面是沒有境界的;能夠證得這樣的本覺心,這個如來藏心,那樣才叫作在禪啊!因為在禪的境界裡面,可以觀察心真如,能夠有根本無分別智發起,乃至也可以發起後得無分別智,可是證得根本無分別智,不是說有意識,然後什麼都沒有物件,錯了!有一個物件,那叫作心真如——第八識心,而且祂是真實的體性,而且祂的體性跟七轉識截然不同,那這樣子才叫作禪。

      所以有人以為在意識裡面沒有任何的境界,不覺察任何事情,把它放空,然後盡量維持不去分別任何的事物,就認為是叫作禪。所以在這一本《行在禪裡,坐在禪中》,這個外國禪師就這樣主張:認為有意識,可是祂只有主體性,沒有什麼物件,而且他是有覺察著,只是不覺察什麼。這樣的境界其實也是叫作「一切心識相即是無明相」。因為他不知道什麼叫心真如,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真如的相貌,他也不知道什麼叫阿賴耶識,什麼叫作心生滅跟心不生滅而和合,所以像這樣子對於所謂的心識真正的意涵,只落入七轉識裡面的境界,而不知道第八識存在的具體內容,這就是他們的無明相,而這樣的無明相其實都不叫作真正的禪,因為連禪都不是。因為根本沒有仔細去觀察,沒有靜慮,沒有仔細安靜地去思慮什麼是法界的實相,所以那個只是把意識心放空而已,並不是真實地了知心真如門,所以就不是真正的禪。

      然後《大乘起信論》裡面它繼續說,滅七轉識顯現法身清淨的智慧,這個法身清淨的智慧,其實就是本覺,那一切心識相即是無明相。我們剛剛已經舉例了一切心識相即是無明相,與本覺非一非異。因為能夠有一切的心識相,就是因為依於本覺,所以要同時能夠發現本覺,那才能夠說他能夠了知一切的心識相而沒有無明。如果不了別本識、不了別本覺,其實就有無明相。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簡單跟各位介紹到這邊,謝謝各位收看。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人氣(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正覺電視弘法第10-15輯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心因無明風動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破和合識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