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3-27 15:02:44| 人氣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藏傳佛教是正統佛教嗎?(三)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1/2511-a11_124

學佛釋疑(三)第124集~由 正光老師開示:藏傳佛教是正統佛教嗎?(三)

學佛釋疑(三)影音連結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

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同修會所推出一系列的電視弘法節目,這個節目名為《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裡面有很多子題,今天所要講的子題是「藏傳佛教是正統佛教嗎?」

      前兩集已介紹密教的起源與形成,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覺囊派才是真正的藏傳佛教,其餘的無上瑜伽密教,所有的教派統統不是藏傳佛教。可惜的是覺囊派被達賴五世消滅殆盡,目前的覺囊派已不是真正的藏傳佛教了。

      接下來這幾集,將以真見道後所獲得的總相智、別相智,對密教的三大經典之一的《大日經》一一解說,來判斷《大日經》到底是真佛所說的法呢?還是假佛所說的法呢?經過解說之後,就會知道《大日經》到底是真經還是假經;如果是真經,學人應該依此繼續修學,如果是假經,學人不應該再接觸《大日經》,乃至不應該再接觸無上瑜伽密教所有的密續,以免戕害學人的法身慧命,再回頭那已經是很多劫很多劫以後的事了,真的不堪回首。

      《大日經》所說的法,大略可分為四個重點,那就是六大瑜伽、菩提心為因、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其中六大瑜伽就是地、水、火、風、空、識,菩提心就是密教真心的本體論,胎藏界曼荼羅就是密教成佛的實踐論,身密、口密、意密就是三方便,乃是密教的修行成佛的方法論。也就是說,如果密教行者要成佛,就要依據《大日經》所說的六大瑜伽,透過胎藏界曼荼羅的相用,身、口、意三密的用大,來證得密教所謂的真心本體而成佛。然而這樣的說法到底正不正確?也就是接下來這幾集所要探討的內容。

      首先探討六大:地、水、火、風、空、識。密宗行者包括東密在內,主張六大緣起,也就是六大瑜伽,常常將六大當作本體論,以此來解釋宇宙萬物的體性,認為地有堅性、水有濕性、火有暖性、風有動性、空有無礙性、識有了知性。前五大是色法的體性,識大就是一切眾生的心性,祂能分別萬法,所以識大有了知性;並說六大為能生之時,四種曼荼羅、三密為其所生,並將六大視為體大,四種曼荼羅為相大,三密為用大,以此來解釋佛法所謂的體、相、用。認為六大即是一切眾生具有的本德,六大當中的前五大──地、水、火、風、空都屬於色法,沒有了別的體性。如果前五大有了別的體性,當你在地上鑽洞的時候,土地應該向你抗議,抗議你「為何在我的身上鑽洞?」又譬如你要喝水的時候,水大也要向你抗議,抗議你為什麼要把它喝掉?又譬如你在虛空打一巴掌,虛空也會向你抗議,抗議你為什麼要打它?諸如等等,只要你在五大當中任何一大,做出對它不利的事情時,五大應該一一向你抗議才是,可是現見五大並沒有一一抗議,表示它沒有了別性,不是嗎?所以說地、水、火、風、空五大都是色法,沒有了別的體性。

      接下來談識大,有很多修學密教的行者認為,識大既然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當然要有了別性,如果識大沒有了別性,則不能成為有情眾生,因此堅決地認為識大有了別性。今舉兩位密教行者,認為識大有了別性來說明:

      第一位是日本真言密教的空海,在他的著作《即身成佛義》曾如是表示:「阿字諸法本不生義者,即是地大。縛字離言説,謂之水大。清淨無垢塵者,是則囉字,火大也。因業不可得者,訶字門,風大也。等虚空者,欠字字相,即空大也。我覺者識大,因位名識,果位謂智,智即覺故。」(《即身成佛義》)日本真言密教的空海,已經很清楚說明識大有了別性。

      又另外一位是出家人,也主張識大有了別性:「六大中之地大是堅固性,即千古不壞之力,保有勢力恆存之實體;水大是濕潤之性,即凝聚力,火大是煙暖之性,即動力,膨脹力,風大是變動之力,即活動長養之力,識大是心,識別作用性能也。譬如肉體是地大,血液是水大,體溫是火大,呼吸是風大,各孔膜與四大相融合處是空大,腦力精神作用是識大,又性質謂:堅、濕、煖、動、無礙、知覺。」(《秘密真言法要彙聚》光明寺.頁20)這位密教出家人主張識有了別性,由此可知密教行者認為識大有了別性,持有這樣的看法不僅普遍存於密教行者中,包括後來西藏無上瑜伽密教的四大派在內,而且也普遍存在於佛教的法師、居士們;不僅今時的學佛人普遍持有這樣的看法,古時的人也持有這樣的看法,認為識大具有了別性,能夠很清楚分別種種境界。

      譬如明朝的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佛事》卷1很清楚告訴大眾,這個真心有了別性:「所謂生者,即眾生生滅之迹也。謂無生者,即諸佛寂滅之本也,法性湛然者,靈明湛寂,元妙真常,箇箇不無,人人本具。」(《三時繫念佛事》)

      又譬如高麗的普照禪師,也認為這個真心有見聞覺知的了別性,問:「若言佛性現在此身,既在身中,不離凡夫,因何我今不見佛性?更為消釋,悉令開悟。」答:「在汝身中,汝自不見,汝於十二時中知飢、知渴、知寒、知熱、或瞋、或喜,竟是何物?且色身是地水火風四緣所集,其質頑而無情,豈能見聞覺知?能見聞覺知者,必是汝佛性。」(《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由此可知,古時就已經有人錯認真心具有見聞覺知的了別性,更不用說今時的法師、居士們會主張這個真心有見聞覺知性。

      如上面所說,不論是密教行者,或者佛教法師、居士們,認為真心有了別性,所以要他們所認知的真心,常處於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狀態中,認為這樣就是證得涅槃;乃至密教行者認為這樣已經成佛了。由於密教行者,錯把六大當作實相,尤其認為六大當中的識大有了別性,以此來解釋六大的重要性,可謂一步錯步步皆錯,造成密教行者難以挽回的局面。也難怪密教行者會以六大為基礎,因而演變成五形、五方、五佛、五色、五智、五印、五輪等奇奇怪怪的言論出現;也因此而衍生出非常錯綜複雜的儀軌及供養等法,令人瞠目結舌。所以才會有一位學者說:「以密教儀軌繁雜的程度來講,可以說是世界各宗教所少見的。」也因為密教行者將儀軌搞得很複雜,讓學人分不清楚伊的底細,以為它真的是佛教一支,使得眾生在三乘菩提實證方面拖了很久,乃至陷於萬劫不復的局面中,令人不勝唏噓!

      為什麼密教行者會主張識大有了別性呢?有兩個原因:第一點、誤解大乘經典所說,認為識大有了別性。第二點、《大日經》的毘盧遮那佛特別強調三件事:菩提心、四曼、三密,導致後來的密教行者,包括後來藏密四大派等在內,認為識大有了別性,所以才要保持這個覺知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此來證得密教所謂的涅槃而成佛。

      首先談第一點,誤解大乘經典所說,認為識大有了別性。密教行者常常夤緣於大乘經典,說大乘經典曾開示過「識大有了別性」,其實他們誤解經典的開示。

      譬如誤解 彌勒菩薩摩訶薩在《佛說大乘稻芉經》卷1答具壽舍利子的內涵:「應云何觀內因緣法緣相應事?為六界和合故。以何六界和合?所謂地、水、火、風、空、識界等和合故,應如是觀內因緣法緣相應事。何者是內因緣法地界之相?為此身中作堅硬者,名為地界;為令此身而聚集者,名為水界。能消身所食飲嚼噉者,名為火界。為此身中作內外出入息者,名為風界。為此身中作虛通者,名為空界。五識身相應,及有漏意識,猶如束蘆,能成就此身名色芽者,名為識界。」

      解釋如下:

      「如何觀察內在因緣所緣相應的事呢?那就是六界和合。哪六界和合呢?所謂地、水、火、風、空、識這六界和合的緣故,來觀察內在因緣法所緣相應的事。何者是內因緣法地界之相?身中堅固的部分,就是地大的功能差別;能讓此身聚集起來的部分,就是水大的功能差別;能夠讓所吃的飲食等物消化的部分,就是火大的功能差別;能讓身中的氣息進進出出的部分,就是風大的功能差別;此身中有空間,能夠讓種種物質進進出出的部分,就是空大的功能差別;能夠與五識以及有漏的意識,互相依倚而立而成就此身的名色之芽者,就是識大的功能差別。」彌勒菩薩摩訶薩已經很清楚開示:能夠與識陰六識互為束蘆,就是能生有情名色的識大,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所以不能外於一切有情真心的識大,而有五大及識陰六識存在。然而密教行者無法證得此一切有情的真心,所以忽視能生前六識的識大,故意執取識陰六識尤其是意識,將意識的了別性當作 彌勒菩薩摩訶薩所說的識大;由於誤解大乘經典的內涵,導致《大日經》所說的主旨完全不正確、完全走偏了,與 釋迦世尊所說的「真心離見聞覺知」背道而馳,乃至影響到後來瑜伽密教的金剛乘、無上瑜伽密教,統統落入一念不生的意識心而不知,然而 釋迦世尊在經典都說「一切有情的真心沒有了別性,祂離見聞覺知,不對六塵起種種分別」。

      正如《深密解脫經》卷1開示:

      「曇無竭!如是覺觀之人,不能知、不能覺、不能量、不能信離諸覺觀第一義相。」爾時 世尊而說偈言:「我說身證法,第一離言境,離覺觀諍相,無言第一義。」

      翻譯如下:

      「曇無竭菩薩!墮在現象界種種覺觀的人,不能知、不能覺、不能衡量、不相信,自身內有一個離種種覺觀的第一義諦真實心存在。」於是 佛重頌一首偈:「我釋迦牟尼佛親身所證的法,是離種種語言文字的境界相,沒有任何一法能夠超過祂,祂是絕對待,離能觀與所觀相對的境界相,所以沒有任何諍論存在,祂所顯現的境界相,是沒有語言文字這樣的境界相,才是真實第一義諦的境界相。」

      從 釋迦世尊的開示可知,眾生不能了知有一個離種種覺觀不在六塵分別的真實心存在,所以在漫漫長夜當中,不斷地在六塵境上作種種虛妄分別與執著,不斷地輪迴生死而無法出離;然而這個真實心,本身離種種覺觀,不在六塵分別,也是禪宗證悟祖師所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亦即世間人所說的「種種語言的法道,到真心這裡就斷了;現象界所顯現的種種心行,到這裡也就滅了」。如果菩薩親證這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真心,正如過三惡道菩薩所說:「為如法安住的菩薩,一切諸法無作、無變、無覺、無觀,無覺觀者名為心性。若見眾生心性本淨,名如法住。」(《大方等大集經》卷11)過三惡道菩薩開示:「一切諸法沒有造作、沒有變異、沒有覺與觀,所以沒有覺與觀的體性,就是真實心的體性。如果眾生能夠如實看見,自他有情沒有覺觀、本性清淨的真實心,他就是證悟明心的菩薩,亦名如法安住清淨心的菩薩。」從這裡可以了知,這個真實心沒有覺觀,也沒有能所,不在六塵分別,如果菩薩能夠這樣現觀,才是如法安住的菩薩,亦名證悟明心的真實義菩薩。從上面說明可知,一切有情真心的識大,本身離見聞覺知,沒有眾生所了知的見聞覺知的體性存在,所以不會對六塵起分別。

      會分別六塵的就是識陰六識,而識陰六識乃是生滅不已的法,是藉著種種因與緣而從真心出生。正如 佛在《中阿含經》卷54開示:「說緣眼、色,生識;生識已,說眼識。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生識,生識已,說意識。」由 佛的開示可知:眼識的生起乃是眼根與色塵相接觸而生。眼識既如是,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也是這樣的道理,是耳根與聲塵,鼻根與香塵,舌根與味塵,身根與觸塵,相接觸而出生,意根與法塵相接觸出生了意識,所以說識陰六識,都是藉著因與緣而出生的法,不是本有的法,是被生的法,未來一定會壞滅;小者念念剎那剎那生滅,中者於睡著無夢等位消失不見了,大者於捨壽時必定壞滅。又識陰六識有其了別性,譬如眼識能分別顯色,聲識能分別聲塵,鼻識能分別香塵,舌識能夠分別味塵,身識能夠分別觸塵,意識能分別法塵,尤其是意識,能夠作很詳細的分別,不僅能分別前五識的粗相分別,而且還能作前五識所不能作的細相分別,因此能了知世出世間一切法。既然識陰六識是藉著因與緣而出生而分別,也會隨著識陰六識消失而消失,須待這六識再次藉著因與緣出生,才有這六識及其了別性出現。由此可知,會分別六塵的乃是識陰六識,祂可以對六塵作種種分別,因而有大眾所了知的諸法出現;眾生不了知識陰六識的虛妄性,因而妄造種種善惡行,不斷地在三界六道當中輪迴生死。又識陰六識是被生的法,是剎那生滅不已的法,不是 釋迦世尊、彌勒菩薩摩訶薩在經中開示「能生一切有情名色,並與前六識互為束蘆的識大」;而這個識大本身離見聞覺知,不在六塵起種種分別。

      綜合上面所說,作個結論如下:密教行者誤會大乘經典所說,認為識大有了別性,也就是他們所認知的真心有了別性,所以才要保持這個真心,時時覺醒著可以作種種分別,因此落入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離念靈知當中,以證得此一念不生了了常知的意識心,而說已證得涅槃乃至成佛。然而這樣的說法,完全迥異於 釋迦世尊開示「真心離見聞覺知,不在六塵分別」,與 釋迦世尊所說的法完全背道而馳。由於密教行者所認知的真心,有見聞覺知性,導致密教行者修行完全走錯了,落入 釋迦世尊所說的常見外道中。可是密教行者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落入常見外道中,連最基本的簡擇力一點也沒有,實在令人嘆息不已!

      說到這裡,時間剛好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

      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