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0-14 23:36:22| 人氣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佛法是義學,不是哲學思想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1/2436-a11_006

學佛釋疑(三)第6集~由 正益老師開示:佛法是義學,不是哲學思想

學佛釋疑(三)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講的子題是:「佛法是義學,不是哲學,不是思想」。對很多現代學術研究的人來說,他們提倡的一些方法論,並不是佛法;所以他們會覺得說佛法只是一種思想。可是從方法論來看,是不是應當要有個實踐的一個標的?如果說,實踐的標的是不存在的,只是要創造一個理論,然後這個理論道理是可不可以驗證的?不知道。提出的人不是親證,然後就先說:反正這個只是理論嘛!終於有一天,有人會去親證的。那請問:你提出這樣的理論、提出這樣的思想,或是當作一個哲學上的一個可行的方向,可是你不知道怎麼去實踐,這樣你要來研究佛法,研究一位祂已經親證世間一切諸法的 佛陀,說祂的佛法是如何如何,這樣不是很奇怪嗎?


也就是說,一開始就是南轅北轍。因為 佛陀是說,祂親證以後才說這些法,不是思想,是有憑有據的,是有實踐方法。而且 佛陀說祂是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從菩薩道一步一步走過來的。祂經過這麼長久的歷程,實踐了波羅蜜法,可以度到彼岸——真實的彼岸,所以是有岸可以度的,不是說它是一個思想,不是說它只是一個哲學,不是它只是一個理論。所以說,如果只是把它當作哲學思想,那叫作戲論。就是說當作兒戲般,小孩子在玩堆沙,或者說你那邊堆得比較好,我再堆一個。你看!我這個堆得比你好、比你漂亮。這種屬於遊戲之間的談論而已,叫作戲論。


不管是屬於形上學、形下學或世間學,那都一樣。形上學你看不見,那你怎麼知道自己是真實的?形而上的東西屬於眼睛看不見,誰也不知道,完全是你臆想而得的。臆想——你天花亂墜在想,卻說自己的想法是真實的。其實,如果是說佛法,就不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來作任何研究,而且佛法它也不是這種研究,佛法是實踐的。


佛法是有這樣的道理、有這樣的事情,佛法不是沒有這樣的道理、沒有這樣的事情,所以是有事情、有義,所以有事就代表說佛法確實是可以在人間實踐的。在人間實踐的話,佛陀就以親自示現於世間,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然後示現祂成就佛果。所以如來是絕對可以出現於人間的,如來所說的法是真實的,這就是有義。所以成就佛果是有事,成就要說這樣的法,就是有義。這個義理之學,就是我們所應當來實踐的。


因為義理之學,它的背後基礎是什麼?就是實證的基礎。實證的基礎就是在說這個大乘法。因為大乘法而讓世間的一切諸法都處於真如,處於真如就是說,祂沒有一個法是離真如之外的。所以我們要說處於真如,或是不處於真如,實際上都變成戲論了,因為本來沒有一個法可以離開,自外於真如之外。所以佛法的格局,從來不是思想家那種層次的。思想家的層次,頂多可以說一些善法,或者誘導人向著善法前進,可是卻不能夠讓人可以真正解脫生死。你可以抱著自己,我要好好的修行,我不傷害人,我持一些自己心目中的戒律;可是你沒有獲得那個相同的功德,因為你不知道真實的義理。


即使說佛法好了,我們受三歸五戒的話,那有很多的功德,它的主要的來源,就基於三歸五戒是 佛說的,佛是依於說究竟理來說三歸五戒,究竟理就是指大乘法。那你說:小乘法難道也是究竟理嗎?不是。小乘法並不是究竟理,但小乘法就是 佛陀依於大乘法所施設的方便,因為眾生的根器有很多種,有的人他只想要繼續作人,所以你還是要跟他講:「你要三歸!三歸依: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歸依世間這樣的三寶,你要歸依出世間的三寶。即使說你現在不知道三寶可以究竟解脫,但你知道這個法是超乎你所想像的、不可思議的。」他想想:也是啊!佛是不可思議的,乃至於賢聖僧不可思議,所以他想歸依三寶,這是因為他想要繼續作人啊!所以你就跟他講:作人應當要持五戒。所以說即使是小乘人,他也是義學,他的義學是有方法,是有實踐的目標,非常清楚的,那往這塊道路前進,所以就是依於 佛所說的這樣的法,來成就這樣的義學,並不是思想,從一開始佛弟子來學,就都是如此了。


乃至於佛經上說,如果佛弟子們不是向著初果這樣來前進——就聲聞初果,那就不是佛弟子。也就是說,你至少想要斷除我見,斷除三個綁在你身上那一個粗的繩子;細的繩子先不管,三條粗的繩子,你就應該讓它們斷除,斷除這些,你就要成就初果了。那聲聞人就想:好啊!好啊!我要向著這個道路前進。所以佛法當然是義學,因為佛法的義學,就是說有真正的真實義——這個義理是真實的;向著這義理真實的話,就產生佛法的聲聞之法,聲聞之法就可以按照四聖諦來修學,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等等來修學,讓這些人可以得到依止。哪些依止呢?身心可以得到依止,不至於說在生死中徬徨,他有目標。


所以初果的人他非常希望解脫,佛法就跟他講什麼呢?就說:你們可以信受我的話,你們將來一定可以解脫。他們就會想,那多久呢?佛說:你會七上、七下。七上是到天上當天人,然後死了以後又到世間當人;如此七次往返以後,你們一定可以解脫生死。所以七次以後,他可能最後到天上去解脫,也可能人間解脫,就可以得到涅槃。他們聽了都很高興。


那二果人也是一樣,他一樣有涅槃貪,這時候 佛就跟著說:你只要再來往世間,這樣來一次生死就可以了。天上一次,然後再回到人間,這樣一次往返以後,接下來就看你可以在人世間成就阿羅漢道,或是在中般涅槃等等。也就是說,二乘人他們本身就是如此,二果、三果、四果都是如此,因為他們求慕的是實踐的方法、實踐的標的,他們要的是真實的果。因此 佛陀就施設阿羅漢果,讓他們確實可以實踐。所以完全不是哲學思想。


即使是古時候阿含所記載,阿含就是阿笈摩;阿笈摩如果是根據梵語的原來的意思,就是說:它是從師父這樣傳過來的這種道理,這種阿笈摩又叫阿含,所以阿含的原義是這樣。所以其他的宗教,也可以用叫阿含。這個在目前的這種,是可以看得到,包含你去搜尋維基百科,也可以知道說阿含,它要問你,你問的是哪一種阿含?是佛教阿含?還是其他宗教的阿含?


那我們來講佛教的阿含,小乘人他們聽的這樣的典籍,就是屬於小乘法。因為世間的人有很多根器,他偏小,所以你只能誘導他一點點這種大乘法。因為他們的根器小的結果,所以我們在大乘經典《大般涅槃經》可以看到,看到什麼呢?就是說,初果人他經過八萬大劫,那就有機會怎樣呢?——發起菩提心。這個經典你大概要會通一下,因為它這個地方有兩個地方:一個是說成佛,一個是發菩提心。那我們知道小乘人,他是不可能八萬大劫馬上就成佛了,除非他還像 佛陀那種特殊的這種示現的弟子,這樣的才有可能。不過那些示現的弟子,示現小乘聲聞弟子,實際上都是大阿羅漢、都是大菩薩,所以他們是不一樣的。


那我們再回過來,所以二果人、三果人、四果人,他們最快就四果人,四果人要兩萬大劫才發菩提心,所以他在涅槃貪裡面要悠遊一陣子。緣覺人也是喜歡涅槃,他貪愛涅槃,他覺得我一定要到哪裡去,他們不知道佛法中所說的,「此岸就是彼岸,彼岸就是此岸,」他們不相信。他們相信 佛您應該最後也會入涅槃。當 佛說祂不入涅槃的時候——是在大乘佛法講的,這時候他們聽了以後,還會半信半疑,最後他們只好相信。可是相信,結果他們還是不願意發起菩提心,他們還是要經過久遠以後,才會發起菩提心;所以緣覺人要一萬大劫以後才發菩提心,所以發菩提心真的是蠻困難的,菩提心就是成佛之心。


所以我們透過這樣,古聖先賢所修學的這個佛道來看,中國直接就在大乘佛法中安住了,不再搜尋其他的道理。為什麼呢?因為大乘佛法中有究竟實相,不同於小乘的典籍裡面所說的不究竟的涅槃。什麼叫不究竟的涅槃呢?因為涅槃中,實際上只剩下如來藏。你滅掉一切法,你怎麼去到這涅槃裡面呢?沒有辦法入!入的話,就像是你要從甲地到乙地,你要有一個什麼身,但是你如果要有一個身,不管你要叫什麼體,那都是三界身,那就代表說你還有三界的法;你有三界身,那你怎麼可能是涅槃呢?因為對小乘人,他們這樣理解以後,覺得可以自圓其說,因此他們就要滅掉一切諸法。這樣一切諸法被滅掉了,實際上他就沒有一個法可以叫作阿羅漢,那就剩下本有之法,因為如果本有之法都沒有的話,那就斷滅啦!可是 佛說:我不說兩種法,一種是斷見、一種是常見,所以斷常這兩種法不說。


有的人邏輯也想不通,因為哲學思想家想:嗯!不是這邊就那邊,你不是永恆就是一定會毀滅的啊!有人還會再作歪曲,可是他們怎麼歪曲,不論說什麼緣起或等等,他們還是不能解釋小乘法涅槃到底是什麼;因為你用緣起法來說好了,請問:小乘人最後滅掉一切諸法以後,他們剩下什麼?你說佛經好像沒有提,好像只剩下一個真如;剩下一個真如或是剩下一個如,都說到這個諸法——三界法沒有一個究竟理,所以這個如,就是最後的依止處。因此我們來看到這個如,四聖諦、十二因緣法也是依於這個如,有沒有經典來說呢?有,在《阿含經》裡面有說到,這樣的小乘法都是依於如,所以佛法中還是依於這個義學。


那我們現在就要來看,大乘法中到底是怎麼樣來產生這樣的大乘法呢?佛法中有提到,這大乘法它本身是非常困難,難以思議的法,因此世間的人,沒有一個人可以比得上諸佛菩薩了,尤其 佛的智慧。在經典上說,有一部經典它提到:即使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每一位都跟 彌勒菩薩一樣,都已經據金剛菩提座,馬上就要成佛了,這樣全部的有情的智慧加起來,跟如來智慧來相比,還是百千萬分不及其一,就是完全沒有辦法跟如來的智慧來比擬。因為在成佛的時候,你才會是你的如來藏,才會是你的無垢識,六、七、八三個識才會真正可以說相通,在那之前你還是有所侷限。所以我們看到佛經這麼講,就知道說成佛智慧難可思議。


同樣的,今天你要做大乘經典集結,集結給後代的人來理解,那就要來牽涉到說,你所說的真的是佛的原意嗎?尤其是世間人,會先在這個問題說,如果阿難尊者像你所說的,真的是修學大乘法,那你說本來就是啊!他本來就是修學大乘法。那你說他示現了菩薩,對啊!華嚴部的經典就是這麼說的啊!佛說,應該說是《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裡面就這麼說的,所以這東西是不會變的,而且在大乘經典裡面有說,阿難被授記成佛,而且他也通曉大乘法。那他們就會想,那他為什麼會把《阿含經》——小乘經典編成這樣。那你就說:「不然他要編成怎麼樣?」「難道他可以直接以他還沒成佛位的這樣的階位,來說完全符合百分之百,一點都沒有誤差的佛意的經典,這樣的大乘經典嗎?」那你說:「當然不能啊!因為他不是佛。第二個,這世間是不是應當要有小乘經典呢?」嗯!他想一想以後就回答:「是啊!應當要有啊!」「那誰來編?」「就是要能夠瞭解大乘法,而且要能夠完全徹底修證小乘法的人來編輯嘛!」「是啊!那阿難尊者可不可以?」「嗯!應當可以吧!」「那其他人可不可以?」「嗯!不知道欸。」那就跟他說:「一定是阿難尊者。」為什麼?因為阿難尊者多聞第一。佛陀在某地方所說的法,假設阿難不在現場,那 佛陀事後會跟阿難說:祂說的這些法是什麼,讓阿難知道,這樣大家就會瞭解;所以阿難就是在這樣地口誦出小乘經典的,然後大家再看看這樣有沒有什麼錯;不過阿難說了以後,實際上大家只能夠記錄。所以雖然摩訶迦葉尊者他來集結,但是這個經藏——小乘經典,是由阿難的口中來誦出的,不能由其他的人取代;這理由是很清楚的,因為阿難他憑藉了佛力,所以憑藉了 佛的功德以及憑藉 佛的種種威德等等,以及 佛所跟他教導,他就是來完成這件事情的。


那之前說,如果這樣的話,為什麼《阿含經》中還有大乘法?那你說,因為要讓小乘人知道還是有大乘法,所以會東一邊留一點點,西一塊留一點點,讓那些有大乘法資質的菩薩,能夠會通經典;而對不如理作意的小乘人說,因為小乘人他想,有的人他很偏執,他會講沒有大乘法,那你就可以透過這樣來解說。這樣說一說以後,這個人又想,如果這樣的話,《增壹阿含經》,為什麼會有一個經典,特別說如來藏,講大乘法呢?那你說這道理更簡單啊!為什麼呢?因為當時候,在講《增壹阿含》的時候,是在原有三個阿含之外,特別再說一個一個的法,這樣來增立,所以叫作《增壹阿含》。那你說:因為這樣的結果,所以到底要怎麼樣拿捏大乘法呢?要有大乘菩薩來說。所以當時候 彌勒菩薩,來到七葉窟,示現於七葉窟的情況之下,讓這些小乘人都知道,因此阿難就可以放手,直接把一些大乘法,就寫在《增壹阿含經》裡面了。所以這道理就是如是的,這樣很清楚啦!這就是上座部的經典,就是要根據這樣的方式來集結。


另外還有大眾部的經典,大眾部就是這些被摩訶迦葉趕出去,或是說請出去的這些人,其中有凡有聖。根據到西方印度留學的玄奘菩薩,他說就是有很多人,因此有凡、有聖,稱為大眾,他們也想要報佛恩啊!所以他們就寫,就輯錄這些經典,所以變成了小乘經典的大眾部經典。裡面呢因為他們也聽了許多大乘法,他們就特別來說。


至於大乘經典它實際上必定是由非常瞭解大乘佛法的更上位菩薩等等,才能夠做這樣的集結,這個因緣我們就等到以後再來作說明。


我們今天講到這裡。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