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11-07 23:38:59| 人氣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佛教原本是緣起論,後期佛教才走入唯心論嗎?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9/2103-a09_022

學佛釋疑(二)第22集~由 正德老師開示:佛教原本是緣起論,後期佛教才走入唯心論嗎?

學佛釋疑(二)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今天我們要來探討的問題是這樣子的,有人說:佛教原本是緣起論,後期佛教才走入唯心論嗎?這個問題我們要這樣來看待:假如這樣的說法是成立的話,那麼是不是意味著,佛教的教法有所演變?而佛法的宗旨,它是可以任意演變的嗎?佛法的宗旨最主要在講什麼?最主要在講真如佛性。真如祂就是真實如如,祂是常住不變;如果說祂是可以演變的,那不就是推翻真如的意義嗎?

我們瞭解這樣的佛教宗旨以後,我們再看看:所謂一般所說的緣起論它在講什麼呢?一般所說的緣起論,它的理論內容大致上是說:一切法空,一切法緣起性空,它是最究竟的,眾生只有六個識;所以成就解脫道證得阿羅漢果,他不入涅槃,就在世間行善、在世間布施,他就是在行菩薩道在修佛道。這是一般緣起論所說的內容。

一般所說的唯心論又在指什麼呢?它的理論內容在指什麼呢?他們認為 佛陀在阿含部所說的緣起論,它就是佛法的全部了,後期大乘法,是個人意識發展出來的,認為說大乘法所說的如來藏阿賴耶識,祂等同於西方哲學所論述的唯心論。西方哲學所說的唯心論,指的就是相對於唯物論而說的。西方哲學的唯物論,它是一種客觀的思想,相對於這個客觀的思想,說有一個主觀的思想,就指說意識能覺知萬物,因此能夠感知自我存在,這樣的一個主觀思想,稱為唯心論,這是西方哲學的理論思想。

主張緣起論的學者他認為說,唯心論指的是神我思想,認為說能覺知、能思想的主體就是神我,也認為說大乘法它是在意識層次,主張唯心論,就是等同於外道神我。因此主張緣起論的,除了學者以外,還有很多修學佛法的人這樣子主張,不認同大乘法,不認同有如來藏的存在,而有主張大乘非佛說的,這樣的這種宣稱出現。但是事實上是怎麼樣呢?我們得來看待、從經文裡面來看待。經文裡面是怎麼來說緣起法的呢?我們舉《雜阿含經》裡面,有一段經文來看 佛陀怎麼開示。

佛陀這麼說:「云何為因緣法?謂此有故彼有,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我們先講這一段,這一段的經文在說什麼呢?說因緣法跟緣生法。說什麼是因緣法呢?說緣於無明所以有行,以這個無明為緣的因,所以有行;以這個行為緣的因,所以有這個識;如是乃至於說生老病死憂悲苦惱,這樣的一個純大苦聚集,所以說這叫作因緣法。另外一個 佛陀說什麼是緣生法呢?說:無明、行這些等等法都是緣生法,也就是十二有支的每一支法,都是緣生法。那這些法 佛陀在後面有一句經文說:「此法常住,法住法界。」那麼這裡面我們知道說,緣生法的意思就是說,它自己不能自己出生自己,一定要藉眾緣才能出生。既然是自己不能自在,一定要藉眾緣才能出生的話,就是表示它是有生、有滅的,有出生會被滅的。所以十二有支的法,每一支都能夠被還滅,但每一支都是因緣、這個緣所出生的法、眾緣聚集所出生的法。既然是眾緣聚集出生的法,不能自在,最後會滅,那麼已經滅的法就是沒有,沒有的法可以說它是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嗎?也就是不存在的法,它可以被稱為說: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嗎?我們來思考一下這一句話的經文,然後我們接著再來看看 佛陀又怎麼開示。

佛陀繼續說:「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緣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謂緣生故有老病死憂悲惱苦。此等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審諦、真實、不顛倒。如是隨順緣起,是名緣生法。」

這一段經文就說得更清楚了,告訴我們說:無明、行這些乃至老、病、死、憂、悲、苦、惱,十二有支每一支,這些法它基本上是緣生的關係,所以最後有老病死這些苦出現。這些法我們已經知道說,要緣聚集才能出生,可是它既然是最後被壞滅,最後 佛陀所說:「此等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告訴我們說這些法、這些十二有支每一支法它沒有離開,沒有離開什麼?沒有離開如這個法,也不異於如這個法。這樣的意思在告訴我們,這些法是被出生的,能出生祂的法,祂是如、是常住、祂是有空性,本身具足空性的,那表示有一個法存在,並不是沒有而能夠被說為是存在的。

而這些法本身被出生以後,不能常住,是無常法、是生滅法,最後是歸於壞滅,這種現象稱為緣起性空;因為沒有辦法自在,沒有主體 ,它本身沒有自性,所以被稱為緣起性空。所以緣起性空的意思,是這些被出生的法;被眾緣聚集出生的法,本身最後終歸壞滅,所以有一種現象,就是緣起性空的現象。但是這一段經文在告訴我們:有一個法能出生這十二有支的法,這個法祂是常住世間,祂是具足空性,祂是真如法,祂法爾如是。這些被祂出生的法,從來沒有離開過祂。這個法本身是真實不顛倒的;每一個被出生的法,出生了以後,能出生它的法也沒有離開過它,所以叫作隨順緣起,才叫作緣生法。也就是說,能夠隨順著這些被出生的法的緣,而將這些法出生的法,才能叫作隨順緣起。

如果沒有這個能隨順緣起的法,就沒有這些緣生法的存在,因為本身是空無的法,它是自己不能出生的,自己不能自在的,更不能出生別的法,因為它一定要藉緣聚合而有,緣散壞了就沒有了。佛陀因為祂說:「如來自覺知,成等正覺。」絕對不是去覺悟到這種無常斷滅空的法,然後成佛還為人演說;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這一句經文不就矛盾了嗎?因為不存在的法,又如何說它是「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又如何說它是「審諦、真實、不顛倒」呢?所以經文裡面其實已經在這裡告訴我們:在阿含部裡面 佛陀隱說了,這一個真實法的這個法性,這個法性 佛陀說祂叫作法、叫作如、叫作入胎識、叫作真實、清涼,以這樣的名稱在阿含部解說祂。

在般若部說祂是實相心,說祂是非心心,說祂是無心相心。那麼在方廣唯識裡面,就說祂是這個第八識、阿賴耶識、阿陀那識、異熟識以及無垢識,以這樣來稱呼這個第八識。因為般若以及唯識是為了菩薩成佛之用,所以需要來認識這一個能出生萬法的本識的詳細內容,阿含部是因為二乘人只求解脫,所以他不必實證這一個清涼法、真實法、實相心的存在;但是他要知道,他今天所能現觀的五蘊十八界這些虛妄法,都是被出生的,都不是真實的。可是有一個法、有個清涼法、有個真實、有個本際——涅槃本際,祂是真實常住的。二乘人認知這一點,而且聽聞 佛的解說,信受不疑,這樣才能叫作說懂得緣生法、懂得緣起法。

另外無著菩薩寫了一部論,叫作《大乘阿毘達磨集論》,也講到了緣起法,什麼叫緣起法?為什麼緣起法甚深呢?論中他這麼講:「又諸緣起法,不從自生,不從他生,不從共生,非不自作、他作因生,是故甚深。」這裡面說到緣起法本身,它不能自己出生自己,也不是從某一個緣就能出生,也不是所有緣聚合在一起就能出生,也不是說自己沒有去造作,也不是說沒有能出生它的因,所以因為這樣子,所以緣起法甚深極甚深。

我們來舉六識出生的例子來說明。六個識祂自己不能出生自己、不能自在,祂一定要藉五根不壞的緣、一定要藉根塵相觸的緣、一定要藉意根作意的緣、一定要藉祂的第八識阿賴耶識有這種六識種子的因,以及祂的第八識阿賴耶識能夠出生六識的這種佛性的法性,因為這樣子所以六識才能出生。所以六識自己不能自生,祂不是從某一個緣就能出生,所有的緣聚合在一起,也不能出生祂,雖然第八識阿賴耶識能出生祂,可是離了眾緣祂也不能出生;所以甚深極甚深,是因為有這樣一個第八識如來藏本來無生,不生不滅、本來自在,自性清淨、解脫的這樣的法,能夠出生了眾生的五蘊十八界,所以這樣的隨順緣起,這樣才叫甚深。

我們知道緣起法,這個部分內容以後,我們要來看待說《般若經》,它也說一切唯心所現,那麼這裡講的唯心所現又在講什麼呢?《般若經》中這樣講:「若菩薩摩訶薩欲通達一切法如幻、如夢、如響、如像、如光影、如陽焰、如空花、如尋香城、如變化事,唯心所現性相俱空,應學般若波羅蜜多。」這一段經文告訴我們:要學般若波羅蜜多,才能知道一切法如幻、如夢、如響等等,這些法都是唯心所現。這裡唯心所現,指的不是指六識心,不是指意識心,也不是指意識心的某一種變相,也不是指意識心的某一種境界的相貌;而是指一定要八個識俱在,這個八個識俱在,也不是方便施設意識的細心叫作意根,意識的極細心叫作阿賴耶識,也不是這樣施設的;而是真正有一個第八識的存在,有一個處處作主的意根末那識的存在,然後有六識能夠分別六塵的存在,這樣的一個個別不同的功能的心識存在,然後成就了這樣的有情眾生在三界中,五蘊果報現前以後,來受用器世間的果報,這樣的一個有情的現象。

這裡講「應學般若波羅蜜多」,所謂的般若就是指的中道實相,我們知道六識心、五蘊十八界本身,祂是歸於生滅法,祂永遠都是緣生法,都是要聚眾緣才能出生的法,所以祂本身沒有中道的體性;祂如果是單獨來說祂的話,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祂是被出生的,被出生以後就有壞滅的時候。所以能夠具足中道的心性的,就是能出生五蘊十八界的第八識如來藏,每一位有情眾生個個都擁有的第八識如來藏。因為祂本身是不生不滅、不老不死、具足清淨自性解脫法,所以祂能出生一世一世有情的五蘊十八界,出生就壞滅。所以祂具足了這樣的本身不生不滅,又能出生生滅法,這個就是又不落入另外一邊,成為空或是有,所以祂是屬於中道的法性。祂又是五蘊十八界一切法出生的實相,因為祂真實存在,是由祂出生有情眾生的五蘊十八界。所以般若波羅蜜多,指的就是中道實相,要學中道實相以後,才能瞭解一切法都是心所現,如幻、如夢 如響、如像等等;這些每一個如幻、如夢、如響等等,都是菩薩在證悟到這個實相心以後,他應該要所現觀的證境。那個是從三賢位七住菩薩證得如來藏以後,一直到十行位、迴向位、到初地以上的證境。

「唯心所現,性相俱空」這裡就是指:第八識本身,具足了真如佛性、空性,祂本身沒有人我、法我,具足人無我、法無我;祂所出生的五蘊十八界,又都是歸屬於第八識所擁有的種子功能,所以一切法最終歸於如來藏。那當然以如來藏的法性來講,如果能夠瞭解這些法是怎麼現起的,就能夠透過這些一切法如幻、如夢等等證境、等等現觀,來證實這些五蘊十八界法性相俱空的道理是什麼。

這個心唯心所現,當然我們說第六識心——意識心,或是前六識心都是被出生的,被出生的法本身具有的是緣起性空的,這種所謂的沒有真實體,沒有真實自性的這種…應該說是屬於斷滅空的一部分,祂不屬於真實空,而是屬於現象界的空。所以這裡面我們知道,唯心所現的根本所指的是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為何呢?在《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裡面有一段經文可以來證實,這一段經文講的是:「眼識依賴耶,能見種種色,譬如鏡中像,分別不在外。所見皆自心,非常亦非斷,賴耶識所變,能現於世間。法性皆平等,一切法所依,藏識恆不斷,末那計為我,集起說為心,思量性名意,了別義為識,是故說唯心。」所以我們要知道,一切法唯心的意思是在指什麼?有一個第八識出生了五蘊十八界,由這八個識的運作,我們知道,眼識要依於第八識阿賴耶識才能夠見種種色,所以不是眼識自己就能夠見種種色,就好像鏡中像一樣,由第八識來現起內相分,現起、生起眼識祂才能夠分別,所以分別不在外,而所分別就是在於自己的內相分境。

「所見皆自心,非常亦非斷。」因為這個阿賴耶識,祂現在因為自性清淨涅槃,可是卻含藏有七識心所相應的煩惱染污種子,所以祂還不是常;可是亦非斷是因為祂的金剛性,祂不會因為一世的五蘊壞滅而壞滅,祂可以不斷地再去依照有情眾生的業種,來出生相應的五蘊果報,所以一切都是阿賴耶識所變而現於三界世間中。「法性都平等」因為一切有情眾生,都是由他自己的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所出生的,有情眾生的如來藏阿賴耶識,都是同一種真如法性,都是平等的;不平等的是在於祂自己所執藏的這些我見、我執,煩惱不同而不平等。一切法都依止於阿賴耶識,一切法我們可以先回到五蘊十八界來講,有五蘊十八界才能夠出生世間的一切萬法,所以世間一切萬法,不能離開有情的五蘊身,五蘊身又是由有情各自的如來藏所出生,所以才說一切法所依,就是這個第八識阿賴耶識。

「藏識恆不斷,而末那計為我」,第七識末那識把第八識遍計執為說就是祂自己,這是所謂的俱生我執。「集起說為心」,能夠將一切法聚集而生起、現起,就是指第八識,第八識才有被稱為心的功能。「思量性名意」,這種處處作主,不斷地要去思量著這個我,思量著、執著、計執為我的這種心性就稱為意根。能夠了別六塵的這六個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就稱為識;所以說以這樣的內容來看待說唯心。所以唯心本身它講的不是從意識的層次,來認知自我叫作唯心論;而真正佛法中的唯心,講的就是八個識的運作。八個識的運作,要知道第八識是能出生一切法的心的根本,祂是不生不滅,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具有中道實相的法性,祂是人無我、法無我的。那麼以這樣來看待,我們就知道真正的緣起不能離開第八識,而由第八識來現起這些六道有情眾生在三界中應該現起的五蘊果報。能夠瞭解這樣子,才知道說什麼是緣起、什麼是唯心,而緣起本身不能離開唯心而出現。所以我們不能落在世間裡面,這種世俗裡面來說緣起論或者是唯心論,而要回歸到佛法中真實理,來說明什麼是緣起法,什麼是一切法唯心所現的道理。

我們這個題目就說到這裡了,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