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來自於: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9/9
學佛釋疑(二)第9集~~由 正禮老師開示:佛會留惑潤生度眾嗎?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題目是:佛會留惑潤生度眾嗎?
也就是說有人會認為:佛陀祂成佛之後,祂也會示現為人、天乃至其他的六道眾生來度化;這樣的話,是不是佛也會留惑潤生呢?
那我們現在就要稍微來解說一下,什麼叫作「留惑潤生」?什麼叫作「惑」呢?惑,有所謂的見惑、思惑跟塵沙惑。惑的意思,事實上就是一種煩惱;也就是說,我們對於一些事情,我們因為有疑惑不能瞭解,所以導致了煩惱的產生,而且被這個煩惱所繫縛。
譬如說見惑,這是見解上面的煩惱。也就是說,譬如從解脫道來說,到底有沒有涅槃——有沒有無餘涅槃可以讓人永離生死呢?這就是見解上面的一種煩惱。或者是說,到底有沒有阿羅漢存在?到底有沒有見道須陀洹存在?或者是說,到底現代人能不能實證初果呢?能不能實證二果、三果、四果呢?乃至是不是有菩薩可以實證聲聞的解脫呢?是不是有菩薩可以實證第八識——永恆存在的如來藏呢?這個都是屬於見惑所攝的。也就是說,這個在見解上面應該要把它釐清楚的,如果在這個地方沒有把它釐清楚,沒有把疑惑斷除掉,那他必然導致很多的煩惱。
譬如有些人他是斷見者,那斷見者他心中有一種最大的恐懼就是:自己會滅失!因為他覺得這人就只有一世,一世之後就沒有了;所以他所擁有的,就只有眼前的這個境界——只有眼前的人、事、物。他的斷滅見會導致他太重視這一世了!所以他在這一世裡面,他就要汲汲營營的,而且他一定不願意讓自己放下。譬如說他要退休了,可是他一定會產生很大的煩惱跟痛苦。為什麼呢?因為當他瀕臨於退休的時候,事實上他在他的企業裡面、機構裡面,他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可是,一退休之後什麼都喪失了,所以他會產生極大的恐懼跟不安。這個極度的恐懼跟不安,就是因為他過於重視這一世。而他會那麼重視這一世呢?就是因為他有斷滅見,他認為沒有下一世。因為有這個斷滅見,所以就導致了他對世間裡面永遠不可能存在的這些名位、權力,執著不捨而產生了痛苦。這就是見惑所含攝的範圍。
那什麼是思惑呢?思惑,就是行為上面所導致的煩惱。譬如,即使知道了法界裡面確實有如來藏,確實應該持守戒法——清淨的持守戒法;可是難免碰到某些境界的時候,不能持守。這就屬於思惑,是行為上還不能修正、還不能清淨所導致的煩惱。譬如,如果因為起了一個想吃某個東西的一種強烈慾望,他就不辭辛勞的去獲得,花再大的代價、花再多時間在所不惜!可是,他可能花很多的時間跟金錢,就是為了享受那一頓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的美食,可是他可能要花好幾個小時、花好多的金錢。這就是所謂行為上的煩惱,這就是思惑。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塵沙惑,它也叫作所知障。它是因為對於法界的所知不足,所導致的煩惱。譬如,這個法界——這個世界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形成的原因是什麼?我們人是從哪裡來的?是不是有他方的世界……種種種種的這些,統統都是所知障所含攝,都是塵沙惑所含攝的。乃至諸佛的世界是如何成就的?純一清淨的世界是如何成就的?這些都是含括在塵沙惑裡面——函蓋在所知障裡面。
我們簡單來作一個分類,所謂的見惑跟思惑,就是見解上面的煩惱跟行為上面的煩惱,這是所謂解脫道所攝的一個內容。當然,大乘的法道也含攝這個部分,可是它所談的範圍是更廣闊的。我們簡單來說,見惑跟思惑通常都是聲聞、緣覺他們所斷的,只要把見惑跟思惑斷除了,他就斷除了分段生死。也就是說,如果聲聞緣覺這些小乘人,能夠把見惑跟思惑把它斷除掉之後,他就有能力證得聲聞的第四果阿羅漢,他就可以入無餘涅槃;入了無餘涅槃,就可以永斷分段生死,安住於涅槃境界之中,永不出現於三界裡面流轉生死了。所以,這是分段生死所攝的,叫作見惑與思惑。
那塵沙惑或所知障所攝的呢?它就是所謂的「成佛的法道」,也就是變易生死所攝的範圍。那這個範圍是更廣闊的,而且這個範圍它是聲聞緣覺他們所不能涉獵的,因為那屬於法界的完整的智慧。可是聲聞,他只是獲得法界實相的智慧裡面的一小部分,是屬於解脫的部分、屬於解脫生死的部分。那我們知道了見惑、思惑是分段生死所攝,是小乘所修的內容;那塵沙惑乃至前面的見惑、思惑,是整個佛法所含攝的,而且是大乘菩薩乃至諸佛所要斷除的煩惱。我們就可以知道,諸佛祂是把見、思惑還有塵沙惑都斷除的;在還沒有成佛之前,這個大乘菩薩他也要分斷見惑、思惑跟塵沙惑。譬如,菩薩的見道——大乘的見道在七住位的時候,事實上他已經把見惑把它斷除。譬如,他已經把聲聞的見惑把它斷除掉了;乃至他也把大乘的對於無始無明所相應的第八識——如來藏是不是存在的這個疑惑,也斷除掉了。
所以,大乘的菩薩所斷的見惑是超越聲聞的。因為聲聞所斷的見惑,只是有沒有涅槃,可是涅槃本際是什麼?他是不實證的。可是菩薩,當他實證了第八識如來藏的時候,他是斷除了見惑,而且他也同時知道第八識如來藏祂的體性、祂是如何存在;而且他也同時獲得聲聞初果的果證,也是跟聲聞初果一樣斷除了聲聞道所含攝的見惑了。菩薩他也斷思惑,譬如說他入地的時候,他就永伏性障猶如阿羅漢。所以,當一個菩薩歷經了三賢位之後,開始進入了初地的時候,事實上他有能力像阿羅漢一樣入無餘涅槃的。可是菩薩這個時候,他就要作一種抉擇,抉擇說:「我現在有能力入無餘涅槃了,那我到底要不要入無餘涅槃呢?如果我入了無餘涅槃,我應該要作什麼事情呢?我就應該要把見惑跟思惑把它斷除掉——徹底地斷除掉。」斷除掉見惑跟思惑之後,他就入了無餘涅槃。
可是,如果這個菩薩他思考的時候,他認為:「如果我入了無餘涅槃之後,我就不可能成佛!因為還有後面的塵沙惑,是我想要斷除的,我想要了知法界的一切真實相;可是,我現在只知道無餘涅槃怎麼入的,可是法界的一切真實相還不知道啊!」這個時候,他顯然要面臨一種抉擇,抉擇:「我應該繼續留在三界之中,繼續來學習塵沙惑所應該斷除的內容是什麼?」這個時候,他就不能把見惑跟思惑——特別是思惑全部斷除掉。他可以把見惑全部斷除,可是思惑他不能全部斷除;因為,如果思惑也全部斷除,那他就會跟定性聲聞一樣入了無餘涅槃。所以,他就必須要保留微細的一分思惑,這一分思惑就可以讓他在三界之中繼續出現,而跟一切眾生一樣在三界裡面現形,來學習三界裡面的一切法,來探求一切法背後的真實相是什麼?所以這個時候——菩薩入地之後,為了要獲得更進一步菩薩法道的修證的時候,他就不能把思惑全部斷除,他還要留下一分微細的思惑,來潤未來生,這個時候才叫作留惑潤生。
然後,當一個入地的菩薩留下一分的思惑,然後來潤未來生的時候,這一分思惑他要一直保留著,從初地之後一直保留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乃至到達了七地。因為在七地的時候,都還沒有把分段生死完全把它斷盡;可是,他不是沒有能力把它斷盡,而是故意留下那一分的思惑,來讓自己在三界裡面現形,來學得一切應學的這些佛法的內容——無生法忍所應該證的內容。所以這個時候——從初地到達了七地,都是屬於留惑潤生的一個階段。
到了八地的時候,他就一定要實證無餘涅槃。可是,八地菩薩實證無餘涅槃——把分段生死斷除的時候,他是真的把見惑、思惑完全斷除;可是這個時候,他有能力不入無餘涅槃。因為這個時候,諸佛如來會傳授他「引發如來無量妙智三昧」的這種智慧,讓他能夠斷除了分段生死;可是依於他的悲願之力,他又可以常住於世間,可是他已經不墮入分段生死了。他就有這樣子的神變的力量!他這個時候,他所要修行的就是要斷除塵沙惑——要把變易生死的內涵要把它一一斷除。到了八地以上的菩薩,事實上也不能稱為留惑潤生了,因為他已經把見惑、思惑全部斷除了。雖然說他有塵沙惑,可是塵沙惑不是他故意留的,塵沙惑是他想要斷盡的東西,只是他還沒有能力斷,所以那個不能稱為留惑。因為那個不是他故意要留的,而是他沒有能力去完全斷除它;因為斷除了塵沙惑之後,他就可以成佛!
所以,菩薩是留惑潤生的,從入地之後到達七地滿心,事實上都屬於留惑潤生的階段,因為他要保留一分的思惑來潤未來生,這時候才稱為留惑潤生。八地以上的菩薩,他已經不留任何的思惑了,所以他就沒有所謂的留惑潤生可言了。我們從這裡就可以知道,既然八地以上的菩薩都不留惑潤生了;已經究竟圓滿菩薩法道而成佛的諸佛,祂就不可能是留惑潤生了!因為祂有比八地菩薩更有智慧、有更多的方便善巧,在法界裡面去度化眾生。所以,諸佛祂不需要留惑潤生——祂不需要留下任何的思惑來潤未來生,因為八地以上菩薩就不需要了。所以從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知道,諸佛事實上沒有所謂:留惑潤生來度眾的道理。
可是有人可能會疑問:「那為什麼諸佛還會示現人身、天身乃至畜生身,乃至餓鬼啊、什麼身——地獄身來度化眾生呢?那祂不就是還有在六道裡面輪迴的現象嗎?」事實上不然。會有這樣的疑惑,事實上是對於
佛陀的解脫——佛陀的大解脫是不瞭解的!也就是,一般都只知道小乘的解脫——就是不出現於三界、不輪迴生死,可是對於諸佛或是八地以上的菩薩的解脫,他是沒有瞭解的。也就是說,什麼是解脫呢?解脫,是讓自己有能力在法界中,能夠自由自在的依照自己的意願悠遊自在的。譬如說我們眾生,我們眾生都在六道裡面輪迴,可是你能夠說「我今天要生天。」就去嗎?不行!如果「我下一世要生到色界天」就可以嗎?還是不行!因為生到欲界天,要具足十善,要修很多的十善業。要生到色界天,那更難!要有初禪以上的禪定力。如果要更高的二禪、三禪乃至四空定,還要四禪八定的實證。可是自己沒有那個能力!因為沒有能力,所以說即使有一世生到色界天去,可是因為沒有智慧,還是會往下掉,就要變成在六界裡面輪迴生死。
所以,眾生是沒有能力選擇自己的業道的,他要能夠常住於某個業道,是很困難的!如果他不是佛弟子,他是非常困難的!他如果成為佛弟子,他就開始有能力能夠選擇某一種業道。譬如說,如果說他能夠獲得信解脫,那他就可以解脫於三惡道,即使他還沒有斷我見,他已經可以解脫於三種惡道了;他就能夠在人、天的法界裡面,長久的安住。可是,這樣還不足以說他有很好的能力,所以他還要再更進一步能夠脫離生死,這就是聲聞人的解脫。聲聞人就是阿羅漢跟緣覺,他們是要解脫於六道的輪迴,所以他們在十法界裡面是有別於六道輪迴的眾生,所以它形成另外兩個法道——聲聞的法道跟緣覺的法道,也就是阿羅漢的法道跟辟支佛的法道。可是他們的法道是要入無餘涅槃,就永遠住於他們自己的境界,他不在六道裡面輪迴了,可是他們永遠留在他自己的境界裡面。所以阿羅漢跟辟支佛他在十法界裡面,是永遠安住於他自己的無餘涅槃,永遠安住在他自己的法界裡面。
那菩薩呢?菩薩他的能力,就要依於他的所修證的,如果他能夠實證阿羅漢的果位,事實上他是有能力脫離六道的。可是因為留惑潤生的關係,所以他還在六道裡面顯現出那樣的身形。可是事實上他已經解脫了,而且他可以在六道裡面選擇業道;可是他選擇了某種業道之後,他可以永遠安處於他自己的解脫境界之中。可是這個菩薩,他可以安住於辟支佛、阿羅漢乃至六道裡面的任何眾生的境界裡面,他唯一不能安住的境界,就是「佛法界」,因為那是他還沒有證得的境界。所以對於一個大菩薩來說,事實上他可以在九個法界裡面隨意安住的,那是菩薩的解脫。那是聲聞、緣覺所不能證得的。
佛陀的佛法界的解脫,祂是能夠在十個法界裡面隨意的悠遊自在!也就是說,沒有任何法界可以限制祂,祂要到任何一個法界,都是由祂自己隨心所欲而去;可是祂又不離開佛的法界。這樣子,能夠在十個法界裡面悠遊自在,這個才是 佛陀的大解脫,這個才是 佛陀真正的不共一切聲聞、緣覺、菩薩的大解脫。所以,佛陀雖然示現種種的身相來度化一切有情,可是他沒有留下任何的煩惱,而是斷盡一切煩惱而度化一切眾生。
我們今天就簡單解說到這邊,謝謝各位收看。
阿彌陀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