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2-22 16:36:30| 人氣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三乘菩提概說第18集─想蘊

引用出處: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6/18

三乘菩提概說第18集~~由 正緯老師開示:想蘊

三乘菩提概說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繼續收看「三乘菩提概說」。我們這個系列的講次最主要是要跟大家介紹五蘊的內容。

爲了怕有一些觀眾他今天可能是第一次收看,所以我們還是要提醒大家,我們談的五蘊,談的 是有色、受、想、行、識這個五項內涵。要瞭解要掌握五項內涵 的用意,最主要是要透過這個五項內涵,去瞭解我們一般人所執著的「我」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一旦我們能夠對五項內容有了很好的掌握,並且能夠知道這個五項內 容都是虛妄不實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我們就不會再同樣的執著於我;不執著於我,我們就有機會能夠徹底地對治煩惱。所以這個是我們要跟大家談五蘊的原因。

上次我們已經談過了色蘊跟受蘊,接下來我們要跟大家談想蘊。同樣的,在這裏因為畢竟這個 時間比較短,所以我們跟大家談的方式,都希望用比較簡單、直 接、容易瞭解的方式跟大家談想蘊。如果觀眾們如果對於想蘊,或者是對於五蘊的更進一步更仔細的內容的話,建議大家在建立基本的知見之後,建議大家可以繼續 地深入地積極地去學習佛教裏面關於五蘊的整個的完整的道理。

好,首先我們來看看想蘊。想蘊這件事情,我們說「想」,其實我們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我 們常常在用到想這個字。比方說我們往往會說,我們想做什麼、 想做什麼;比方說想吃飯,或者是我們想出去散步,或者我們想出去旅行,乃至於我們想睡一覺,其實這個都是想。除了這些想之外,其實一般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 常常聽到彼此交換所謂的人生的看法的時候,我們都免不了的會提到人生之中有各式各樣的理想。比方說有些人覺得說,人生最高的理想就是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庭, 這個美好的家庭裏面每一個人都各如其份的,就如同像我們傳統講的《禮運大同篇》裏面所描述的那樣美好的家庭的境界。或者是有一些人把成功的事業當作人生的 理想,他的一輩子就是希望能夠創下,比方說創下一番的這個大企業,賺非常多的錢,有很成功的事業,這個也是一種理想。

甚至我們也看到說,世間也有許多的這些賢聖他是爲了理想而奔走,把這個理想當作一生的志 業。比方說,有一些人可能為了地球的環保而致力,所以他會去 關注,所以會去投注所有的精力,想替維護我們地球的家園來盡一份心力,這個當然也是屬於所謂的一生的志業理想。乃至於說,我們說西方有一位哲學家叫笛卡 兒,他曾經講過一句話,他說「我思故我在」;這句話如果我們把它引用在這裏,我們可以把它說,這個也是所謂的想的範圍;因為他在思考、他在思惟的時候,他 才能夠覺得說覺察到他的這個存在,並且以這個作為他存在的終極的意義。所以,當然這個也是跟我們前面講的一樣,都是攝歸在理想的範疇裏面。

當然我們要說,這一些個理想,許多個理想,「想」這件事情,無可厚非,它是人生的典範, 因為你人生的指南針就是理想;我們也知道說,有很多的理想都 是利人又利己的。但是,我們也不可避免地說,我們在人生裏面有看到了許多的理想,其實不見得能夠利人利己的,甚至於有一些往往會對其他的人帶來非常大的困 擾。比方說,我們現在看到社會上許多,或者是在國際上面許多的這些暴力事件,那麼這些暴力事件,當然它的起源,也都是因為每一個支持暴力的人,可能都自以 為他的想是所謂的人生應該遵循的典範;他就不知道說,正因為他對於這些想有不正確的方向,所以導致最後所做出來的行為,往往傷害了許許多多的人。那這個在 一些激進的宗教暴力裏面都可以看得到。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給大家講「想」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要說,剛才從最宏大的所謂人生的志 業、理想,乃至於說我們說在平常我們想做什麼的這些想,我們 說都可以劃歸在什麼?劃歸在我們的意念想要造作或是不造作什麼事情,中間牽涉到有願望也有期待等等的這些心行。這些心行,不管是我們剛才所談到的所謂的人 生很大的理想,或是我們現在想做什麼事情的這些想,其實它背後都有這些成分在,有願望也有期待的因子在,這些我們都把它叫作粗想。

接下來,比這個想有沒有更細緻、更細微的想?有的。這個我們在佛教裏 面說,所謂的當我們的心,當我們的心面對境界的時候,這個心去認知這個境界的時候,就是取相的作用;好像是——我們打個比方,好像是我們拿起照相機面對眼 前的境界,按下快門,然後就把眼前的境界儲存在照相機的這個底片或者記憶卡裏面。這個過程,我們用這個比喻可以來理解,所謂的心取相,也就是心對眼前的境 界產生一個認知了,所以就把這個相把它記起來了。這個部分就是我們所說的細想。

那爲什麼要談這個細想呢?因為其實我們在佛教裏 面,談心識的作用的時候,是談得非常非常地微細的。正因為我們一般在世間,在世間法裏面,在五欲紅塵中打滾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心都是非常非常的粗糙,粗糙 到我們其實都是按照我們的習慣去做事情;以至於說我們所會經歷的煩惱,甚至我們所會犯的錯誤,都在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中重複地發生。這個是我們在一般 的世間我們會經歷的狀況,它的真實樣貌就是如此。所以,如果我們真的要透過修行,要能夠有效的改善我們的生活;乃至於不僅改善我們的生活,也改善我們接下 來未來無量世的生活的時候,這個時候自然就必須要對我們自己的心,要有很好的掌握。所以,這個就是爲什麼我們談到的事情不能停留在所謂的理想,不能停留在 只是想做什麼的層次,我們甚至還要更進一步去看說,心取相是怎麼一回事。

當然關於心取相,我們剛才講到的,最主要它談到的就是六根——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個六 根,面對境界的時候都會進行取相;這個取相認知的作用,就是 所謂的想蘊。那當然就是說,觀眾們如果對於這方面之前接觸不多的話,這個部分其實我們可以暫時先不用太在意;因為我們在接下來的解說裏面,我們儘量會用大 家能夠理解的方式來解說。另外一方面也鼓勵大家,如果大家對於六根——什麼是六根?然後面對六個境界的時候,這個六根會怎麼樣的作用?乃至於說最後生起六 識,又怎麼跟我們在三界的流轉有所關聯?那這些事情當然就是,我們鼓勵大家,如果可以的話,請您積極到佛教的正信道場找善知識來修學。

好,我們說整個來講就是,心的取相就是想蘊,這個是細想。當然,如果更進一步講的話,其 實還有極細的想。比方說,我們說在我們剛才講的六根對六境的 時候,六根裏面有一個根就是意根,這個意根是跟其他的五根祂的特性不一樣;因為其他的五根都是跟我們的色身有關係,跟我們的身體有關係,而這個意根卻是跟 我們的心行有關係的;當然意根的想,就非常非常的微細。

好,接下來我們用這個,一樣哦,我們希望用大家能夠理解的方式,讓大家瞭解到說,爲什麼 想蘊這件事情不是一個恆常真實存在的事情。如果我們從最粗淺 的想來看,比方說我們剛才說,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體會到的是我們想做什麼事情。比方說,想吃飯這件事情,各位大家應該都有體會了,當我們想吃飯了、 想吃飯了,可是一旦我們吃飽了之後,我們不就不想了嗎?同樣的,我們想散步了,我們一旦真的散步了,走累了,就不想了。或者我們想旅行也是一樣啊,當我們 旅行完成的時候,我們當然在旅行完成的那個幾天內,至少我們都不想再到同一個地方,再作同樣的旅行,不是嗎?又譬如說,我們平常很容易談說,我們想說話 啦,可是這個說話,其實大家更可以看到,說話的時候我們固然是想說話;可是一旦時機不對了,我們就會沒心情,就會不想說了。所以,從這個方向我們可以看 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經歷的這些想,其實它有很大的成分都在變化。如果我們真的認真在看它的原理的話,那麼會想的原理當然就是,一個變遷的過程才能夠叫 作想;如果它都固定在單一的時空點上,請問這又怎麼進行想呢?所以,想的本質本來就是會隨著時間有所變化,既然有所變化,當然它就不是一個恆常存在的實 體。

並且,如果我們更進一步,稍微細一點來看,就是說我們爲什麼會有想這個心行呢?我們剛才 一直給大家說,會想就是因為我們的心面對境界的時候會取相。 大家不妨來想想看,當我們面對境界去取相的時候,請問大家,我們眼前的境界,既然是境界的話,當然就是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這些,比方說我們眼前所看到的環 境,或者我們眼前所看到的人、事、時、地、物的這些事情;那麼這些境界,當然會隨著時間的演進而有所變化的,沒有哪一個境界它能夠一直維持著。甚至我們進 一步來說,如果我們心更細一點的話,我們思惟更精細的話,其實我們應該就能夠掌握到,眼前的境界不僅是不能恆常存在,並且它是瞬息瞬息乃至於刹那刹那都在 變化。既然是如此,境界都在刹那刹那地變化,那我們相應來看,我們的想又豈能夠維持恆常不變呢?因為每一個想,如果我們追究到它的源頭,都是針對眼前的境 界不斷在取相的啊!所以,當境界變化的時候,當然這個想蘊它就不斷地在變化,乃至於刹那刹那地變化。

不僅如此,我們剛才講說,會形成想一個重要的原因,除了境界之外,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的心 要去取相;就如同我們的照相機取相一樣,沒有取相就不構成 想。既然這樣,所以我們就回頭來看,當我們的心在取相這件事情的時候,由於我們的心,只要大家這個定力增長了,心思越來越細之後,必然就可以發現:其實我 們的心裏面的心識活動是瞬息萬變的。比方說,當我們有機會,如果我們定下心來好好去看我們自己的心行的話,我們會發現說,通常一般的時候,我們已經能夠直 接感受到,我們的心識都會不斷地在變遷,幾乎沒有停住的時候。所以,這個其實也就是一般人在修定,一開始修定的時候最困擾的,就是妄想很多。妄想它其實就 好像什麼?好像就是有許許多多、點點生滅的燈泡一樣,它不斷地冒出來,不斷地又消下去。所以,這個狀況就是給大家稍微說明一下,其實我們的心識也是都是念 念生滅不斷在變化。

我們如果回來看,前面講的境界已經刹那變化了,心識又是刹那變化;那麼我們說,當你把用 這樣子刹那的心去取一個刹那變化境界的時候,所產生的想蘊, 又怎麼能不在刹那刹那之間的變化呢?其實它的本質如此。其實我們一般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感受到了,好像是有一個穩定的想,其實那個都是我們心裏面的幻像。 如果我們心思夠細膩的,或者我們定力增長的話,我們不管是用思惟的或者是甚至直接用觀行的,應該都可以發現,這個想的本身確實是刹那刹那之間無常地變化。 既然它是刹那刹那的無常變化的話,請問,如果說我們現在的是要修行的,我們是要追尋一個值得追尋的目標的話,那麼想蘊當然不會是我們修行上面一個值得追尋 的目標,因為它刹那都在變化。我們談到的修行的目標,其實應該橫跨在我們的三世,從過去、現在到未來,爲了這個修行的目標值得努力的,這個才是真正的修 行。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的話,這個修行的目標當然不能夠刹那刹那地變化;如果刹那刹那地變化,大家又如何能夠掌握呢?

所以回過頭來看,我們從這裏來看說,一般人所在乎的想蘊這件事情來講,不管是我們前面講 的美好的家庭,成功的事業,或者一生的志業等等這些個事情。 如果目前觀眾朋友們,您如果說目前已經建立了一個美好的家庭,或者有成功的事業,或者您也找到一生值得努力的這些志業的話,那麼我們都要恭喜您,我們也要 祝福您;因為這個畢竟就是代表了,您必定在之前、前世的時候已經有很好的福報,所以讓您在這一生中有機會能夠展現自己的理想。但是,我們仍然要基於愛護大 家的立場,仍然要跟大家說,這些理想,如果您成就當然是很好,可是您千萬別忘記了,理想追究到最後仍然是想蘊所含攝的範圍。這個含攝的範圍,既然是想蘊所 含攝的範圍的話,其實不管它眼前是多麼的美好,但是它終究在裏面是會有許多的無常變化的。

應該要怎麼樣掌握無常的變化呢?那就要請您到佛教這個修行來,好好的去看一下說,在佛教裏面是怎麼教大家,能夠面對這些無常的時候,能夠自在的去順應並且處之泰然。這就是解脫的境界。甚至我們在佛教裏面也會教大家,如何為大家以後無量世的修行,能夠找到一個無量世都值得生生世世努力修行的佛菩提道;並且這個佛菩提道,實際上是已經把我們現在在人生裏面所看到的,很多單純的各式各樣理想,整個都函蓋在佛菩提道的修行裏面。所以,這個一切當然就是,等各位觀眾如果願意學習的話,請您到佛教裏面來,您就知道這個裏面是多麼的廣大勝妙。

除了這些我們剛才談到的,在人生的這些順境之外,當然就是說一般的人在碰到逆境的時候, 不免的對於這些逆境要怎麼去克服都會有許多的想像。比方說, 可能有一些觀眾們對於修行存有一些的想像,比方說,希望這個想像中的修行應該就是透過唸咒語,不斷地唸一些咒語,或者儘量做一些法事;透過這些咒語、法 事,透過這個方式來獲得神秘力量的加持,希望能夠轉變目前的困境,比方說在這個愛情、婚姻、事業、健康上面都能夠有所得。當然就是說,這個裏面到底是不是 有它實際的作用呢?這個部分牽涉到說,我們的世界真實的樣貌是什麼,我們跟眾生之間的互動真實的樣貌又是什麼。如果真實地掌握世界跟眾生之間實然的樣貌、 真實的樣貌之後,您才能夠對於剛才講的唸咒語、做法事、神秘加持等到底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夠有正確的看法;否則的話,如果只是道聽塗說,聽朋友們介紹說說 就這樣做的話,那應該只是隨順的做一些方便的事情罷了。

雖然說我們今天沒有時間跟大家講解這裏面細部的內涵,但是我們要在這裏很肯定地告訴大家:唸咒語、做法事、祈求神力加持等等,這些的事情都不會是佛教修行的主體;這些甚至是佛教修行裏面的次法中的次法,等於是特別爲了一些眾生特別展現的方便而已,不應該是佛教修行的主體。

當然就是說,除了一般人對於修行可能有不正確的想像之外,一般的修行人當然也有很可能會 對修行有不正確的想像。比方說,有一些的修行人就非常執著 著,比方說我們在這個念念之間,念念之間沒有打妄想的時候那一個靈知心,把這個靈知心當作是我們修行的最高的目標。所以他花了非常多的力氣想要去修除妄 想,讓這個靈知心,好像是把這個靈知心擦得更光亮,然後更能夠感受周圍的境界。像這樣離念靈知的這些事情,其實如果我們回歸它的本質,既然是靈知心的話, 那麼既然是知,那就必然我們的心就面對境界已經取相啦!所以,離念靈知心其實一點都沒有離開想蘊的範圍。我們之前講到的想蘊無常變化、想蘊不應該是修行標 的的所有的論述,其實放在離念靈知裏面,也每一項都適用。

所以,關於這一點我們要知道說,到佛教裏面來修行,如果要真的要找到真心的話,應該要按照佛菩提道的正理來修;離念靈知,也真的就是想蘊裏面一個虛妄的相貌而已。

好,今天我們就先說到這裏。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