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說起來這是第三次去墨爾本
第一次是在墨爾本機場降落
第二次是去室友的澳洲媽家
這一次的主要行程是要去看Titanic展和上教會
所以我們這一次待在Melbourne city
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天兩夜卻讓我大開眼界
從SwanHill搭車到墨爾本市區需要四個小時的火車
相當於桃園到花蓮的莒光號車程
但是票價卻是桃園到花蓮自強號的兩倍
前一晚因為興奮得睡不著覺一搭上火車就整個睡翻
一睡醒就看到幾個頭髮很Q的金髮小孩在走道上跑來跑去
旁邊三人座的座位也坐滿了各種膚色的人整個車廂似乎都坐滿了
沒多久就到了Southern Cross
這也是許多背包客分享的眾多免費景點之一
建築外觀上最特別的是天花板的部分
還有初次到車站會讓你感覺驚訝的是
在公共場合中飛鳥會忽然從你身旁或頭頂飛過去
白色的羽翼搭配具有特色的天花板設計
這真的是我見過最美的車站
到墨爾本之後我們要從搭免費City circle Tram
這個對於省錢的背包客真是在好不過的交通工具了
這是針對觀光客貼心設計的環城電車
車上也會有放置一些最近的展覽及活動的DM介紹
還有一本關於Melbourne City的簡介和地圖
電車上也有一些關於墨爾本的資訊和圖示
每到一個站點電車上也有播音導覽針對景點介紹相當貼心
搭乘City circle Tram在加上走路很輕易的就可以到達市區的各個角落
基本上墨爾本的都市規劃的很好
除非你是路痴只要你手上有一張地圖基本上都不會迷路
到達我們居住的地方整頓好行李
這一次住在位於19 Exploration Lane 的Cube->www.cubeservicedapartments.com.au
內裝不錯設備齊全所處的位置很方便
東邊是墨爾本博物館西邊又靠近繁華的Swanston St
北邊有小義大利街南邊是Chinatown
但是價錢是屬中高的假位省錢的背包客需考慮
利用空檔時間到附近的Chinatown逛逛
在這裡幾乎完全可以不用英文
讓我感到驚訝的是整個街上幾乎都是華人
我很久沒看到整條街上都是黑壓壓的一片
街上也充斥著上海韓國日本的餐廳
中餐妹妹就帶我去一間他之前覺得還不錯的港式燒臘店
我點了三寶飯加一杯凍檸茶
很好吃份量也很足夠吃完整個變得很撐
中餐吃完我們就去逛亞洲超市
果然在City的亞洲超市真不是蓋的
我看到義美蛋捲和維力炸醬麵還有泰山八寶粥的時候
整個人開始瘋狂shopping
還有來自各國的泡麵塞滿那個一整排的展示架
有日本韓國多種品牌有些在台灣看都看不到
決定好今天的晚餐我們就回住宿的地方準備前往Melbourn Museum
第一天的重要行程是去看Titanic的展覽
要去Museum之前一定會經過Royal Exhibition Building(皇家展覽館)
這也是網友在網路上推薦必去的景點之一
我們去的時候皇家展覽館因為整修中所以暫不開放
Titanic的展覽是以情境的方式來演出
因為過程中無法攝影所以只能用我有限的記憶及粗淺的文詞記載)
首先會有攝影師幫每組進場的人拍照
然後會給入場的人每人一張卡片
每張卡片的背後都記載著當時登上鐵達尼號乘客的經歷
我那一天扮演的是Mr.Leonard Mark Hickman 當時24歲 是個英國人
因為在加拿大找到不錯的工作所以搭乘了鐵達尼號
首先是先介紹整個船體的設計平面圖
還有當時的設計師及船長(船長真的長的跟電影裡的好像)
展場將展示品分成由上而下第一.第二.第三.和最底層的工作艙
第一船艙重現當時用餐及臥房甚至還有專用的吸菸室
如果你還記得鐵達尼號傑克在等待蘿絲下階梯的那個場景
在這一次的展覽中也呈現出來了這是讓我最驚訝的地方
第三船艙後來出現的臥室是四人一間的上下舖
用具上也是很簡陋的
在最後的工作艙也有展示當時的工作場景
及記錄當時罹難工人的相片及身世背景
整個展場的起承轉合可以很清楚的感覺到貧富差距的懸殊
最後一個場景是整面牆的冰雕上印著很多的腳印
在面臨死亡的時候不論貴賤身分其實人人都是平等的
整個展場的最後有一個跟觀眾互動的地方
上面清楚記載有三個船艙當時搭乘的乘客名字
每個船艙都有分獲救者和罹難者兩個部分
那一天妹妹有找到她的Elizabeth
但是我找了很久我的Mark依然生死未卜阿....
除了上述這一點以下幾點是我覺得可以學習的地方
進場人數限制除了可以保持展場的秩序讓每個觀者都可以專注且舒適的觀看
大家都很有秩序當你在觀看一樣東西的時候,你旁邊的人都會等待你結束才會上前去
(當然還是有極少數的人是不守秩序的)
後來我發現為什麼Titanic這個展覽會選擇到墨爾本來展出
原因是在當時也有很多澳洲人懷抱著夢想上了這一艘船
我們是以一種"看展覽"的角度
但是對他們來說或許是有緬懷親人或者更深遠的想法
今年在台灣我錯過了蔡國強也錯過了上海世博會
所以只能說Titanic是我今年看過最棒的展覽
在墨爾本的展期只展到今年10月
目前是採全球巡迴展演希望有機會台灣也有機會可以看到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