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的成長,都在摸索中緩緩前行,初使的目標沒有很明確,或即使明確,路途中資源的貧乏,也讓我們在達成目標的努力過程裡,需要作一些調整與修正。我和很多人一樣,沒能在比較年輕的時候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對於自己三十歲時的生活圖像,也沒有辦法有先前的清楚規劃,進而亦步亦趨地貫徹執行。
有時想想,在許多人生關卡的選擇上,如果當時走個不一樣的方向,如今的生活態樣,認識的人物變幻,將有著多麼截然不同的結果。國中時期,老師一直鼓勵我選讀第三類組,他們覺得功課不錯的同學該嘗試去當醫生;不過我高一時卻毅然決然地選擇社會組。大學聯考選填志願,最後那政治公行的上榜,也只是成績不夠好,按去年排名依序選填造成的結果。研究所碩士論文寫伊比鳩魯與斯多葛,也和老師的知遇之恩有關,我當初也沒想到,自己會選擇冷門的西洋政治思想領域,從事我的第一篇正式學術創作。
但人生真的是隨機的嗎?是飄浮不定,看當時情況而定的嗎?選項太多,自己的定見太少,現實不盡友善,理想的堅持又太薄弱…,讓人在理想與現實的拉拒之間,常常選擇順應現實的流動,而讓自己作相應的配合。有時候也許真的說不上來我真的喜歡什麼,有時候對於某些志業的熱情,就是無法達到讓自己義無反顧、奮勇向前的沸點,而讓那股衝勁與想望,帶領我攀向更高層級的自我實現。
不過,一些人生的轉向,一些人生關卡的抉擇,人的自主性還是起著作用的。我知道自己比較不喜歡自然科學,所以儘管數學物理成績還算可以,也沒有一頭栽進理工科的領域。我大學本來就喜歡政治思想,喜歡哲學思辨,喜歡和人有關的事物…。西方思想家盧梭說:「人生而自由,但無處不在枷鎖之中」,自由誠可貴,但是如何在自由的世界裡,找到讓自己生命昂然起飛的動力,或許才是比較重要的課題。我們都是不斷和自己賽跑的人,面對不同時期的人生挑戰,我們在年齡與社會閱歷的增加之後,應要能夠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要過怎麼樣的人生,知道如何可以讓自己更快樂地生活,並對生活中的這塊園地作出一點貢獻。
專心應戰,且戰且走。我們或許仍無法有萬全的準備,但應該要慢慢有更強韌的信心,更安適的意志,更飽足的勇氣,更樂觀的胸懷,去面對未來紛至沓來的艱鉅考驗。
你對你現在的表現滿意嗎?請記得要給自己「適度的」自信、肯定,也要有「適度的」不滿、反省。在人生還沒有走到終點以前,請相信自己永遠還有更好的可能,始終該還有進步的空間;但,也不要太嚴肅就是,記得多微笑,別忘了人生多美妙…。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