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忘不了家裡之前養的那兩隻狗,牠們都叫「小黑」,是台灣土狗。第一隻叫小黑,是因為牠毛色是黑的,第二隻狗兒的毛色在取名時雖也是黑的,但仍叫「小黑」,其實不免帶有些懷念的味道。家裡的孩子們和第一任「小黑」是比較親的,因為那時在家共處的時間比較久,也親眼見證牠和另一半「小花」生育小狗的過程…。兩隻狗狗到後來都意外死去,給了全家人很大的震撼。
有人說,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說忠實,是因為從小養到大的狗兒,牠對主人有一種忠心,一種遵命,除了必要的飲食溫飽,牠其實大體而言不會耍脾氣,不會鬧情緒,不會搞背叛,也不會離家出走。牠們總是隨侍在側,搖著牠們的尾巴,緩和主人們的情緒,呼應主人們的使喚。人與狗的相處,是一種很簡單,卻也不容易的事情。簡單在於狗兒要求的與實際需要的並不會太多,你只要定時帶牠出去走走,解決基本的民生問題,牠們就會有很大的感恩,以及與日俱增的順從;不容易的是在於,狗兒依賴人的情形不會隨著牠日漸長大而稍稍舒緩,牠永遠都像是個孩兒,需要人的照應與陪伴。以前農業社會養狗,或許有看守門戶或田園作物的實際需求,現代人養狗(寵物),則部分反映了人的寂寞。
台灣的流浪狗問題最近愈來愈嚴重,不時地也傳出一些流浪狗傷害幼童或老人的社會新聞。其實喜歡狗兒的人是不少的,但認為能夠好好照顧狗兒,並且也願意養育狗兒的人,比例上還是減少了很多。尤其在現代的都會生活裡,養狗兒當寵物是件很傷神的事情,加上部分狗兒體型或大,毛髮或長,照顧上其實很花心力。不過我總是也常看到一些愛狗的人士,把狗兒照顧得無微不至,變成家裡的「準」成員。確定真的喜歡牠,並且現有環境也可以養牠,再去養,我覺得是人與狗的互動中,一種該有的基本尊重。
養狗是一種精神與感情的投入,相處久了,就是老「朋友」,老朋友如果有什麼三長兩短,那種失落與感傷,也需要一段時日回復。記得在家裡第二隻「小黑」死去之後,老媽直呼真的不再養狗了,也耳提面命老姐不能再抱小狗回家。其實那時我們小孩子們長時間求學在外,和「小黑」相處最久,最疼牠的還是老媽,所以我很能瞭解老媽的感受,也知道她是真的不想再養狗了…。所以現在,家裡成員中目前只有愛狗成痴的姐姐還有養著兩隻可愛的「可卡」狗,名叫「皮皮」、「球球」,牠們過年有紅包,有專屬的玩具,有時還會狼嚎…。在大廈裡養著兩隻長毛的獵犬,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有時候家裡也不免被狗兒弄得雜亂不堪,但每次看到姐姐與狗兒互動的親密情狀,以及皮皮球球的可愛模樣,我其實也能深刻感受,那些都是老朋友(或說是親子)間的相互照顧。
人家說狗來福,狗來富,我想狗兒牠只是單純的一種可愛生物,牠與人的結緣,發生了很多感動人的故事。喜歡狗兒的人倒不會在乎牠是不是可以帶來福與富,而是享受著那種人與寵物間,既像親子,又像朋友的感情交流。學習尊重生命,是人狗互動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照顧不好了,建議還是別養狗比較好。
我現在沒有養狗,有時碰到一些不懷好意的狗兒也會被追咬,但我還是喜歡狗兒。我也很懷念及謝謝天上的二隻「小黑」,曾經陪我度過那麼多快樂有趣的時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