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BBC的,關於香港政改報告,寫得太好了,正合吾心。
遙看著彼方大城要普選,此岸小城又有些聲音爭取普選。或曰澳門沒有條件特首和立法會普選,卻引起某些人的粗言辱罵,胡伯伯就是一個例子。說他是極左份子嗎,若真的極左的話,他就不會在副刊裏冷嘲熱諷中國事。不是說他的想法都對,他也沒這樣說,只是為甚麼不能寬待眾人的想法呢。
英國從英國殖民時代就開始培育華人政治精英,政治素質可想而知。香港有民建聯、泛民等各派政黨,光吵普選就從回歸前爭論了十餘年,澳門呢?
不是反對普選,有條件便能選。否則,一不小心極端的民主很容易會走向民粹……
------------------------
給曾蔭權一個機會
香港觀察
舒非
香港泛民主派議員譴責曾蔭權搞民主倒退。
香港特首曾蔭權於2007年12月12日發表香港政制改革諮詢的總結報告,並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建議修改香港特首和立法會議席的產生辦法。政府在報告中一方面指民意調查反映,有過半數市民期望在2012 年落實普選特首,因而”應受到重視和予以考慮”,但同時直言2017年普選特首”有較大機會”獲大多數人接納,而社會卻未能就立法會普選時間表和取消功能界別等問題達成主流意見。
報告發表後,香港的泛民主派議員馬上譴責曾蔭權的論調是”民主大倒退”,認為曾蔭權的說法,是為人大常委會否決2012 普選鋪路。但就是對曾蔭權批評最強烈的泛民議員,心裡其實也清楚不過,曾蔭權的這份報告,幾乎已經肯定是北京政府容許香港政制向普選推進的”低線”。
稍為熟悉中國和香港政情的人都會知道,曾蔭權提出的這份報告,在公布之前,必然已先呈交中國有關官員,獲得他們點頭以後才向香港市民公開,以免提交上去被北京否決,不但北京要負上扼殺香港民主的惡名,也會重挫香港人心。平心而論,報告所提出的香港政制邁向民主的步伐,無疑很難使人滿意。特首的普選起碼要在十年以後(2017)才實現,而立法會不但還要遲上最少三年,而且還得跨過取消功能組別這一關(要求功能組別同意取消功能組別,無異與虎謀皮)。以現在社會變化的速度,十年以後,說句笑話,已不知是怎樣的一個世界了。
但話也得說回來,這也不能完全怪責曾蔭權,不管是誰做香港特首,提出的政改報告大概也不會比這份好多少。因為在普選這件事上面,曾蔭權所能做的實在十分有限。原因很簡單,曾蔭權所做的一切,都必須在北京劃下的框架內進行,無論曾蔭權多麼想香港明天就有普選,無論曾蔭權多麼認同港人對民主的訴求,都不可能就此把一個”充分民主”的方案向北京提交上去,要是他真的天真若此,就只是一個傻瓜,而決沒有當一個代表港人與北京溝通的特首的資格。
對曾蔭權的處境,香港人當然也非常清楚,因而在政改報告發表後的多次民意調查中,大致上都表示希望在2012年有雙普選,但要是不可能,在2017直選特首也可以接受。這並不表示人們對2017選特首的方案滿意,而是香港人都是現實主義者,知道沒有可能得到最好的,唯有退而求其次,所得的雖少於期望,但總勝過一無所得。
香港在2008年1月初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發表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七成市民接受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否決2012雙普選,但可以在2017普選行政長官,及在2020普選立法會,就顯示了香港市民的這種想法。
坦白說,泛民主派對曾蔭權”民主倒退”的指責,無論如何都是不能成立的。這個方案步伐雖慢,不能盡如人意,但總是向民主的方向走了不小的,而且是頗為關鍵性的一步--北京在作出承諾後,要再往後退就相當困難了--而走了這步之後,香港政制的民主成分肯定比沒有走好得多。要是曾蔭權有心不要使香港有普選,他大可以什麼也不做,袖手旁觀或是施”拖”字訣,重彈”循序漸進”的老調,料想香港人也沒有辦法。
我寧可以善良的願望相信,曾蔭權真正希望香港向著普選的方向前行,因為他向香港人作出普選承諾,肯定不是出於北京的授意,也不能使他在中央領導人心中得分,反之可能要冒上一定的政治風險。
目前香港泛民的表現,似乎仍是忿忿不平,不禁教人擔心他們會重演2005年否決曾蔭權政改提案的一幕,再次使這一點小小的民主化也因在立法會中不能通過而胎死腹中。觀乎某議員所作出要罷工罷課爭普選的姿態,的確顯示了一些民主派議員對民意的無知。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若然事事都不能全取便要玉石俱焚,絕對不是香港之福,民主派近年聲望急降,與這種不懂得”轉圜”的僵化取態關係甚大。在我看來,民主派與其作徒勞無益的口舌之爭,為何不能退後一步,在框架內作出努力,給曾蔭權一個機會,也給香港的民主進程一個機會?
文章定位:
人氣(55)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