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八日(五) 煙霞
昨夜無線新聞報導播出貝娜齊爾(布托)遇刺身亡的消息,我跟母親同時「哎呀」出一聲。
及至晚上十一點播出的二零零七年國際大事回顧節目實在太太太好看了,在沙發上睡死了的我居然能在迷朦中被這節目吸引醒來……
政治方面,中國十七大、布希的反恐戰爭節節敗退、各國撤軍、英日法澳韓的政治更替與新星、緬甸軍警鎮壓僧人、校園槍擊案、俄羅斯普京的影響力與美的新冷戰階段、菲律賓的兵變……天災環保,聯合國氣候會議、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和平獎和對美國的指責、禽流感、希臘和美澳山火、歐洲北海與印孟巴的洪災、聯合國的氣候報告……俄羅斯葉利欽和巴伐洛提的殞落、次按危機、中國產品質量……
最重要的是本來錄好的節目,居然能把原有的巴基斯坦部分加入貝娜齊爾的遇刺片段,和對巴基斯坦前途的分析。在極短促的時間內居然可以作最更新的改動,太太太精彩無比。
想起小城在推動京都議定書適用於澳,其實也來得太晚了。
這個世界變化好大,明年更是北京年,北京的影響力開始轉向關鍵。擠在這時代的洪流裏,我還站在原地……
巴基斯坦的前途黯淡,與今晨小城煙霞籠罩不散一般。
與此同時,有關台灣的新聞在這節目裏根本沒提及過,風風雨雨,似乎都在一整年的宏觀眼光裏變得看不起眼。我是否應該也要放下執著呢?
日前在校對語言翻譯卷的時候偶而見及一段文字,突發其想。以下是依稀的印象: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但不一定旁觀者比當局者好,旁觀者雖有比對而發現問題所在的可能,但現實的改善必須離不開當局者的親身經歷基礎。
意思或有偏差,也記憶不清楚,不過我去了台灣這個家之後,適當的抽離再回頭看,不少事情都會有更多的想法和體會。我想念的是台灣的大家更甚於台灣這塊土地,從當局者變成旁觀者又變回當局者,這距離的伸縮應該是要能擴闊自己的胸懷的,到底放不下的是甚麼?
在台灣的三年過得太幸福了,也許就是這差距感讓我總覺得自己與這小城還是格格不入吧,還是說應該先在澳門找到值得留戀的東西再說(除了家人之外)?
光是希望回憶能在現實裏無限延續,卻忘了自己原來有相信回憶和創造回憶的能力。
講得很好聽,我還是很想念你們的,大家過得好不好呢?芫品的話,嘿嘿,我有空再給你寄信,不過也要等明年囉XD 買菜買開心點唄~
p.s. 之前那首歌歌居然遺漏了重要的一句,今天故意呆坐電視前等聽完最後一句:
I’m pretending your mine,
I’m wishing you’ll be fine,
the moments we share never die.
You make a difference to my life,
and let me realize
THE FEELINGS WILL GET
deep inside.
P.P.S 今天下班的時候,我對著同事說:明年見囉~然後被他們笑死= =///
說我試用期還沒過就在計劃缺勤……
真是的,原來特首彈性豁免31號上班半天,真是的,要豁就豁夠一天嘛,零零碎碎又拖我個半天,來回要一個鐘頭的說……人家還以為又連放四天假期的說。
文章定位:
人氣(136) | 回應(2)| 推薦 (
0)| 收藏 (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