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夜晚十點多,電話響起,是負責弟兄打來的,
他雖是負責弟兄,年紀卻比我小,總以「姊」字稱呼我
和我講話也極為客氣。問我知不知道主日的信息由我負責?
我不知道這回事,不過我仍回答他:
「你告訴我是那一篇,我現在趕快準備。」
「拿細耳人撒母耳……」他說。
「喔!好!我知道了。」我答得極爽快。
他卻有些期期艾艾:「呃~你可以嗎?沒有問題嗎?」
咦?在教會中,姊妹不是要「沒有第二句話的順服」嗎?
「你是負責弟兄嘛!你說什麼,我都說是!」我答。
「那你可不可以講撒母耳的故事?」他問。
「撒母耳的故事我知道,如果你不放心,我再複習一下就是了」
答應了負責弟兄,晚上又讀一次撒母耳記,
再次重新閱讀,我發現了自己的女性觀點、女性閱讀──
主角應是撒母耳的,我卻對撒母耳的母親哈拿大感興趣。
哈拿的丈夫(也就是撒母耳的父親,以利加拿)有二個妻子,
以利加拿愛哈拿,哈拿卻不生育,沒有兒女;
以利加拿的另一個妻子毘尼拿有兒女,
她故意與哈拿作對頭、激怒哈拿,哈拿被氣得哭泣不吃飯。
毘尼拿為什麼要這麼做?
也許是爭風吃醋,也許是嫉妒哈拿得到丈夫的厚愛。
以利加拿每逢獻祭的日子,將祭肉分給他的妻子毘尼拿、和毘尼拿所生的兒女。給哈拿的卻是雙份,因為他愛哈拿。
當哈拿哭泣不吃飯時,她的丈夫以利加拿安慰她說:「哈拿啊,你為何哭泣、不吃飯、心裡愁煩呢?有我不比十個兒子還好嗎?」
從以上聖經的記載,以利加拿愛哈拿是無庸置疑的,
只是,這是我的「女性觀點」啦!──
他既愛哈拿,為什麼娶兩個妻子?
為什麼還和另一個妻子孕育「愛的結晶」?
男人的愛,真讓我無法理解。
我不是男人,不能理解男人的「博愛」,
相對的,男人也無法理解女人想成為母親的心理吧!
所以,以利加拿才會對哈拿說:「有我不比十個兒子還好嗎?」
一個深愛自己的丈夫(娶了二個妻子的丈夫)和十個兒子相比,
那個比較好?那個是女人更想要的?
我既不是妻子,也不是母親,
所以無法想像受寵愛的哈拿想成為母親的心情。
不過,聖經的記載卻是相當細膩而生動的──
哈拿心裡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禱耶和華,
並且許願,若能得一子,必奉獻給神。
讀到這裡,我就更加不懂了,哈拿為什麼非要成為母親不可?
她的丈夫愛她,就算她不生育,也一樣愛她;
她想生一個孩子,是為了什麼呢?
堵住她的對頭的口嗎?證明自己也能生孩子嗎?
孩子出生後,要奉獻給神,一輩子住在聖殿裡,
不在她身邊、不屬於她……
既然如此,她為什麼非要生個孩子不可?
我不懂哈拿,同樣的,我也不認為女人一定要成為母親。
嗯~~問題就出在這裡吧!
有些人認為女人一定要結婚生子,成為妻子、成為母親,這是女人必經的歷程。沒有成為母親的女人,她的生命經歷就不完整。
而我,卻不這麼認為。
在我的想法裡,成為妻子、成為母親,就好像讀博士學位,
不是每個學生都一定要升學、取得博士學位。
世界何其寬廣,人生的道路何其多,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因為我的想法是這樣,所以我無法理解哈拿想成為母親的心情。
根據聖經的記載,神垂聽哈拿的禱告,她果然懷孕生子,
她把孩子命名為「撒母耳」,說:這是我從耶和華那裡求來的。
哈拿也信守自己所許的願,在孩子斷奶後,就將孩子送至聖殿獻給神,永遠住在聖殿裡,終身歸給耶和華。
那可是自己好不容易求來的孩子,又辛辛苦苦的懷胎十月,
養到斷奶的時候,就獻給神,永遠住在聖殿裡──
這個哈拿到底在想什麼啊?她不是要孩子嗎?現在又不要了嗎?
說真的,我愈讀愈不懂哈拿的心。但我確知哈拿愛這個孩子,
因為她每年都會作一件小外袍,帶到聖殿給撒母耳。
那是怎樣的心情呢?
一年只能見孩子一次,估量著小孩的成長速度,每年幫他作一件外袍……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撒母耳不是遊子,是永遠獻給神的拿細耳人。
這個孩子既獻給神,就不再屬於生他的母親,
但身為母親的哈拿,一定還是心疼、掛念這個孩子吧!
所以才會年年縫製衣裳,在獻年祭的時候,帶去給撒母耳。
這樣的母愛,讀之令人動容。
也許旁人不覺得啦!也許,這是我基於女性經驗的女性閱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