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時代著迷的幾位建築師
在十年後的今天 紛紛都成為所謂的大師
當時在課堂上對於這幾位的案例分析
在評圖時
某些評圖老師會認為過於前衛夢幻而略有批評
若今日面對這誇大如宗教佈道大會的場面
不知作何感想......
這一位是終身成就金獅獎
伊東兄在他出道時的風格
與伊拉克那位得到普立茲克獎的女王接近
我是都將之歸類於構成主義的派別
而隨著個人對於時代的嗅覺
二人今日的作品更鮮明的各立山頭
尤其這一個案子 如果不是在日本 根本建不起來定不了案
從初期完全幾何性、物質性的設計
到今日脫離形式的思維
(部份人如認為是仿生物形體的概念 應該再回去修近建史的課)
脈絡清楚可循 風格的形式拘束不了他的開創性
(對於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的種種問題 只因是身在台灣的原罪 擇期再談)
高雄應該自豪又多一個建築史地標
世運主場館這個建築案
因為業主的全力支持配合與明確的完工期限
整體概念落實度與完成度相當地高
相較之下 建築大師同時進行中
北台灣的台大社科館
中台灣的大都會歌劇院
都成為未來相較的對象
個人對於台中的期待最高也最擔心......
記住
台灣無時無刻都在創造歷史
世界再也找不到像這麼充滿張力的場域了
珍惜 並好自為之
相關格文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baseballfield/3/1312062686/20090211224848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文學創作」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