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政壇有一怪象,就是:信風水,講氣數;求神明,禳運途;問塔羅,卜吉凶……凡可以慰撫其愚念者,無不崇仰敬受,而磕頭過於搗蒜。你詰問他,他反倒冷眼橫眉地斥責你:「這不是信仰的自由?」
孔子不談怪、力、亂、神,是盡人皆知的事體。
有一天,子路問老師:「死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老師說:「先好好地活著吧,奢談什麼死、不死!」子路再問:「那到底有沒有鬼?」老師說:「人都做不好了,還說得上鬼話嗎?」
《資治通鑑卷二二六》引載了唐朝德宗皇帝和宰相李泌的一段君臣閒話:德宗貞元四年(西元七八八),咸陽百姓說秦大將白起托夢:「今年正月,吐蕃會犯闕;但無妨,臣能退敵。」不久,果然入寇;守將敗之,吐蕃不能深入。皇帝大喜,便要在京城為白起立廟、封為司徒。
李泌諫言:「《左傳》說:『國將興,聽於人;將亡,聽於神。』打敗吐蕃的,明明是將帥士卒的大力;陛下竟要歸功渺不可知的死人白起,以後誰還願意為國效力。果真在京城為之立廟,百姓無知,豈不煽起迷信的風氣嗎?再說,白起不過當時列國一將,只因一戰便冊封司徒,賞賜實在不符比例原則啊!」
皇帝笑說:「白起早就死了,有名無實的封賞,你也要計較嗎?」
李泌嚴肅地說:「人神一理,名器濫施,誰還以為榮?而賞罰制度一旦破壞,國家體制就蕩然無存了!」
德宗畢竟不是貪腐的領導人,當然接受其議。接著,李泌向皇帝口頭請辭相位,原因是「體衰老邁」;皇帝說:「朕也深知卿的勞苦,只是找不到能接替你的人啊!」皇帝沉吟一會,喟嘆一聲,說:「當年盧杞宰相,忠清強介;竟然有人污衊他是姦邪小人,朕殊不覺其姦與邪。可見人言不可必信。」
李泌說:「這才是盧杞所以為姦邪的能耐,請想,他倘若讓陛下覺察了,還算什麼姦邪呢?倘若陛下覺察了,還會釀成『建中之亂』嗎?唉,當年盧杞只因為私人的恩怨,而殺楊炎、擠顏真卿於死地、激李懷光而使叛變,搞得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德宗為之辯解,說:「楊炎目中無朕,老把朕當孩子看待,以朕為不足與言;朕豈能容他這樣藐視?殺他的是朕,何干盧杞?再說,『建中之亂』是術士桑道茂的建言,說朕不出數年,當有離宮之厄,而奉天有天子氣,不如趁早高大其城以備非常。這攸關天命,朕聽他、信他……」
李泌說:「講到『天命』,隨便什麼人都可說、可信,唯獨領導者的皇帝和宰相不能輕言,因為君、相所以造命、改命也!倘若連您們也聽天命、信鬼神,那麼一個國家、社稷還用得著禮樂政刑嗎?當初殷紂王向天下百姓宣言,說:『我生不有,命在天!(運命在天,不在你我!你們怎能推翻得了我?)』這正是殷紂身焚國破的盲點所在,陛下怎麼能相信這一套鬼話呢?」
皇帝默然良久,說:「盧杞小心、聽話,又不讀書,不能和朕辯解,好用得很呢!」李泌嘆口氣,說:「這才是十足的小人、奴才呀,而陛下親他、信他,國家……」
但是,從來的領導者不信鬼神、不親小人、用奴才的有幾個呢?那麼,盧杞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兩唐書》說他形貌醜陋,臉色鐵青如藍,正合《冰鑑》所說:「少年公卿半青面」的說法;但他口才好,很得皇帝的喜歡。建中二年(七八一)擢升御史大夫,領京畿觀察使;當時郭子儀功高,連皇帝都尊他為「尚父」。郭子儀每見賓客,姬妾不離其側;一日,門房傳言盧杞來訪,子儀慌忙悉屏侍妾,獨自隱几恭候。人問其故?子儀說:「盧杞貌陋而心險,這種人從小自卑,記恨最深;婦人愛笑,看他形貌,沒有不笑的。萬一笑出他的自卑,我郭家將無族類矣!」郭子儀的遠識,豈莽撞的武夫可比?而盧杞的為人也可想見了。不過,本文重要的是談信命、信鬼神的愚人,所以……
達者知命,所以能安於命;愚者信命,乃不能不隨命而轉。唉,這可真是無可如何的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