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14 14:45:17| 人氣58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認識腎臟與腎臟病 之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90612_1.jpg

認識腎臟與腎臟病 之一

【泌尿系統】:由上而下為,腎臟、輸尿管、膀胱、與尿道。

【膀胱】:容積約為700~800 mL。膀胱尿液超過200~400 mL會產生尿意感。

【腎臟】:位於腹腔的後上部、左右各一,狀如蠶豆。長10~12公分、寬5~6公分、厚3~4公分,比握緊的拳頭稍小,約100~150公克。腎臟是由「腎元」組成,一對腎臟約有200萬個腎元組成。 
 
腎元包括二大部分:
(1)【腎小體 (Renal corpusles)】:由鮑氏囊(Bowmann's capsule)與.腎絲球(glomerulus)組成。

(2)【腎小管(Renal Tubule)】:由近曲小管(proximal convoluted tubule)、亨利氏環(Henle's loop)、遠曲小管(distal convoluted tubule)、與集尿管(collecting tubule)所組成。
 
腎臟之生理功能:
1.廢物(尿毒素)排除;
2.調節體內水分;
3.血液酸鹼度;
4.電解質平衡;
5.製造腎素(renin)、血管張力素(angiotension),司血壓調節;
6.紅血球生成素(EPO)--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
7.維生素D3合成。
 
尿液的形成:
過程為血液流經腎絲球及包氏囊之「過濾作用」→腎小管的「再吸收」、「分泌」、「濃縮」→形成尿液會集於腎棧、腎盂。

一天約有1500~1800公升血液通過腎臟,腎元會過濾出約100~150公升的原尿。過濾出來的原尿液(濾出液)含有:水,胺基酸,葡萄糖,維生素,電解質和廢物(尿毒素)等。除了廢物外,99%的濾出液會被再吸收回血流中,只有1%的原尿變成「尿」,從膀胱、尿道排泄出去。健康成人一天的正常排尿量約在1000~1500cc(平均1分鐘,產生1cc尿)。
 
何謂腎臟病:
這裡非指腎臟感染發炎,是指腎臟實質受到系統性疾病、腎毒性藥物或原發性腎炎等傷害,出現尿比重異常、病理性蛋白尿、血尿,少尿、下肢浮腫等症狀,可發現腎絲球過濾率(GFR)下降,血清肌酸酐(Cr)上升、貧血、高血壓等現象。 
 
急性腎衰竭:
定義為腎功能在短時間內衰退(幾天或幾週內),血清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酸酐(Cr)急速上昇。
 
急性腎衰竭的原因:
(1)腎前性腎不全(腎臟血流減少):休克、敗血症、嚴重出血、心臟衰竭等。

(2)腎性腎不全(腎臟細胞受損):急慢性腎炎、急性腎小管壞死、腎毒物質等。

(3)腎後性腎不全(泌尿通道阻塞):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前列腺肥大、婦科或腹腔腫瘤壓迫尿管等。
 
急性腎衰竭的症狀:
全身症狀:發燒、噁心、嘔吐、水腫、高血壓、會喘;中樞神經系統:頭痛、抽搐、痙攣、表情呆滯、昏迷;少尿或無尿。
 
急性腎衰竭的治療:
維持水份及電解質的平衡;依病情給予暫時性的血液透析。急性腎衰竭有些是可逆性、可恢復的,需積極找出病因予以矯正。
 
慢性腎臟病:
一般指的是慢性腎功能不全、腎衰竭者或者出現病理性蛋白尿。我們的腎臟是擁有很強的儲備能力,即使腎功能(GFR)只剩下原來的一半,多數人仍無明顯症狀。
臨床症狀大約要到腎功能減退至25%以下才會表現出來。當水分及毒素無法排出,導致全身水腫,尿毒累積與代謝失衡,病患會因而感到虛弱、噁心、貧血、高血壓等尿毒症狀。

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的統計,台灣每年約增加七、八千位的末期腎衰竭患者而需要洗腎來維持生命,這樣高的比率,顯示腎臟保健及腎臟疾病的衛教對國人很重要。
 
如何早期發現腎臟病?
1.出現泡尿尿,可能是一個警訊,但這很主觀,所以必須接受尿液篩檢,若出現「血尿」、「蛋白尿」,應找腎臟科醫師確認,持續性蛋白尿、血尿時,除了腎臟超音波檢查外,必要時應接受腎臟穿刺切片檢查。

2.學齡前的小朋友,該如何發現呢?首先可在出生時,做基本的腎臟超音波篩檢,可以及早發現發生率很高的先天腎臟結構上的異常,常見的有水腎及單一腎。

3.避免服用不必要的止痛藥,容易造成腎血管收縮,而使得腎臟缺氧,以及來路不明之草藥。

4.腎功能指標:血清尿素氮(BUN),正常< 20 mg/dL;血清肌酸酐(Cr),正常< 1.3 mg/dL。

5.台灣人腎臟平均長約10~11公分。若小於9公分,表示腎臟可能受到傷害而萎縮。
 
蛋白尿診斷:應先排除假陽性的可能性!
1.假陽性蛋白尿:菌尿、顯影劑、脫水、陰道分泌物、攝取太多蛋白類的食物、嚴重燒燙傷造成嚴重脫水等,尿液的蛋白質反應會呈陽性。

2.假陰性蛋白尿:尿量多(喝水多)沖淡而有可能反應變成陰性。

3.生理性蛋白尿:激烈運動後、發燒、突然暴露於寒冷的環境、月經前或姿勢性蛋白尿。

正常健康的人每天排泄到尿中的蛋白約100~150 m g,若超過150 mg 以上就是異常。而尿蛋白的檢查方法分為定性和定量兩種,定性是指用試紙放入尿中所得出的報告,其結果分為:
陰性(Negative):【表示尿蛋白低於10 mg/dL】;
微量(Trace):【10-20 mg/dL】;
1+ 【30 mg/dL,每天流失約300-400mg 蛋白質】;
2+ 【100 mg/dL】;
3+ 【300 mg/dL;或
4+ 【表示尿蛋白流失1000 mg/dL以上】。
 
何時該做尿液複檢?
當任一次尿液檢查出先Trace到2+時,必須再複檢一次到兩次以上,最好是早晨起床第一次解的尿。倘若複檢結果是陰性,則可能只是暫時性的蛋白尿。若是3+或4+,或複檢仍是陽性,則需做定量檢查(收集24小時尿液),才能進一步診斷。

持續性的蛋白尿時,與原發或繼發性腎臟病(腎絲球腎炎或腎小管發炎)有關。每日尿蛋白流失越多,則表示腎炎程度越嚴重,腎功能在出現蛋白尿的初期大多數不會有異常現象,但隨之(數月後)則會出現不同程度之惡化,所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很重要。
 

宜暘診所 鄭宏益醫師 /新竹市

本文作者【鄭宏益醫師】



台長: 紅龍
人氣(58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