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_1.jpg
人體穴位磁場探秘
引 言
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伴隨著已知的和未知的物理場場強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磁場和電場是其中很重要的兩種物理場,依據生物電和生物磁與生命活動關係的某些研究結果,已設計出很多診斷及醫療設備,如心電圖,腦電圖,肌電圖,核磁共振斷層攝影,心磁圖.腦電圖裝置,其中有些設備已得到廣泛的應用。一般人伴隨著生理活動的磁效應極其微弱,用常規的實驗儀器難以覺察,只有使用十分精密,靈敏的儀器才能測定。從某些具有強特異功能的人,在功能態意念導引下,主要穴位處的這種效應大為增強,達到使用較一般的測試手段即可觀察記錄進行研究的程度,這為研究人體磁場產生的機理,人體磁場與經絡及穴位的關係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中國地質大學人體科學研究所對特異功能者孫儲琳在氣功態下某些部位的生物磁效應進行了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測試研究,獲得了許多有價值的結果。
一.人體穴位磁場的直觀效應
孫儲琳(SCL)用掌心勞宮穴對著礦山羅盤指標的一端發功並推拉運動,可使原來完全靜止的指標強烈偏轉,擺幅可達30~40度,用其他穴位(如湧泉穴、人中穴、印堂穴……)發功同樣也可使指針偏轉。SCL還可以用掌心勞宮穴發出的磁場將大頭針或磁鐵礦粉吸至穴位處。
我們設想既然人體穴位磁場比較集中且有一定的強度,那麼當發功部位靠近磁性記錄介質(磁帶,軟碟,硬碟)時,一定能使記錄的資訊受到破壞。為此我們進行了下述兩個實驗,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破壞錄音磁帶資訊:我們將普通的盒式錄音帶錄上一定頻率的音頻信號,然後由SCL用掌心勞宮穴對著一小段展開的磁帶發功數分鐘,結果用答錄機檢驗發現對應部位的聲音明顯失真。
破壞軟碟記錄資訊:我們將兩張同一牌號的電腦用軟碟錄上同樣的內容,經過DOS磁片作業系統命令DISKCOMP多次全面比較證明它們是完全相同的,然後將一張軟碟置於平整的桌面上,上面再放一張乾淨的白紙,由SCL將手掌放在紙上,勞宮穴對著軟碟有效部位(不直接接觸)發功約5分鐘,結果經DISKCOMP等命令多次檢查,證明磁片上的資訊已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幾乎所有的磁軌都出現了不可恢復的“讀”錯誤(Unrecoverable Read Error)。
二.確認人體磁場性質的實驗
為了弄清引起羅盤轉動,吸起大頭針並使磁性書寫板磁化,磁片資訊破壞的“場”是否包含有常規的磁場,我們進行了如下的實驗:
所使用的儀器是美國Schonstedt公司的Model DM-2220數字磁力儀,靈敏度 lγ,精度一個字,測試時選擇20mOe擋。遮罩筒由六層坡莫合金片構成,用以遮罩地磁場等外磁場,其結構及實驗佈置如圖1所示。實驗是在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物理系的無磁實驗室內進行的,附近無磁性干擾源。遮罩筒東西向水準放置,儀器探頭置於筒內底部工作區內。此時磁力儀指示出其內部的磁場強度為零,地磁場等環境背景場被完全遮罩掉了。特異功能者SCL坐在遮罩筒一側雙手距探頭中心約10cm處發功,幾次實驗均未能被筒內的磁力儀探頭感受到,指針仍處於零位;而當磁力儀探頭水準置於遮罩筒外,在距探頭相同距離處發功卻可以測得高達270γ( 2.7m Oe)的磁場強度,在場的其他人也都在同樣條件下參加了測試,未發現有任何異常。這確切地證明了特異功能者SCL手掌勞宮穴能發出較強的、可被磁力儀測出並可被遮罩筒遮罩的“普通的”磁場。
三.人體穴位磁場強度的定量測定
在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物理探礦系的磁遮罩室內,使用DM-2200、CHO-1、CHSM-2等高靈敏度的磁通門數位磁強計對超能力者孫儲琳在功能態下勞宮穴產生的生物磁場進行了多次測定,這些儀器的解析度為1γ(100γ= 1m Oe),基線漂移小,抗干擾能力強,輸出電平可達伏的數量級,能直接被電腦資料獲取系統採樣記錄。為了消除地磁場和環境磁場的影響,探頭置於六層坡莫合金筒的遮罩下,儀器還具有環境場的補償功能,經測試背景值在較長時間內相當穩定,為了連續記錄發功前後磁場強度的連續變化,使用了模-數轉換器(A-D Converter)和交直流放大器。此次實驗中,探頭最靈敏的部位距探頭頂端4Omm。實驗時,特異功能者SCL將手掌置於有機玻璃板上,勞宮穴對準探頭中心,然後開始發功,同時啟動測量記錄系統,由XWT一264雙筆記錄儀輸出得到圖4所示的曲線;由資料獲取系統得到一個相應的資料檔案,以便進一步處理和提取資訊。
從圖x的曲線可以看出:SCL意念導引至手掌勞宮穴發出的生物磁場具有如下特徵:
(l)磁場似乎是有極性的:因資料獲取系統及雙筆記錄儀基線均置於中間位置,而記錄下來的磁強信號都在基線的一側(對磁化了的大頭針分別測量N,S極,磁強信號出現在基線兩側),此次實驗記錄的是右手,測定結果為N極。
(2)從發功開始一段時間內磁場強度是呈階梯狀增長的,每一個臺階所代表的時間間隔內,磁場強度大致不變,在大約20秒的發功時間內 ,這樣的臺階有6~7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個較低的臺階轉變為較高的臺階時,總是有一個較強的突發磁脈衝導引和激勵,這種突發磁脈衝的持續時間約為0.2~1秒、變化幅度約為100γ,且與SCL發功的時間節奏是同步對應的。每當SCL集中意念運氣,相對穩定的磁場強度就受到激勵,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躍升到一個新的水準。
(3)經此次測定確認,SCL的勞宮穴在距探頭47mm處測定磁場強度約為100~300γ(~ 3m Oe),加上突發脈衝磁場,暫態最大磁場強度可達 2O0~400γ(2~ 4m Oe)。
四. 穴位磁的幾何特徵
超能力者孫儲琳在功能態意念導引下可在許多穴位處顯示大大強化了的磁場,可以吸起大頭針、使羅盤指標轉動、破壞磁帶及軟碟上的資訊。為了確定穴位磁空間分佈的幾何特徵,作者使用了兒童磁性寫字板作為實驗工具,獲得了一系列穴位處磁場截面圖形。磁性寫字板的構造使這樣的:一塊由有機合成材料製成的六方峰窩網格狀雙層半透明膜.六方網格間彼此隔離,兩層膜間充填了適量的磁性粉末,當使用一隻磁性筆在板上書寫或畫圖時,下面的磁性粉末即聚集在磁性筆劃過的路徑上,形成黑色痕跡。若想檢驗手掌勞宮穴處的生物磁場的空間分佈情況時,SCL將手掌置於磁性書寫板的平面上發功(3~5分鐘),當感覺磁性粉末有被手心吸上來的感覺時,實驗很可能會成功,可將手掌的外緣輪廓用磁性筆劃出,結果在對應于勞宮穴部位直徑為2釐米的範圍內出現了粉末被吸而形成的黑色磁化區域。我們也獲得了湧泉穴、人中穴、丹田穴、印堂穴等其他主要穴位處的磁場空間分佈圖像,其形狀及大小與勞宮穴附近的磁場分佈情況相似。
從圖X可以看出穴位磁效應的作用範圍是相對穩定的,即直徑1~1.8,平均1.5cm的圓形區域。由於許多研究者認為經絡及穴位缺少組織解剖學上的明確界限,這一物理效應的作用範圍就更具有參考價值。
尤其令人感興趣的是,不同穴位處的磁場截面形狀具有特異性。如上丹田(印堂)穴、中丹田和下丹田均具有類似中國古代太極圖的形態特徵;而勞宮穴和百會穴處的磁場則具有穩定的圓形或圓環形。而足底湧泉穴處則顯示出上下兩個大圓及左右兩個小圓組成的“娃娃”形。磁場分佈的範圍、形態及強弱可能與功能人本身的心理狀態、生理狀態、健康狀況及意識調控的方法及外界環境諸因素有關。不同穴位及不同發功方法對極性是否有影響,除了直流成分外有無交變磁場,其頻率是多少等一系列問題均有待進一步研究澄清,但通過意念導引產生磁場的過程與經絡系統及穴位有密切關係這一點是毫無疑義的。
五.超能力者誘導普通人產生穴位磁效應
超能力者孫儲琳不但能在一系列穴位處在功能態下強化自身的磁場,而且可以有條件地誘導、激發不具超能力的普通人顯示出穴位磁效應,使磁性寫字板變黑,產生類似的、有穴位特異性的圖形。已有數十人被孫儲琳激發成功,成功率達百分之五十以上。SCL要求被激發人相信氣功,健康狀況良好,無大病,在接受導引過程中全身放鬆,雙目微閉,情緒自然。此時,SCL要觀察被導引人的經絡穴位如百會、上丹田、命門等主要穴位是否通暢,若通暢,任選一穴位處即可導出磁場,若不通,則可給予適當的導引(點穴、按摩、攏氣)使之通暢。有的人某些穴位冒病氣,不易在短時間內激發出強磁場,則可換一個穴位。一般經過5~15分鐘的入靜及導引,當SCL確認被激發者相應穴位處已有較強的外氣發射時,才將磁性寫字板扣到穴位處,約十餘秒鐘後即可得到結果。對於練功有基礎的人,SCL可以完全不接觸被導引者,只在附近用意念關照,也能獲得成功。但是,當SCL不在場時,尚未發現有人能完全獨立地產生很強的穴位磁效應使磁性寫字板變黑。
六.特異功能者發功前後的主觀感覺
發功時全身放鬆,高度入靜,深沉而緩慢的呼吸,意念導引進入一種忘我的狀態,先意守下丹田,然後從下丹田提氣,順經絡至右手勞宮穴(或其他穴位),此時穴位處有麻、熱、癢的感覺,似乎有一股煙雲狀“氣”向外蒸騰,同時感到頭昏,兩眼模糊,雙眉緊鎖,耳鳴,井感到口乾舌燥,心跳加快(由70/分升到11O/分),噁心想嘔吐、收功後特別疲乏,想喝水,並接二連三地打哈欠,體力消耗很大。
七. 實驗結果分析及深化研究的想法
(1)在我們每次進行測試前都進行了儀器零點及標度的校準,地磁及環境場的補償,測試時被測部位與探頭相對距離保持不變並採用了電腦資料自動採集系統等先進的技術手段,所測得的磁場強度為幾個毫奧(mOe)數量級。
(2)人體磁場是否有極性,取決於何種因素,對應的另一磁極在何處?極性與意念導引的穴位、發功時的取向及時間有否關係,是否存在著單磁極子等一系列問題均有待深入的實驗研究加以澄清。
(3)人體磁體與經絡穴位有密切關係這一點已被實驗初步證實。我們認為某些“功能人”依靠意念導引必可在其他穴位處產生磁場,即磁性可能是經絡和穴位的本質屬性之一,因此,應當採用更為精確的磁性測量手段(如SQUID,超導量子干涉器件)來研究普通人及“功能人”在各種生理狀態和功能狀態下經絡和穴位的磁場強度時空分佈特徵,探索它們的含意,並可據此進一步揭露經絡及外氣本質,改進磁性診斷和治療方法。
(4)人體磁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紅外、微波、超聲、可見光、鐳射、靜電場等成分均為“外氣”的一種表現形式和派生效應,它們很可能還受到次聲波的不同程度的調製.成為某種複雜的低頻調製的高頻電磁輻射。對外氣本質的研究不應受現有科學下理論概念的束縛,應當用實踐來檢驗已有的各種理論和假說是否正確並積極探討新的理論,發展新的方法,研究新的測試技術。如最近國外有人提出在人體(不僅限於人體!)周圍存在著一個超微粒場,它的特徵可隨著人的生理狀態而改變,一種能拍攝出人體場彩色照片的“基裏安高頻場攝影”技術,對研究這一理論有重要價值。安全部門和軍事上廣泛使用的“紅外熱像儀”也可用來拍攝人體的紅外輻射。總之,只有綜合利用各種先進手段同步記錄產生磁場時的其他各種物理,化學及生理參數並與環境。發功方法及主觀感覺結合起來研究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5)探討人體磁場產生的機理是一項十分重要而困難的任務,作者認為:人體磁場的產生與組成人體(首先是經絡和穴位)的基本單元(細胞分子,原子或離子,已知的基本粒子,未知的超微粒子等)在意念(波)導引下由無序(disorder)轉向有序(ordering)的過程有密切關係。磁場強弱受意念波強度的同步控制,意念波越強,目標越集中,時間上(相位上)的同步性越好,則目標穴位處“微粒”的有序化程度就越高,產生的磁場就越強。
文章定位:
人氣(1,172)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