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很少談論生死話題的書,讓人感覺這麼溫暖,這麼從容。
作者米奇‧艾爾邦在昔日恩師最後幾個月的生命中,每個星期二去探望他。這位老教授墨瑞面對著死亡一步步逼近,卻仍保有熱情和幽默感;藉著每個星期二的談話,他一點一點地柔軟了米奇世故冷漠的心。他們師生的重聚,成了一堂有關生死之智慧的課。
「只要學會死亡,你就學會了活著。」
這堂課很短,但涵蓋許多課目:愛、工作、家庭、年老、寬恕…,以及最後的「死亡」。這是一堂探索生命的課,也是永無止盡的尋寶之旅。
本書一上市就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現在仍高居第一名。
只要你學會死亡,你就學會了活著。」這是第四堂課時墨瑞對米奇說的話。你可能不認識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他是美國知名的體育記者和專欄作家,墨瑞‧史瓦茲(Morrie Schwartz)則是大學時代頗為器重他的一位教授。墨瑞後來罹患了一種簡稱為ALS的重症。這種病的症狀是肌肉會從腿部逐漸地萎縮,當萎縮到達肺部時,生命隨之結束(著名的物理學家,《時間簡史》的作者—史蒂芬‧霍金,就是得這個病)。《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是在他最後的生命中和米奇談論有關愛、感情、寬恕…等人生課題的一個紀錄。米奇每個星期二去探望他,就像當年在大學的時候一樣,選修每個星期二墨瑞的課。所不同的是,時間已經過了16年。而米奇這次所學的,不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有關「活著」這件事。
很難想像,看著自己一天天地接近死亡,是一種什麼滋味,特別是這種「接近」可以「感覺」得到的時候。身處其中的墨瑞是這樣看待的,「若有必要的話,我會好好哭上一場,但哭過後我會專注在生命中仍未失去的種種好東西上面:來看我的人,我聽到的事情…」「看著自己的身體慢慢萎縮至死,是很可怕,但這也很可喜,因為我有充分的時間說再見。不是每個人都如此幸運。」
墨瑞的幽默樂觀和對生命的熱情,伴隨他的處境,讀來格外令人感動。這個垂死的老人誠摯地向他疼愛的「夥伴」(兩人在大學時代以「教練」、「夥伴」相稱)傳達,真正可怕的不是生命結束,而是活著卻不知所做為何。有很多人其實在活著的時候就已死去。
「死亡,是件悲傷的事,米奇,但活得不快樂也是悲傷。」
生命中什麼是重要的事,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也可能大多數人都還沒找到自己的答案。米奇在社會中沈浮了16年,擁有了名聲、權利,和財富,但他直到再度和老教授重逢,才發現自己生命的意義。《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柔軟了他世故冷漠的心,也提供我們一個重新檢視自己生活和價值觀的角度。
也許是因為記者的身份吧,作者米奇的文字十分精練,文筆也相當流暢,全書沒有任何的說教或評論,但讀著讀著,常常會感覺心裡好像被什麼觸動了,有一種暖暖的東西流過。
如果你並不像米奇那樣幸運,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位智慧的長者,適時地給予你引導,或許可以看看這本書,和米奇一起上這最後的14堂課。
米奇在書中說他的老教授一直喜歡跳舞。「音樂並不重要,不管是搖滾、大樂團或藍調,他來者不拒。他會閉上眼睛,臉上掛著幸福的微笑,開始有韻律地手舞足蹈起來。」而且,「當墨瑞和你在一起,他是真的和你在一起。他會直看進你眼裡,聆聽你講話,彷彿全世界只剩下你們兩人。」
讀完全書,閉上眼,我彷彿也可以看見一個快樂的老人,在陽光下獨舞。溫柔的光芒伸手可取,那裡有一整個世界的寶藏。
好看好看 超好看的
這本書我看了N遍了吧 我想!
P:一樣 書被借走了 !
文章定位:
人氣(18)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