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一個網友的訊息,說他下月結婚,邀請我出席他的婚禮。暫時不知能否安排時間出席婚禮,雖然我們「聚腳」的「星基版」(星光基督徒新聞組)早已收工大吉,近年即使在網上也少了接觸,但當年「星基老臣子」還斷斷續續地往來著,婚禮版聚也已不是第一次。
還記得當年每天下班回家,就連線上「星基版」與各弟兄姊妹、及各自稱「非基」和「反基」的朋友討論信仰問題,有理性討論、有感性分享、也有搞事者的罵戰,遇上難題,有時要苦思好幾天才敢貼文回應。這階段擴濶了自己對信仰的看法,也認識到不同類形的人對基督信仰的理解和詮釋,無論是信徒或是非信徒的貼文,都對我們這群年青信徒有不輕的影響,有幾個今天已成為教會、機構同工。
我們透過網絡文字互相認識、彼此激勵、一起成長,首要原因當然是我們都對信仰和上網都非常投入,全天候ONLINE並討論信仰。但這可算是開先河的年代,因為那時才開始流行網絡文字。
網絡文字跟傳統文字不同,因為傳統文字要透過書信傳遞,較單向、回應十分緩慢。網絡文字的出現,卻可達到接近對話的直接回應(CHAT ROOM, ICQ, MSN, YM......)。即或不以即時回應方法,以電郵、留言板、新聞組等平台對話,也比郵遞快很多。因著速度而使文字的互動性提高很多。同時,網絡文字也保留了傳統文字的優點:不必即時回應,容許較多思考空間和可以留存。
常有人說,現今的年青人不願打開書本,怕對文字,我卻不大同意,現今的年青人只是怕對書本,而非文字。每天icq和msn對話打的、讀的文字絕對不少,寫網上日記,讀網絡新聞、小說,要用的文字更多。所以傳統詩詞文學、名著小說都紛紛走上網絡,為了迎合現今年青人的生活習慣。只要不好讀之書,將其scan一份放在網上,也許就能提高青少年閱讀興趣。
網上閱讀與書本閱讀的分別,其實亦在於回應。不寫日記而寫網上日記,並非要自爆私隱,而是需要別人回應;閱讀文章後,能即時回應作者、編者,也是另一種網上閱讀的優點;新聞組、討論區更是沒有地域、時間、人數限制地彼此回應,非其他溝通方式可比。
沒人到訪的日記,你會再寫嗎?沒有留這板的網頁,你會再上嗎?沒有其他人貼文的討論區,你會參與嗎?
網絡文字對比過去幾千年最大的進步,正在於其方便回應,在於能加強溝通的空間。若沒有回應,沒有溝通,網絡文字就沒有意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