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5-10 18:55:45| 人氣1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寫在母親節前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母親年輕時候有一張照片和沈海蓉這張很象,她不同意我挪作私用,所以就拿來沈小姐的抵數咯,若有侵權請告之,SRY。)


我的母親一輩子為人師表。她當班主任,先是初中,再是高中。母親的學生在她手上總是服服貼貼,她總是能夠把最差的那個班帶成全校最好的。其實她長相文文靜靜,通身上下不帶絲毫陽剛之氣,說不出這種對學生的威懾力是從哪兒發出來的。 

  同樣的威懾力在她的孩子身上一樣生效,她一個眼神就能看穿你的心思。我們家就我一個孩子,對母親滿懷敬畏。作為獨生女的我,從來沒有與母親有過肌膚之親,非但沒有親吻、擁抱、撫摸這類舉動,就連同床共枕的時候也極為稀少,偶爾有一次,我便會渾身緊張,拘束到睡不著覺。奇怪的是,與母親之間身體的交流越是疏遠,精神的認同便越是急切。坦白地說,我的全部少年時代是為母親活著的,我努力學會的第一樣家務、拿到手裏的每一個漂亮分數,都為了一個簡單的目的:讓母親高興。作文本上也常常寫些“為××××學習”這類的漂亮話,那都是應景文章,孩子的心裏不可能有那麼些複雜的思想。我6歲學鋼琴、7歲學舞蹈和书法、9歲開始參加各種比賽,得獎愈多學習越勤奮,若是聽見鄰居對我母親誇一聲:“你這個女兒真能幹。”心裏就別提多高興,知道母親把鄰居的話聽進去了,母親在心裏會贊許我了。  
  據說國外提倡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有人已經把這個經驗介紹到國內來了,也想在自己孩子身上實踐實踐。無非就是時時注意對孩子加以表揚,不斷提醒他:“你是最好的”、“你能比別人做得好”。我不知道這樣的方法是不是真的能激發孩子身上潛在的能力,我只知道我從小很少得到賞識,小學時候因为成績不好抬不起頭,中學以後成績突飛猛進,父親飛行任務多,常常不在家,我母親當毕业班班主任,工作家務非常繁重,心情的惡劣可想而知。在那樣的心情下,母親對我的誇獎可說是寥若晨星。唯其如此,偶爾的一次便使我銘心刻骨。記得最清楚的兩次,都是我自己偷聽到的。一次是我小學快畢業時,父母親翻看我的作文本,母親對父親說:“比我初三畢業班的學生寫得好。” 再一次是我第一次拿到全国舞蹈比赛大奖时候,那晚母親睡下之後對父親说道:“我們這個孩子還真是爭了口氣啊。” 我想我們總算對得起母親了。

在如何培養子女方面,毫無疑問我母親是成功的。她用她的不苟言笑和嚴厲苛刻在父母和子女之間造出了一段距離,若想跨越這段距離,就必須拼命地奔跑,拼命地努力向前。母親這種教育子女的方式延續至今,她對她的第三代們照樣嚴格不誤,我表姐的孩子們個個對她懷有敬畏,常常嘀咕說:“姑奶奶的規矩太多了。”   

  我的一个閨中密友對我說自己當了母親之後,總認為我們那代人少年時代生活得過於拘謹,沒有一個相對自由的天地讓個性充分舒展,所以心裏留了太多的遺憾。於是想自己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應該受到束縛。豈不料,不加束縛的結果是孩子長成了一個極端自由散漫的人,在生活上粗粗拉拉丟三忘四,在學習上馬馬虎虎得過且過。剛上小學時她嫌規規矩矩穿著鞋子不舒服,上課時竟然偷偷脫了鞋子解放雙腳,卻不料老師叫她回答問題,她在起立的瞬間想起自己沒穿鞋不對,彎了腰慌慌忙忙在課桌下尋找不知踢到了哪兒的鞋,弄出一課堂的笑聲。又因為沒有束縛,她在興趣愛好上也變成了一個朝三暮四的人,今天熱衷於這個,明天又迷戀上了那個,向四面八方伸著她的觸角,卻永遠不知道自己最應該幹的是什麼,從來沒有恆心把一件事情堅持到一個星期以上。她小的時候鼓勵她“朝三暮四”,是覺得人生應該多多嘗試,否則沒辦法確定你將來從事的就是你最喜歡也最有天份去做的工作。她現在上了初中,仍然搖擺不定地找不準自己的目標,就不免替她擔心,懷疑自己是不是從前對她過於放縱,沒有製作一個合適的框子把她框上再說。  
人就是這樣,關於如何當好一個母親,誰都可以侃侃談出一大套“母親須知 ”,真正落到了自己頭上,免不了左右不是,嚴了怕委屈孩子,鬆口怕慣壞孩子,吃不準如何去做才算適中。從前我當女兒時,心裏時時感覺到對母親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不出類拔萃就對不起她。現在反了,母親對孩子的責任心沉重到了無以復加,亦步亦趨跟在孩子後面,步步如履薄冰。孩子卻是一身輕鬆,滿不在乎地東張西望,不知道世界上什麼叫做“責任”。
  一個是“我要學”,一個是“要我學”,這就是當年的我和今天的我女兒之間全然不同的狀態。這也是今天的孩子們每日十五六個小時坐在書桌前卻未必學到多少東西的原因。   




朋友的話不無道理,但我認為這跟理想跟時代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是父母和子女間的空間狀態改變得過多。從前的那種距離感消失之後,子女對父母便不再有敬畏,也不再有承諾。可是我們又沒法找回這種距離,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孩子,我們和孩子日夜相處在狹窄的單元房中。

台長: 舞影
人氣(1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