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無人否認,軍旅這方博大的厚土是優秀舞者、優秀舞蹈藝術人才輩出的地方。在其發展進程中,前枝繁花猶盛,後枝又綠新萌,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骨血賡續,香火交叠,形成一個環環相扣的人才鏈結條。在前塵後路、各領風騷的人才鏈條中,現爲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主任的劉敏,既繼承前人又超越前人,是軍內當代女性舞蹈家中的顯赫人物。也早已從軍內走向軍外,成爲我國屈指可數的、傑出的舞蹈表演藝術家之一,也是我國最年輕的舞蹈社會活動家之一。
劉敏的藝術人生和社會人生是精彩的、燦爛的、熠熠生輝的。且不說她在軍內外、國內外獲得的表演金獎需要以兩位元數計;也不說由於她成就卓著曾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更不說自1988年起即擔任全軍藝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委,以及後來的全國“荷花獎”、“桃李杯”、“CCTV”等多項舞蹈大賽的評委;還不說她被國內多家藝術院校聘爲客座教授或藝術顧問;僅說她擔負的社會職務即有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全委、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理事以及中華全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理事等等、社會職務之多,身負重任之廣,足以令人瞠目,足以告慰軍內舞界前輩及同代人對她的厚望和期許。有人把她上述的成就和業績看做是光環罩頂和榮耀、鑲金鍍銀的身份,她自己則不這麽看。她說:一個榮譽就是一記銘刻在心的鞭策;一項職務就是激勵我不敢稍懈的社會責任;因而只能是兢兢業業,嚴於苛已,盡最大努力多作貢獻。個人的名與不名、家與不家沒什麽重要。那是留不下來的;關鍵是經過努力,最終表明無愧於自己生平的這段歷史,不辱各級組織和社會賦予的使命,這才是自己孜孜以求的價值所在。
筆者始終認爲,非常業績必是由非常之人所爲。作爲以人體演繹形象的舞蹈演員,對形體與形象的要求是很苛刻的,而劉敏則佔據了造化之先。1.73米的窈窕身材,臂長腿長的四肢條件,大家風範的姣好容顔,端莊得體的行爲舉止,還有那超越形迹而只能感知難以描摹的雍容氣象,天生是個“大青衣”和“刀馬旦”的材料。以“當代舞”爲主流的軍營文化背景和舞蹈生態環境,造就她基本功嫺熟而扎實、掌握的舞種多樣而全面,致使她塑造藝術形象的能力寬乏而闊達。這些還是她形外之象,而形內之象呢?她愛讀書,那是家教養成的習慣,總政歌舞團圖書館的庫藏名著幾乎被她借遍了,古詩古詞能背誦300多首。不僅嗜讀,她也嗜寫,把日記當散文、當詩、當文章寫。所以在她日記裏既有個人情感的春風秋雨,也有對客觀事物的諸多描述,如環境描寫、人物描寫、心理描寫、自然風物的描寫等等。繪情摹態,探賾求微,譬如一個月亮、一抹朝霞由於主觀心境與客觀景況不同,在她筆下出現100多次便有100個月亮和朝霞不同的幻影幻形;當然音樂、美術等更是與之朝夕相伴,不舍須臾。先天的生成條件,後天的勤苦努力,形外的技術技巧,形內的文化儲備,於是便讓我們看到她所塑造的革命志士張志新(雙人舞)《割不斷的琴弦》)、陳鐵軍(雙人舞《刑場上的婚禮》)們的志節高華;也讓我們看到了古代名媛王昭君(獨舞《昭君出塞》)、祝英台(獨舞與群舞《向天堂的蝴蝶》)們的精神高貴;還讓我們看到了武則天(舞劇《無字碑》)、黃河鄉親(獨舞與群舞《黃河鄉親》)們的襟風萬里;以及祥林嫂(獨舞《祥林嫂》)命運多舛、令人肚腸寸斷的苦雨悲風……她談到表演體會時說,登臺時尚有理智,繼而被情感主宰,後來就什麽都不知道了——不知我是我的表現物件還是表現物件是我,這大概就是物我兩忘的“悟”境狀態吧。她的獨舞、領舞、雙人舞以及全國全軍各種重大晚會中擔任的角色難以計數,其閃亮形象風靡過亞、非、歐、美等四十幾個國家的觀衆。不管她創造的形象有的已經載入史冊,還是因某些晚會本身就是一次性的而成過眼煙雲,但她那種尊貴大雅的演員特質,卻在人們的印象中恒久地定格。
作爲明星和公衆人物,其才能結構可能都是多方面的,劉敏亦是。我曾多次見她做晚會、聯歡會的主持,也多次見她面對記者或電視鏡頭侃侃而談。她那語言詞意的恰當準確,語言邏輯的有條不紊,語言色彩的聲情兼具,語言節奏的不溫不火,還有那機敏應變、臨場處置、靈活應付的才思巧慧,真難猜想她是怎麽鍛煉出來的,可能也像她的表演那樣進入“悟”境之後的一種無我狀態吧。有一個重要晚會是筆者撰稿,多人主持,獨分給她的那段話最讓我心弦震顫,身在劇場的我頓然湧起白雲有意不肯離去、流水有情駐足傾聽的美感波瀾。於是當夜命筆爲她的語言才賦寫過一篇小文刊在《舞蹈資訊》上。
1999年9月劉敏調入解放軍藝術學院委以舞蹈系副主任職務,2002年4月升爲主任。從演出團體到教學單位,從演員到領導,這是她藝術人生的一大轉折,不過就像她的演藝才能轉折得十分漂亮而流暢。在其到任不久的一次邂逅中我問她:“忙什麽呢?”她說:“分工我管教學,現正全力以赴抓‘桃李杯’參賽選手的準備工作。”
的確,劉敏到任的第一個大手筆,就是主抓並率領軍藝選手在2000年第6屆“桃李杯”比賽中一舉奪得6個表演金獎和1個劇目金獎。這次大面積的金獎豐收,是軍藝在1985年第一屆“杯”賽上金星、胡瓊首取兩枚表演金獎數量之最,實屬輝煌。它不僅使軍藝的聲威大震,也是劉敏工作角色轉換之後的初戰告捷。這種局面的得來爲劉敏在教學領域展示身手無疑奠定了牢固的基礎,故而才有日後的諸多成就,才有了2003年第7屆“杯”賽上金獎的再度全面開花。
劉敏說:事物的結果令所有人都感到振奮,但事物的過程的確把人累死。我盯著教師,教師盯著學生,學生之間也相互盯著,因爲有個誰上誰不上的問題。反過來,學生們也盯著教師,教師們也盯著我,我不身先士卒,日夜與大家捆在一起,並親自給衆多選手排練,還要解決可能産生的矛盾糾紛,何以形成合力?團隊精神從哪里來?一個集體沒有齊心合力的團隊精神,何以衝鋒陷陣?所以我累得幾度虛脫,教師和學生們也累得幾乎吐血。鑒於此,每當獲獎之後、一個工作階段之後、一個年級畢業之後,都要開表彰會。我首先把教師推到前臺,讓學生給他們獻花,請院領導直至總政領導蒞會給他們頒獎並講話鼓勵。所以有的教師講,跟劉敏幹真苦、真累,但也真痛快;有的學生說:“劉主任,生活上我們愛死你,事業上我們‘恨’死你。”是啊,我就是這樣一個既被人愛又著人“恨”的人
劉敏的第二大手筆,就是致力於使訓練與演出、課堂與舞臺緊緊挂鈎,在堅持正常教學秩序的前提下加大演出力度,力爭學生在就學期內便具有過硬的藝術表現力。爲此她還設計出種種後續的扶持措施:其一是在她創意下成立了“中國紅星舞蹈團”,既有了打向外部的名分,也意味著藝術水平的質量要求;其次是增加劇目教學時間,強化劇目教材建設,鼓勵學生自編,以鍛煉他們動手、動腦、具體操作的能力。
其實,教學也演出相結合,促進學生儘快成才,爲舞蹈系歷屆領導班子所共識。當年也曾設想過建立演出組織作爲學生藝術實踐的龍頭帶動,然而終因得不到有關方面的支援而只能停止在浪漫主義的設想上。
劉敏的第三大手筆是她使軍藝舞蹈系封閉的山門洞開,讓教師和學生走出校門,走出國門,開闊視野,活躍思路。在她努力下組織教師集體赴俄羅斯進行教學考察;她和前主任肖士新等率領紅星舞蹈團分別赴歐洲、南亞等十幾個國家進行巡演;今年是中法文化年,劉敏又將率紅星舞蹈團遠征法國。要說,在改革開放時代,走出國門對於其他院校根本算不上什麽,而對於軍藝舞蹈系的過去來說卻幾乎是個死結;非受組織派遣(那是極其有限的)不要說出國,即使到部隊或社會上演出也十分不易,只能在魏公村這個個“村”裏打轉轉。故而劉敏的這一手筆堪稱華彩。我敢縱言,除了劉敏,包括本人在內的既往任何一屆系領導都做不到。我所以說“非常業績必是由非常之人所爲”這句話,就是因爲劉敏之能,不僅在於她有豐富的想象和創意,更在於她能完成他人之所不能。
劉敏書寫教學的手筆仍在繼續。她說軍藝原來的優勢是基本功比較扎實,學生的能力比較全面,但時代在前進,新舊知識更叠加快,如何在方方面面都級學生以更大的信息量,教師身上還需要充實些什麽,課程設置和每門課程的具體內容究竟怎樣才更趨合理,教學方法怎樣才能更規範又更有情趣,以便讓孩子們有足夠的心理空間潤澤自己的聰明和靈性。還有,學生的思想工作是否都必須通過開會、談話來解決,能不能有更活絡的辦法?譬如我經常組織學生們作文比賽、講演比賽,給他們的都是“奉獻”、“誠信”等題目。不要說這樣做人助於他們的多思善考、研磨文字能力,強化表述才華,其本身就是極好的思想教育,而且不是灌輸而是自誨——自我的心靈淨化,自我的精神昇華,自我的人格完善,自我的文明養成。當然,任何的改革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更需要群策群力。所以不管某一位老師提出某一項改革主張,我都給他足夠的試驗機會,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最終證明可取還是不可取……
十步之間,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土。20年前剛認識劉敏的時候,儘管她已經脫穎而出,但看起來畢竟還是個只顧練功、排練、演出的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絕未料到日後的她卻是如此的心有懷抱,思接長虹。於是在本文收筆的時候突然想起了王勃“青山高而望遠,白雲深而路遙”的佳句,既算是一個才舞人對後來者的品評和厚愛,也權做本文的命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