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x.pchome.com.tw/s10/avdance/1/124605236463)
具有四千年悠久歷史的朝鮮族有著尚白、敬老、重禮節、喜潔淨的習俗,形成了該民族瀟灑、典雅、含蓄、飄逸的精神風貌。舞蹈藝術最能反映一個民族的審美傾向,反映這個民族的精神風韻,朝鮮舞帶著高麗人淳樸、典雅的精神風韻以含而不露的含蓄之美,細膩、優雅的舞姿受到世人的喜愛與讚美。雖然朝鮮半島一分為二,以三八線為界分成南、北兩個國家,但都在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下繼承和發展著優良的民族文化。由於歷史的原因,長達50年的分割使南、北舞蹈藝術逐漸走上了兩條道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以1920年以後的抗日戰爭為起點,馬克思列寧主義美學與金日成主席思想相結合形成的舞蹈藝術理論。
在這樣的舞蹈理論指導下,舞蹈審美追求崇高美,舞蹈作品大多表現為喜悅和幸福。大韓民國是以民族主義和個人主義觀念作為主題思想,舞蹈審美趨向於悲壯美,舞蹈作品大多數帶著象徵性和抽象性。下面,我從教育的角度進一步比較研究南、北朝鮮舞蹈藝術的發展狀況。
第一部分
一、教學體制的比較
有“藝術之國”美稱的朝鮮民族主義人民共和國非常重視舞蹈教育。金日成領袖寫過的《金日成藝術論》、《金日成舞蹈論》等有關著作裏都曾提到過關於發展舞蹈教育的問題。朝鮮的舞蹈教育從幼兒時期開始,從初級、中級到大學一步步地形成了遞進式的教學體制,教學管理非常嚴謹和規範化。韓國的情況不同,韓國主要以民間文化為基礎,國樂院為中心,發展伎舞和現代舞創作。舞蹈藝術不像朝鮮那樣能得到政府的直接支援,只是靠一些企業的協助而發展到今天。所以,韓國的舞蹈教育還沒有形成專門的初級、中級舞蹈教育,只是在大學裏舞蹈作為副課進行學分制。韓國著名的“梨花女子大學”裏韓國伎舞學分只占1學分,現代舞和芭蕾舞各占1學分。
二、培養目標的比較
不同的教育體制造就出不同類型的舞蹈人才,從上述的南、北朝鮮舞教學體制的比較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學體制有各自不同的培養方向和目標。
朝鮮的舞蹈教育是由初級到高級、老師對學生一對一的系統性教育體制。國家花很多人力、財力和時間去培養一個舞蹈演員,所以對一個演員的發展前途非常關注,舞蹈演員的社會地位也相當高。人民演員在政府的支援下經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榮譽與獎勵,以此為動力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但是國家對舞蹈演員的要求也非常高,要想成為國家承認的人民演員必須經過嚴格的、艱苦的舞蹈訓練。朝鮮的由幼兒時期開始逐步形成的遞進式教學體制相當符合社會要求,也為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培養出了大量優秀的人民舞蹈演員。
在韓國舞蹈演員的情況與朝鮮不同,舞蹈行業中最穩定的職業是大學舞蹈教師。韓國的舞蹈團體靠國立舞蹈團的支持,在一些大企業的贊助下運轉。舞蹈演員除了跳舞之外還要找另一份工作來養活自己。因此,雖有一些資金雄厚的舞蹈家自己開辦了舞蹈學校,但是大部分人不願意花錢花時間去專門學舞蹈,只是在進大學以後,依個人愛好學習舞蹈更可多拿幾個學分。韓國的舞蹈演員雖然社會地位不像朝鮮的人民演員那麼高,但是她們的文化水準與一般大學生同樣高,具有同等學歷。那些真正搞舞蹈的有名望的舞蹈家們基本上都在大學任職,邊教課、邊研究舞蹈。所以韓國的教學體制也只是為培養大眾性的舞蹈愛好者而形成的。
三、考試制度的比較
嚴格把握考試制度是培養優秀學員的重要環節,由於舞蹈的特殊性,不同的考試形式影響著南、北朝鮮舞蹈教育的發展。朝鮮的舞蹈藝術集體主義觀念很強,在《時代與文化藝術形態》一書中,金日成指出:“舞蹈演員要按編舞家塑造的藝術形象嚴格要求自己,不要加入任何外界和個人思想的東西。”“群舞演員在臺上不能有絲毫的差錯,一個人的失誤會影響到整體的表演。”在領袖這樣具體的指導下,舞蹈院校對考試制度把握得非常嚴緊,它要求學生的每個動作從頭到尾都要符合老師規定的要求,不允許有個性化和自己的風格,絲毫不留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中國舞蹈評論家楚辛增觀看朝鮮青年藝術團演出之後說:“拉開幕,我看到臺上20多個女演員的動作和臉上燦爛的笑出奇地一模一樣。”朝鮮的舞蹈教育制度力求使學生達到了動作的規範化,但是往往壓制和磨滅了學生的個性,使得沒有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一批批的畢業生雖然都很出色,但是同樣的東西沒有品位的餘地,連笑容都一樣的演員更沒有品位的價值。
相比較之下,韓國的舞蹈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能力。韓國的舞蹈考試制度是月季學生自己的創作舞發表會和畢業時學生的舞蹈發表會。在“梨花女子大學”裏,學生除了練基本訓練和利用課外時間向老師學習劇碼之外,其他時間全都用在學生自己的舞蹈創作上。到考試的時候把自己編的作品發表出來,讓教師和專家們給予評定和打分。這樣的考試制度對發展學生的個性化風格很有利,而且每一次的考試對學生來說都是充分表現自己,發揮自己特長,表達自己思想的好機會。雖然,韓國大學裏沒有單獨成立編舞這門課,但是這樣的考試形式促使了每個學生都能自己編舞蹈。
第二部分
一、授課形式的比較
朝鮮的舞蹈教育是完全一對一的教學。老師對學生的每個動作都嚴格要求,動作的發力和呼吸的運用方法及舞蹈風格,甚至於面部表情的變化都有統一要求。舉一個屈伸練習說明,首先基本體態要吸腹、收臀、含胸、垂肩,基本手型要食指、中指自然垂下,大拇指接近中指,呼吸的發力要從丹田吸起通過脊椎到頭頂,氣從頭頂走下弧線到腳掌,再回到丹田吸起。就這樣,從體態呼吸方法到真正的屈伸練習,老師會一一地講解並且做示範。這種完全一對一的舞蹈教育培養出的學生,群屬性很強,每個人每個動作都相當地規範和統一,統一到一百多人跳舞就像一個人一樣整齊。
韓國的授課形式是傳統的模仿式教學。老師不說動作規格、要求,只是在前面一遍又一遍地帶著做,學生在後面一遍遍地跟著學,是一種從模仿到認識到創造的教學過程。舞蹈的過程本來就是一種從感性向理性的過渡。動作不加以說明只是單純地用身體的模仿去實現、感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通過反復練習,學生逐漸會產生一種認識上的飛躍。當模仿到十分熟練的程度時學生就不滿足於模仿,開始在每一次的訓練中尋找自我,進行自我調解。按自己的理解去跳舞,表現自己之所長。這種模仿式教學雖然沒有一對一的教學那樣整齊劃一,但是它所培養出來的獨具魅力的個性化的自我表現,是其他教學比不了的。
二、授課內容的比較
韓國和朝鮮的舞蹈教育都把芭蕾舞作為形體訓練課。朝鮮的舞蹈教學主要內容是本國朝鮮舞。由於國家處於封閉式制度下,所以它不接受它國舞蹈,只重視發展本國民族舞。韓國的主要課程是韓國傳統舞和現代創作舞。下面我談的是韓國傳統舞的授課內容。
韓國傳統舞按節奏型分為古格裏組合、禮津莫里組合、沙兒普裏組合、斜線動作組合四大塊兒。12/8拍的古格裏組合節奏均勻而緩慢,舞蹈動作與節奏共起伏、共延續。它訓練學生的呼吸與動作的協調配合以及正確的朝鮮舞體態和姿態。2/4拍的守旦節奏活潑、開朗帶有跳躍性,它主要訓練腳下和手腕子的靈活性以及內心節奏的控制能力。沙兒普裏組合是動中有靜,靜時動作不間斷的較深沉的地面組合,它對於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培養內在感情有很大幫助。斜線動作是技巧性訓練組合,有平轉、跳思索、碎跑步等。以上四大模式作為傳統舞訓練組合,大學生在入學後第一、第二年級進行重複性練習,每天反復這四個部分的不同內容訓練,到了高年級學生基本把組合掌握到自己身上了,就可以進入劇碼的學習。
朝鮮的朝鮮舞基本訓練是按原素分類並組合起來的。如手的組合部分有繞手組合、彈手組合、拍手組合、攤手組合等,步法類有平步組合、鶴步組合、碎步組合等,技巧性的有蹲轉、跳思索、吸腿轉、碎跑步、空中分腿跳等等。元素的分類這麼細,組合的內容也就多,所以朝鮮的舞蹈教育是長時期的從初級到高級,從單一到複合的遞進式教學。在初級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正確掌握基本體態、基礎動作和呼吸方法使朝鮮舞的基本動態正確、規範,上、下身的韻律協調配合。中級階段是組合訓練階段,組合當中包括跳、轉等技巧性和風格性的訓練組合,到了高年級,學生進入專門化訓練及高難技巧的強化訓練。基本訓練有內在呼吸和控制能力的沙兒普裏組合訓練。所以培養一個舞蹈演員韓國只需大學四年的時間,而朝鮮卻需要花去十幾年的時間。
第三部分
一、舞蹈作品的比較
舞蹈作品無論是韓國還是朝鮮都是在高年級進行學習的。韓國學生的學習劇碼主要以民俗傳統舞為主。最典型的是《農樂舞》、《春鶯囀》等作品。韓國舞蹈界認為最原始最純淨的才是最真實的,民族遺產應該原封不動地保留和繼承,不得滲入任何跨時代的意識,傳統舞蹈就應該如此,所以韓國的傳統舞保留至今還很完整。就拿《春鶯囀》來說:它是唐宋時期從中國傳到日本,再從日本傳到朝鮮半島的。《春鶯囀》起源於中國,但韓國至今保留著它的原型,舞者說唱、在四方小席子上跳舞及舞者華麗的衣冠服飾等都流露出了我國盛唐時期濃厚的藝術氛圍,還有《五羊仙》、《拋球樂》等都是從中國傳入朝鮮半島的,韓國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是世人所公認並讚揚的。
朝鮮對傳統舞的態度與韓國相反,他們認為傳統舞是封建社會的產物,不能殘留在當今社會主義國家,所以在70年代之前傳統民俗舞在朝鮮受到排斥。之後,人們意識到了傳統文化的寶貴價值,才開始恢復和發展傳統民俗舞。但是朝鮮對於發展傳統舞的前提是:必須結合目前人民生活和勞動生活進行修改和再創造。所以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的舞蹈學生所學習的舞蹈劇碼不是傳統舞,而是他們引以為自豪的4大名舞《祖國的金達萊》、《飄雪》、《蘋果豐收年》、《篩子舞》。這四大名舞都是反映群眾的革命生活和勞動生活的情趣很濃的舞蹈,在80年代《朝鮮藝術》這本書中被定為當今世紀經典。
朝鮮舞蹈一直被認為是解放以後才開始形成她們自己的風格,其實朝鮮舞蹈在抗日戰爭時期就開始萌芽。被列為指定學習劇碼的四大名舞中,有三個作品是反映抗日戰爭時期的生活,另一個是反映勞動生活的作品。朝鮮除了這四大名舞之外近年又出現了大量優秀的新作品。但是這些新作品也沒有脫離傳統劇碼的框架,也是反映革命生活和勞動生活的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四季舞》。它展現的是一幅在新社會體制下朝鮮人民辛勤勞動和快樂生活的動人畫面,舞臺華麗,舞蹈熱烈歡快,20多名女演員在臺上換四套漂亮的季節服,得到了台下觀眾的掌聲和讚歎。從朝鮮的四大名舞和新時代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朝鮮的舞蹈作品大多是鼓舞人民群眾積極向上的作品,歌頌祖國、讚美自然、熱愛生活的主題形成了朝鮮舞蹈發展的主流,藝術氛圍沉浸在了無限的幸福和滿足中,舞蹈風格歡快而明朗。
韓國的舞蹈作品主要是傳統和現代創作舞,傳統舞氛圍宮廷舞和民俗舞兩大部分,宮廷舞有《太平舞》、《扇子舞》等,民俗舞有《農樂舞》、《鼓舞》等。韓國的傳統舞不像朝鮮那樣由於是封建社會的產物而被排斥,反而按原始形態完整地保留和繼承下來,被認為是歷史性、藝術性融為一體的具有保留價值的文化遺產。另一種現代創作舞是新時代產物,它是現代人思想和感情的表露。最有代表性的是近年金梅子教授創作的舞蹈《訖》。《訖》是傳統舞素材、現代舞的創作方法相結合出的結晶,是以解放身體語言來表達內在感情和內心世界的優秀舞蹈作品。舞蹈在與民魂共鳴共呼吸共沉落的進程中表達了個人的追求、欲望和失落。我們可以從中看到韓國的舞蹈作品無論是傳統舞還是創作舞,它的氛圍較低沉、壓抑。表現主題大多是民族受難的歷史、對現實生活的態度以及個人的思想感情,是具有一定內含、一定層次的高境界的舞蹈作品。
二、結束語
什麼樣的舞蹈教育產生什麼樣的舞蹈藝術,教育為舞蹈發展服務,為舞蹈的繁榮昌盛提供能量。形成南、北朝鮮舞的不同風格也有其他個別因素,但舞蹈教育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舞蹈風格的確立是要靠舞蹈者來完成的,舞蹈者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推動舞蹈藝術向前發展,而這些舞者是靠舞蹈教育培養、造就出來的。所以,發展舞蹈藝術首先要抓舞蹈教育,教育者要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地通過一些好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使成長中的舞蹈蓓蕾更加健康和多方面地發展。培養出既能跳、又能編,而且文化水準又高的技能型舞蹈人才,使他們成為國家發展文化事業,推動舞蹈藝術進步的有用人才。
文章定位: